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相濡以沫58年,華羅庚與妻子晚年卻爭吵不休,離世時已經分居5年

提到華羅庚,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他被譽為「中華現代數學之父」, 「中華數學之神」。

同樣的, 他的妻子也值得人們尊敬, 雖無學術成就, 但卻一直默默支持著華羅庚, 贍養老人、撫育孩子, 稱得上是他人生的「貴人」。

這二人雖是包辦婚姻, 但是感情卻極好, 相濡以沫58年, 一度生ㄙˇ相依。

可是等到晚年的時候兩人間卻「爭吵不斷」, 乃至于分居了5年。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在他和妻子間又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

輟學娶妻, 重病落得殘障

華羅庚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天才在于積累, 聰明在于勤奮」。

很多人因此覺得華羅庚天分不足, 是靠勤奮成長為一代大家的, 可實際上學生時代的華羅庚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 學習上也是名列前茅。

只不過家里實在貧困, 所以他才在金壇縣國中畢業后, 放棄了就讀高中, 轉而去上海某學院就讀了學費便宜的會計專業。

只可惜, 就這他也只讀了一學期,

然后便因為貧困而輟學了, 然后便回家替父親看店。

就在那間小小的雜貨鋪里, 華羅庚自學了五年。

不僅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而且還有了一番自己的見解, 為他后來「龍騰九天」埋下了伏筆。

就在他回來看店的第2年,

也就是1927年, 他和一位叫做吳筱元的女子結婚了, 由于是包辦婚姻, 所以兩人的感情剛開始談不上有多深。

直到1929年的一場重病, 才徹底讓兩人交了心。

那一年, 華羅庚只有19歲, 可是厄運卻接踵而來, 先是他的母親因為瘟疫而去世, 緊接著他又自己患上了嚴重的風寒, 最危險的時刻, 就連醫生都說,

「不用再給他吃藥了, 沒用了, 還是想吃什麼就給他吃些什麼吧。 」

被醫生宣判「ㄙˇ刑」, 華羅庚也幾乎要放棄了, 甚至開始準備交代后事, 可是唯獨他的妻子吳筱元不肯放棄。

一方面, 吳筱元鼓舞華羅庚, 要與他生ㄙˇ與共, 讓他萌發出求生的意志。

另一方面, 吳筱元又把自己的嫁妝首飾都變賣了, 然后低聲下氣地去求人借錢, 堅持給華羅庚買藥。

等到最后華羅庚終于被治好了, 可是他的左腿卻留下了終身殘障, 走路的時候, 他總是得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 然后右腿才能邁上一小步。

旁人看后總是惋惜, 就連他的妻子都時常暗著抹眼淚, 可是華羅庚卻不在意這些。

自苦難于垂ㄙˇ之中涅槃而生的他, 甚至還能打趣自身的殘障來安慰妻子,

「你看, 我這麼走路, 像不像是數學中的圓與切線的運動?」

這是華羅庚最苦悶的時刻, 然而在妻子的幫助下, 他最終撐了過去, 這不僅讓他與妻子的感情迎來升華, 同樣也讓他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論文逆襲, 成功入駐清華

身體痊愈之后, 華羅庚又繼續投身于數學研究。

一次偶然的翻看雜志中, 他意外地發現了蘇家駒教授所撰寫的《代數的5次方程式之解法》。

簡單思量后, 他覺得這篇文章有錯誤, 于是找到了自己的老師王維克。

說起來,王維克可以說是華羅庚的第1位貴人,是他發掘出了華羅庚的數學天賦,鼓勵華羅庚鉆研數學。

至于他自己,此時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的老師,但是后來去法國留學,師從居里夫人。

也在物理、天文以及翻譯等領域取得了不小的貢獻,因此他跟華羅庚之間,頗有幾分英雄相惜之感。

得到了老師的首肯,華羅庚正式把想法付諸于行動。

他用幾天的時間,寫了一篇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5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發表在了雜志上。

此文一出,頓時在我國數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不少人都在打聽華羅庚的身份。

這里邊就包括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

剛開始的時候,熊慶來還以為華羅庚是個留學生或者大學教授,想跟他認識一下,后來得知華羅庚只是一個有著國中文憑的金壇中學事務員后,他大為惋惜。

數學天賦如此卓越的一個人,怎麼能如此埋沒自己的才華呢?

懷揣著這樣的念頭,熊慶來力排眾議,要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擔任圖書管理員。

當時清華大學的管理層雖然不想同意,但是也沒辦法,畢竟華羅庚的水平擺在那里。

可出人意料的是,華羅庚竟然拒絕了!

原來,那篇文章發表后,華羅庚固然是聲名鵲起,收獲得到了很多熱議和追捧,但是他也遇到了麻煩。

也有人拿他只有中學文憑卻能在中學任教,來批評他的老師王維克。

王維克沒辦法,只能選擇離職,這讓華羅庚大為歉疚與挫敗,對很多事兒都淡了心思,只想安心在家鉆研數學。

除此之外,當時客觀條件不允許,也是華羅庚拒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且不說這一路奔波要耗費多少錢財,家里能否支撐,就說他去了清華,把妻子、孩子和老父親丟在家里,這也不妥當。

至于全部帶過去就更不可能了,負擔不起。

華羅庚不愿去,熊慶來卻不肯放棄,他在給華羅庚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華先生,如果你不能來清華的話,我就專程來金壇縣拜訪你……」

其言辭之懇切,最終還是感動了華羅庚一家,華羅庚的父親親自出去借了路費,逼著華羅庚去買車票。

而華羅庚的妻子則是讓他安心去任職,說家里的事情留給她便好。

就這樣,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一代數學大家華羅庚,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傳奇之旅。

一路升職,出國深造歸國

雖然職位上是圖書館管理員,但是華羅庚的實際工作還是跟數學有關的。

由于當時他沒有大學文憑和資格,而且還有一個月的「試用期」。

所以是不能擔任助教的,只能擔任數學系的助理,幫他人抄寫一下材料,管理一下公文圖書等等。

這份工作的工資并不高,每個月僅有40元左右,但是華羅庚卻很高興,因為他能夠繼續和數學打交道了,學校發下來的工資也基本上都被他郵回了家中。

按照熊慶來的打算,本來是讓華羅庚系統性地從頭學習,然后考上大學再進入學校任教的。

可是華羅庚覺得這樣實在太過麻煩,于是他一邊學數學,一邊學英文,法文和德文。

在夯實基礎過后,華羅庚直接給重量級外文期刊投遞了三篇由英文撰寫的數學論文。

沒過多久,這三篇論文就發表了出來,直接震動了清華數學系的老師和學生們。

眼見華羅庚如此出挑,清華大學再墨守成規也說不下去了,于是22歲的華羅庚就成為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的老師。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來訪問中華,結果在和華羅庚的接觸中,極為驚嘆化羅庚的數學天賦與造詣,于是他向英國數學家哈代推薦了華羅庚。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深造。

這次深造對他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不僅讓他的學術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更是讓他在世界范圍內贏得贊譽。

抗戰爆發后,華羅庚從英國回來了,以27歲的年紀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正教授,要知道在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這個職位所代表的意義可是很重的。

這一點,我們從華羅庚的同事身上就能看出來了,比如說陳寅格、胡適、朱自清.

再比如說葉公超、沈從文、傅斯年,個個都是學問上的大家,由此可見,當時的華羅庚有多出色。

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1940年華羅庚在一個吊腳樓上,用八個月完成的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這本書有多厲害呢?

就這麼說吧,《堆壘素數論》成書后,整個教育部都沒人能夠進行評審,那些數學界的老前輩們看到這本書后都嘆為觀止,直呼華羅庚是個天才。

更鄭重一些的,像當時負責刊稿此書的數學家何魯,為了表達自己的崇敬,竟然直接以數學界前輩的身份,親自把此書給抄錄了一遍。

至于華羅庚自己,只能說無愧于「數學領域的神人」一稱。

他不僅成為了中華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方面的創始人和開拓者,更是把由他開創的中華數學學派,一舉帶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就更不用說華羅庚在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后,培養出大量人才、破格提拔出許多數學精英了。

隱性付出,夫妻倆的遺憾

縱觀華羅庚的人生經歷,我們不難發現,他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數學事業,對于他的家人來說,他是有缺席的。

就拿華羅庚的父親和子女來說吧,華羅庚的父親華瑞棟曾經是開小賣部的,40歲才有了華羅庚,后來的身體情況也不是太好。

至于華羅庚和吳筱元的6個孩子,同樣也是如此,由于父親工作繁忙,大多數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數學。

所以他們自幼都靠母親照顧,是吳筱元一點一點把他們拉扯大的。

雖然獨自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很辛苦,但是吳筱元并不埋怨丈夫,因為她知道丈夫從事的是偉大的事業,他的名字是要注定刻在人類歷史的豐碑上的。

況且,在夫妻倆過得最艱難的時候,在丈夫差一點便要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吳筱元都沒埋怨過丈夫,后來又怎麼可能因為這些事情和丈夫鬧翻呢?

真正讓這對風雨同舟的夫妻,陷入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去的,其實是華羅庚的身體,和他為了研究數學不惜生命的態度。

1975年的時候,華羅庚因為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而積勞成疾,最終患上了心肌梗塞,吳筱元和家人都非常為他擔心。

原本吳筱元準備讓華羅庚好好休息,可是華羅庚身體剛好些,就又要跑出去搞統籌和優選的工作,這可是徹底把妻子給氣惱了,兩人間爆發了劇烈的爭吵。

最后,華羅庚氣憤地說了這樣的話,

「我不希望ㄙˇ在家里的病床上,我要ㄙˇ也要ㄙˇ在工作崗位上。」

說完之后華羅庚便離開了,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時間和生命的流失,因此他愈發的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奉獻一些。

所以我們才會在華羅庚身上看到很奇怪的一幕,他的年紀越大,似乎就比之前越忙碌了一些,他一直在研究和推廣數學。

也難怪人們會說,對華羅庚最高的評價并不是「中華的愛因斯坦」,或者是「世界最著名的88位數學家之一」,而是「人民數學家」。

為了中華人民而研究數學、推廣數學的華羅庚在國人看來應該是最了不起的!

眼看著丈夫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吳筱元也是忍不住叮嚀嘮叨,只可惜收效甚微,反而是經常讓兩人有所爭執。

后來子女為了不讓父母吵架,便勸他們分居一段時間,可誰也沒想到這一分居便是5年,吳筱元甚至沒能見上華羅庚的最后一面。

1985年的時候,華羅庚應邀去大學進行學術演講,演講的過程中行云流水,取得了熱烈反響。

原本是準備只講45分鐘的,可是華羅庚覺得東西還沒講完,于是便和會議主席以及觀眾商量后,將時間延長到了65分鐘。

在這65分鐘里,華羅庚一直都是站著的,可就在演講結束,即將獻花的時候,華羅庚卻突然倒下了,雙眼緊閉,因缺氧面色呈現紫色。

醫生趕忙前去搶救,只可惜當時已經為時已晚,在經歷5個多小時的搶救后,醫生最終不得不宣布,華羅庚離世了。

當吳筱元得知丈夫去世的時候,眼淚刷得便流了下來,身體也不禁顫抖,那埋藏在心里的關切與埋怨,最終還是無法訴諸于所愛之人了。

對于華羅庚,我們報以崇高的敬意,對于吳筱元的想法,我們也完全能理解,他們之間并沒有對錯,只是終歸還是留下了不可彌補的遺憾。

說起來,王維克可以說是華羅庚的第1位貴人,是他發掘出了華羅庚的數學天賦,鼓勵華羅庚鉆研數學。

至于他自己,此時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的老師,但是后來去法國留學,師從居里夫人。

也在物理、天文以及翻譯等領域取得了不小的貢獻,因此他跟華羅庚之間,頗有幾分英雄相惜之感。

得到了老師的首肯,華羅庚正式把想法付諸于行動。

他用幾天的時間,寫了一篇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5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發表在了雜志上。

此文一出,頓時在我國數學界引起了巨大轟動,不少人都在打聽華羅庚的身份。

這里邊就包括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

剛開始的時候,熊慶來還以為華羅庚是個留學生或者大學教授,想跟他認識一下,后來得知華羅庚只是一個有著國中文憑的金壇中學事務員后,他大為惋惜。

數學天賦如此卓越的一個人,怎麼能如此埋沒自己的才華呢?

懷揣著這樣的念頭,熊慶來力排眾議,要把華羅庚邀請到清華大學擔任圖書管理員。

當時清華大學的管理層雖然不想同意,但是也沒辦法,畢竟華羅庚的水平擺在那里。

可出人意料的是,華羅庚竟然拒絕了!

原來,那篇文章發表后,華羅庚固然是聲名鵲起,收獲得到了很多熱議和追捧,但是他也遇到了麻煩。

也有人拿他只有中學文憑卻能在中學任教,來批評他的老師王維克。

王維克沒辦法,只能選擇離職,這讓華羅庚大為歉疚與挫敗,對很多事兒都淡了心思,只想安心在家鉆研數學。

除此之外,當時客觀條件不允許,也是華羅庚拒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且不說這一路奔波要耗費多少錢財,家里能否支撐,就說他去了清華,把妻子、孩子和老父親丟在家里,這也不妥當。

至于全部帶過去就更不可能了,負擔不起。

華羅庚不愿去,熊慶來卻不肯放棄,他在給華羅庚的回信中這樣寫道,

「華先生,如果你不能來清華的話,我就專程來金壇縣拜訪你……」

其言辭之懇切,最終還是感動了華羅庚一家,華羅庚的父親親自出去借了路費,逼著華羅庚去買車票。

而華羅庚的妻子則是讓他安心去任職,說家里的事情留給她便好。

就這樣,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一代數學大家華羅庚,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傳奇之旅。

一路升職,出國深造歸國

雖然職位上是圖書館管理員,但是華羅庚的實際工作還是跟數學有關的。

由于當時他沒有大學文憑和資格,而且還有一個月的「試用期」。

所以是不能擔任助教的,只能擔任數學系的助理,幫他人抄寫一下材料,管理一下公文圖書等等。

這份工作的工資并不高,每個月僅有40元左右,但是華羅庚卻很高興,因為他能夠繼續和數學打交道了,學校發下來的工資也基本上都被他郵回了家中。

按照熊慶來的打算,本來是讓華羅庚系統性地從頭學習,然后考上大學再進入學校任教的。

可是華羅庚覺得這樣實在太過麻煩,于是他一邊學數學,一邊學英文,法文和德文。

在夯實基礎過后,華羅庚直接給重量級外文期刊投遞了三篇由英文撰寫的數學論文。

沒過多久,這三篇論文就發表了出來,直接震動了清華數學系的老師和學生們。

眼見華羅庚如此出挑,清華大學再墨守成規也說不下去了,于是22歲的華羅庚就成為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的老師。

1935年,數學家諾伯特維納來訪問中華,結果在和華羅庚的接觸中,極為驚嘆化羅庚的數學天賦與造詣,于是他向英國數學家哈代推薦了華羅庚。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深造。

這次深造對他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不僅讓他的學術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更是讓他在世界范圍內贏得贊譽。

抗戰爆發后,華羅庚從英國回來了,以27歲的年紀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正教授,要知道在那個群星璀璨的年代,這個職位所代表的意義可是很重的。

這一點,我們從華羅庚的同事身上就能看出來了,比如說陳寅格、胡適、朱自清.

再比如說葉公超、沈從文、傅斯年,個個都是學問上的大家,由此可見,當時的華羅庚有多出色。

不過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1940年華羅庚在一個吊腳樓上,用八個月完成的第一部數學專著——《堆壘素數論》。

這本書有多厲害呢?

就這麼說吧,《堆壘素數論》成書后,整個教育部都沒人能夠進行評審,那些數學界的老前輩們看到這本書后都嘆為觀止,直呼華羅庚是個天才。

更鄭重一些的,像當時負責刊稿此書的數學家何魯,為了表達自己的崇敬,竟然直接以數學界前輩的身份,親自把此書給抄錄了一遍。

至于華羅庚自己,只能說無愧于「數學領域的神人」一稱。

他不僅成為了中華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方面的創始人和開拓者,更是把由他開創的中華數學學派,一舉帶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就更不用說華羅庚在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后,培養出大量人才、破格提拔出許多數學精英了。

隱性付出,夫妻倆的遺憾

縱觀華羅庚的人生經歷,我們不難發現,他幾乎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獻給了他所熱愛的數學事業,對于他的家人來說,他是有缺席的。

就拿華羅庚的父親和子女來說吧,華羅庚的父親華瑞棟曾經是開小賣部的,40歲才有了華羅庚,后來的身體情況也不是太好。

至于華羅庚和吳筱元的6個孩子,同樣也是如此,由于父親工作繁忙,大多數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數學。

所以他們自幼都靠母親照顧,是吳筱元一點一點把他們拉扯大的。

雖然獨自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很辛苦,但是吳筱元并不埋怨丈夫,因為她知道丈夫從事的是偉大的事業,他的名字是要注定刻在人類歷史的豐碑上的。

況且,在夫妻倆過得最艱難的時候,在丈夫差一點便要離自己而去的時候,吳筱元都沒埋怨過丈夫,后來又怎麼可能因為這些事情和丈夫鬧翻呢?

真正讓這對風雨同舟的夫妻,陷入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去的,其實是華羅庚的身體,和他為了研究數學不惜生命的態度。

1975年的時候,華羅庚因為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而積勞成疾,最終患上了心肌梗塞,吳筱元和家人都非常為他擔心。

原本吳筱元準備讓華羅庚好好休息,可是華羅庚身體剛好些,就又要跑出去搞統籌和優選的工作,這可是徹底把妻子給氣惱了,兩人間爆發了劇烈的爭吵。

最后,華羅庚氣憤地說了這樣的話,

「我不希望ㄙˇ在家里的病床上,我要ㄙˇ也要ㄙˇ在工作崗位上。」

說完之后華羅庚便離開了,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時間和生命的流失,因此他愈發的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奉獻一些。

所以我們才會在華羅庚身上看到很奇怪的一幕,他的年紀越大,似乎就比之前越忙碌了一些,他一直在研究和推廣數學。

也難怪人們會說,對華羅庚最高的評價并不是「中華的愛因斯坦」,或者是「世界最著名的88位數學家之一」,而是「人民數學家」。

為了中華人民而研究數學、推廣數學的華羅庚在國人看來應該是最了不起的!

眼看著丈夫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差,吳筱元也是忍不住叮嚀嘮叨,只可惜收效甚微,反而是經常讓兩人有所爭執。

后來子女為了不讓父母吵架,便勸他們分居一段時間,可誰也沒想到這一分居便是5年,吳筱元甚至沒能見上華羅庚的最后一面。

1985年的時候,華羅庚應邀去大學進行學術演講,演講的過程中行云流水,取得了熱烈反響。

原本是準備只講45分鐘的,可是華羅庚覺得東西還沒講完,于是便和會議主席以及觀眾商量后,將時間延長到了65分鐘。

在這65分鐘里,華羅庚一直都是站著的,可就在演講結束,即將獻花的時候,華羅庚卻突然倒下了,雙眼緊閉,因缺氧面色呈現紫色。

醫生趕忙前去搶救,只可惜當時已經為時已晚,在經歷5個多小時的搶救后,醫生最終不得不宣布,華羅庚離世了。

當吳筱元得知丈夫去世的時候,眼淚刷得便流了下來,身體也不禁顫抖,那埋藏在心里的關切與埋怨,最終還是無法訴諸于所愛之人了。

對于華羅庚,我們報以崇高的敬意,對于吳筱元的想法,我們也完全能理解,他們之間并沒有對錯,只是終歸還是留下了不可彌補的遺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