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辛棄疾用7個字,寫下了宋詞里最蒼涼的秋天

清晨走在上班路上, 兩邊人行道上的樹木有黃葉紛紛而落, 單薄的衣衫已不能抵擋秋風的寒意, 又是一年的深秋在悄悄走近。

秋天深了, 天氣越來越涼了。

只是, 有些「涼」是天氣的涼, 有些「涼」卻是人生的涼。

天氣的涼, 尚且可以用添衣來取暖, 人生若是滿布涼意, 又該用什麼來取暖呢?

那大約是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至淳熙十四年(1187)間, 辛棄疾被彈劾去職, 閑居在上饒帶湖。

人人都渴望閑居的歲月, 「松花釀酒, 春水煎茶」, 悠閑自在, 多好。 可對辛棄疾來說, 那卻是他生命里最煎熬的一段時光。

眼看著金兵的鐵蹄踏上中原的寸寸國土, 眼看著大宋的百姓顛沛流離、心驚膽戰, 他有心殺敵報國, 卻無奈不得重用, 一位帶著斗笠的「稼軒居士」就此問世。

中原板蕩, 神州陸沉, 此時的「閑」又該是多麼滑稽與凄涼呀!

為了排遣心中愁緒, 他常常到博山游覽。 便是在這里, 他寫下了那首有名的《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詞人站在博山道中, 他縱目去望, 博山的風景優美啊, 可再美的風景, 入得了眼, 卻入不了心。

望著望著,

詞人便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

他想到年輕的時候, 不知道什麼是愁苦的滋味, 最喜歡登上高樓。 為了寫一首新詞, 沒有愁苦, 也要強自說愁。

而今, 終于嘗遍了憂愁的滋味呀, 想說些什麼, 最終卻只有淡淡的一句「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整首詞, 少年時的不知愁苦, 與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 卻已如鯁在喉, 無法言說, 兩相襯托, 更加讓人生出濃重的悲愴之感。

而這種悲壯感幾乎貫穿辛棄疾的一生。

他想起了自己一生中的黃金時代, 那已遙不可及的少年時光呀。

他仿佛能看見那個雨勢如洪的夜晚, 他親自率領著50余名鐵騎, 一路星月馳騁, 直抵濟州金軍大營。

刀光劍影處, 血肉橫飛。 他硬是憑著一股血性、一身勇武, 化身死神, 收割著金兵性命。 然后生擒叛徒張安國, 全身而退。

待他一路押著叛賊, 過淮渡河, 來到臨安, 他的英雄事跡已在城中傳遍。

「壯歲旌旗擁萬夫, 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 漢箭朝飛金仆姑。 」在一首名為《鷓鴣天》的詞作里, 他曾意氣風發地寫道。

那時的他是從心底里的自信, 自信自己抗金復國的膽識與謀略, 自信金人的侵略者總有一天會被趕出中原的領土。

他有的是悲憤, 有的是熱血, 有的是激昂, 卻唯獨沒有憂愁。

可是如今呢?展眼已是20多年的時光過去了。

這20多年里, 「稍有政績, 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 便又被招而任用」,這便是他坎坷的仕途之路。

他上《美芹十論》,上《九議》,他是老百姓眼中的「辛青天」,可在朝廷眼中,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他胸中有團團燃燒的烈火,迎來的卻是一盆盆冷水,欲要將這熱火澆滅。

此時的他,當真已是把萬千愁苦滋味嘗遍。

他以為自己該是有千萬句言語想要訴說的,可原來,愁到最極處,竟是欲訴難言,欲語還休,唯有淡淡的一句「卻道天涼好個秋」了。

后來越來越喜歡「少年」這個詞,「記得早先少年時」、「少年游,杏花吹滿頭」、「少年不識愁滋味」。

讀著詩篇也是好的,無非是因著自己已回不去了啊!

清早起床攬鏡,鬢發間不知何時又添了幾絲白髮,眼角又爬上了幾多細小的皺紋。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早已走過了青春,少年時的光景竟已遠得如同隔世。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這才曉得,「少年不識愁滋味」,原是與「人生若只如初見」一般的,逼人的蒼涼冷意。

只因說出這一句話時,人生已再回不到初見的時候,而我們也再不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人。

由少年而至中年、老年,生命中的愁苦只會體味得愈加真切,可能說出口的愁苦,卻已越來越少。

兒時為一只糖果的破碎,也能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

長大后,哪怕遍體鱗傷,身上的負擔重逾千斤,也只能咬咬牙,繼續向前走。

生命中的風霜早已教會了我們,何謂忍耐,何謂真正的成熟。

「卻道天涼好個秋」,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生命的年輪已走過好幾圈,早已變得無比堅韌。

就像是那颯颯西風中昂然挺立的大樹一般,哪怕枝葉在秋風中萎盡,枝干卻依然挺拔,瞻望四方蕭條,沉靜地等待春的來臨。

秋天已經到來,春天也該不遠了吧!

便又被招而任用」,這便是他坎坷的仕途之路。

他上《美芹十論》,上《九議》,他是老百姓眼中的「辛青天」,可在朝廷眼中,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他胸中有團團燃燒的烈火,迎來的卻是一盆盆冷水,欲要將這熱火澆滅。

此時的他,當真已是把萬千愁苦滋味嘗遍。

他以為自己該是有千萬句言語想要訴說的,可原來,愁到最極處,竟是欲訴難言,欲語還休,唯有淡淡的一句「卻道天涼好個秋」了。

后來越來越喜歡「少年」這個詞,「記得早先少年時」、「少年游,杏花吹滿頭」、「少年不識愁滋味」。

讀著詩篇也是好的,無非是因著自己已回不去了啊!

清早起床攬鏡,鬢發間不知何時又添了幾絲白髮,眼角又爬上了幾多細小的皺紋。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早已走過了青春,少年時的光景竟已遠得如同隔世。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這才曉得,「少年不識愁滋味」,原是與「人生若只如初見」一般的,逼人的蒼涼冷意。

只因說出這一句話時,人生已再回不到初見的時候,而我們也再不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人。

由少年而至中年、老年,生命中的愁苦只會體味得愈加真切,可能說出口的愁苦,卻已越來越少。

兒時為一只糖果的破碎,也能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

長大后,哪怕遍體鱗傷,身上的負擔重逾千斤,也只能咬咬牙,繼續向前走。

生命中的風霜早已教會了我們,何謂忍耐,何謂真正的成熟。

「卻道天涼好個秋」,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生命的年輪已走過好幾圈,早已變得無比堅韌。

就像是那颯颯西風中昂然挺立的大樹一般,哪怕枝葉在秋風中萎盡,枝干卻依然挺拔,瞻望四方蕭條,沉靜地等待春的來臨。

秋天已經到來,春天也該不遠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