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孫權早年英明睿智,為何晚年在立太子問題上屢犯糊塗?三個原因

一、完美的繼承人孫登早逝

第一任太子孫登早逝, 為這一場立太子的風波埋下了伏筆。 孫權是三國霸主中活的最久的人, 他的太子在32歲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 本來耗費孫權半生心血栽培的英明神武下一任繼承人就這樣消失了。 曾經花費過多大的心血栽培, 他現在就要承受多少的傷心,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常人難以忍受。 國不可一日無君, 君本來就是一國之根本, 現在擺在孫權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重新選擇太子的問題。 孫權有好幾個兒子, 本來可以委以重任的大兒子去世了, 二兒子也在年輕時候就病故了,

第三子孫和繼承太子之位本來就是理所應當的事。

二, 東吳派系鬥爭的惡化

東吳派系鬥爭的惡化。 明為孫霸, 孫和爭奪繼承人, 實際是江東本土士族和避禍江東士族之間的鬥爭。 支持孫和的是以陸遜, 顧雍以後孫顧譚, 張昭的兒子張休, 朱然的兒子朱據。 他們屬於江東本土勢力。 支持孫霸的是步騭, 呂岱, 全琮, 呂據等。 他們是外來避禍勢力。 孫權一直都是想削弱本土勢力, 但又不得不依賴他們, 利用太子之爭, 孫權徹底的把本土勢力壓制了下去。

三、清除舊勢力

隨著年紀的增加, 他對於權力的把控更加看重, 吸取了王莽篡位的教訓, 生怕權臣掌權, 一方面有竊國的風險, 另一方面怕反對方的臣子在自己死後有滅頂之災,

導致內亂, 國之不保。 於是他不願意立孫和、孫霸為太子, 選擇了最小的兒子孫亮。 孫亮也確實有乃父之風, 小小年紀也是聰明睿智, 加之他沒有權臣的偏向, 所以孫權就選擇了他。

但是孫權沒有想到的是, 自己考慮到了大臣的感受和自己的顧慮之處, 但是還是被權臣間接竊取了江山。 孫權的這種做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也是無奈之舉, 是可以理解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