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M1加蘭德步槍被士官們抵制,只因5美元津貼,多年后此槍「封神」

「這是世界上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單兵武器。 」

美國二戰中最著名的巴頓將軍曾經如此評價誕生不滿5年的一款新式步槍, 它就是在軍械史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步槍。

美國巴頓將軍

然而, 在M1加蘭德步槍服役之初, 這款優秀的武器卻遭到了美軍大批士官的集體抵制, 原因更是令人驚異——使用這款武器可能讓這些士官失去5美元的津貼。 那麼在M1加蘭德步槍的「封神」之路上, 它究竟經過了怎樣的變遷?

全新的半自動化步槍

在20世紀30年代, 全世界剛剛經歷了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洗禮, 各國紛紛蓄謀著各自的出路, 一些戰爭的陰云已經在某些國家上空籠罩。 在這樣的背景下, 美軍中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密切關注軍事領域的最新動向, 以便讓當時并不算強大的美軍應對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

上世紀30年代的美軍

當時世界各大軍事強國的主流思路基本沿襲了一戰時期的經驗, 強調陣地戰的戰術思想。 而在工事密布的陣地戰中, 士兵精確射殺敵人的能力無疑是極其重要的, 為此, 美軍就在當時有一條特殊的條例:凡是獲得「專業神射手」資格認證的士官, 可以每月額外獲得5美元的獎勵津貼。

M1903春田步槍

當時美軍的制式裝備也在鼓勵精確射擊的發展。 在一戰時, 美軍單兵制式武器是M1903春田步槍, 使用7.62毫米槍彈, 內置彈倉可容納5發彈夾, 有效射程550米。

作為一款經典的栓動步槍, M1903春田步槍在射擊精度上擁有巨大的優越性,

許多美軍士官經過長期練習后都可以用它打出相當優秀的射擊成績, 從而獲得「專業神射手」的認證。

M1903春田步槍是一款經典栓動步槍

然而, 美國設計師約翰·加蘭德在1935年研發定型了一款新式的步槍, 從而給美軍制式裝備帶來了突破時代的變革,

這就是M1加蘭德步槍。 這款新式步槍最大的特色就是取消了傳統的拉栓設計, 可以在裝填子彈后連續扣動扳機發射8枚7.62毫米子彈。 也就是說, 這是一款全新的半自動化步槍。

當M1加蘭德步槍問世后, 迅速在美軍高層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許多軍官都意識到, 這樣一款可以連續射擊的步槍會極大地增強步兵的單兵火力。 同時由于它的有效射程為500米, 還避免了沖鋒槍只能用于100米以內近戰的缺陷。

初版的M1加蘭德步槍

盡管當時的M1加蘭德步槍尚且存在精度較差、重量更大的不足之處,但增強火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因此美軍還是在1937年開始把M1加蘭德步槍納入了制式裝備的范疇。

遭到抵制的新式步槍

然而,傳統的M1903春田步槍仍然在大部分美軍士官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些士官對配發的M1加蘭德步槍十分不滿,認為它提供的火力持續力無法在雙方依托工事射擊時起到效果。

一些士官取笑道:拿著這款(M1加蘭德)步槍,我只要第一發子彈空了,敵人早就把頭縮回工事里了,后續的7發子彈又有什麼用呢?

M1加蘭德步槍

再加上M1加蘭德步槍精度不足的問題讓一些士官的「專業神射手」考核遭遇了極大困難,那每月5美元的津貼也變得有些遙遠了。因此一時間在美軍士官中掀起了抵制M1加蘭德步槍的風氣。

出于妥協,美軍高層只能同意暫不退役傳統的M1903春田步槍,只不過把M1加蘭德步槍作為次級備選,采用兩款步槍混用的方式。

風氣大轉,一舉封神

不過,對于M1加蘭德步槍的評價在二戰爆發后迅速得到了扭轉。原因很簡單:美軍士官們在二戰中發現,一戰時期老舊的陣地戰思路早已過時,二戰的大兵團運動作戰才是戰爭的主要形式。

二戰中的美軍士兵

而在士兵不斷機動作戰的情況下,誰的單兵火力更猛烈,誰就能壓制對方士兵的機動,并讓自己率先占據戰場的有利位置。很多戰斗的勝利往往就是由火力優勢的不斷滾雪球而開始的。

在太平洋戰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是最先品嘗M1加蘭德步槍甜頭的部隊。1942年8月,第一批海軍陸戰隊隊員登陸駐有3.6萬日軍的瓜達爾卡納爾島,并在這里與日軍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叢林作戰。

雨林密布的瓜島戰場

在這片熱帶雨林密布的島嶼上,美軍士兵發現了M1903春田步槍的不足——雖然它在開闊地帶的精度無需質疑,但在叢林中時,春田步槍的子彈往往被茂密的樹叢擋住,待拉好栓準備進行二次射擊時,早有準備的日軍已經重新隱蔽了起來。

但M1加蘭德步槍就沒有這種顧慮,即使第1發不中,它同樣可以在保持瞄準姿態的情況下進行第2次、第3次,甚至第8次開火,直到命中敵人為止。

M1加蘭德步槍

也就是說,M1加蘭德步槍更強的火力持續性令士兵射擊的容錯率有了質的提高。從這一年起,M1加蘭德步槍的服役比例開始大量提升,它在美軍士官中的口碑發生了逆轉。

而作為敵人的日軍則被火力強度驟升的美軍打得叫苦不迭,他們一度以為美軍火力的提升是因為兵力規模遠超日軍估計。直到在后續戰斗中日軍繳獲了部分M1加蘭德步槍,這才明白其中的奧秘,而他們也迅速加以仿制,研發出了橫須賀四式步槍這種仿制品。

日本仿制版本的橫須賀四式步槍

后來在二戰的歐洲戰場,M1加蘭德步槍的表現同樣給各國部隊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半自動化步槍在二戰正式邁入了軍事舞臺,并為后來火力更強大的全自動步槍誕生埋下了伏筆。

初版的M1加蘭德步槍

盡管當時的M1加蘭德步槍尚且存在精度較差、重量更大的不足之處,但增強火力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因此美軍還是在1937年開始把M1加蘭德步槍納入了制式裝備的范疇。

遭到抵制的新式步槍

然而,傳統的M1903春田步槍仍然在大部分美軍士官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些士官對配發的M1加蘭德步槍十分不滿,認為它提供的火力持續力無法在雙方依托工事射擊時起到效果。

一些士官取笑道:拿著這款(M1加蘭德)步槍,我只要第一發子彈空了,敵人早就把頭縮回工事里了,后續的7發子彈又有什麼用呢?

M1加蘭德步槍

再加上M1加蘭德步槍精度不足的問題讓一些士官的「專業神射手」考核遭遇了極大困難,那每月5美元的津貼也變得有些遙遠了。因此一時間在美軍士官中掀起了抵制M1加蘭德步槍的風氣。

出于妥協,美軍高層只能同意暫不退役傳統的M1903春田步槍,只不過把M1加蘭德步槍作為次級備選,采用兩款步槍混用的方式。

風氣大轉,一舉封神

不過,對于M1加蘭德步槍的評價在二戰爆發后迅速得到了扭轉。原因很簡單:美軍士官們在二戰中發現,一戰時期老舊的陣地戰思路早已過時,二戰的大兵團運動作戰才是戰爭的主要形式。

二戰中的美軍士兵

而在士兵不斷機動作戰的情況下,誰的單兵火力更猛烈,誰就能壓制對方士兵的機動,并讓自己率先占據戰場的有利位置。很多戰斗的勝利往往就是由火力優勢的不斷滾雪球而開始的。

在太平洋戰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是最先品嘗M1加蘭德步槍甜頭的部隊。1942年8月,第一批海軍陸戰隊隊員登陸駐有3.6萬日軍的瓜達爾卡納爾島,并在這里與日軍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叢林作戰。

雨林密布的瓜島戰場

在這片熱帶雨林密布的島嶼上,美軍士兵發現了M1903春田步槍的不足——雖然它在開闊地帶的精度無需質疑,但在叢林中時,春田步槍的子彈往往被茂密的樹叢擋住,待拉好栓準備進行二次射擊時,早有準備的日軍已經重新隱蔽了起來。

但M1加蘭德步槍就沒有這種顧慮,即使第1發不中,它同樣可以在保持瞄準姿態的情況下進行第2次、第3次,甚至第8次開火,直到命中敵人為止。

M1加蘭德步槍

也就是說,M1加蘭德步槍更強的火力持續性令士兵射擊的容錯率有了質的提高。從這一年起,M1加蘭德步槍的服役比例開始大量提升,它在美軍士官中的口碑發生了逆轉。

而作為敵人的日軍則被火力強度驟升的美軍打得叫苦不迭,他們一度以為美軍火力的提升是因為兵力規模遠超日軍估計。直到在后續戰斗中日軍繳獲了部分M1加蘭德步槍,這才明白其中的奧秘,而他們也迅速加以仿制,研發出了橫須賀四式步槍這種仿制品。

日本仿制版本的橫須賀四式步槍

后來在二戰的歐洲戰場,M1加蘭德步槍的表現同樣給各國部隊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半自動化步槍在二戰正式邁入了軍事舞臺,并為后來火力更強大的全自動步槍誕生埋下了伏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