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65歲老人心聲:喪偶后,還想找人搭伙過日子,原因很現實

01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 最需要的, 并不是所謂的錢財名利, 而是「陪伴」二字。

想起這麼一句話, 人生最大的幸福, 莫過于年輕的時候有父母的陪伴,

中年的時候有親人的陪伴, 晚年的時候有知心人的陪伴。

老伴還在, 那老年人還能夠活得幸福無憂。 至少, 夫妻倆人攜手同行, 一起到老, 也算是人生無憾了。 這, 就是所謂的「年少夫妻老來伴」。

可并不是所有人, 都如此幸運, 能夠跟老伴一同到老。 有些人中途就離開了, 只留下另一半孤零零地活著, 日子越過越沒意思。

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老人, 在老伴離開的一兩年后, 自己也離開了, 反正夫妻倆「前后離去」, 相隔的時間也不會太長。

而有些老人, 身體比較健康, 未來還有一段日子需要過活, 那他們就有這麼一個需求——找人搭伙過日子, 不想自己活得太孤苦伶仃。

一般來說, 思想觀念比較傳統的人, 都不支持這樣的想法,

覺得再找一個人搭伙過日子, 又有什麼必要呢?

其實, 原因是很現實的。

02

一位65歲老人的心聲, 找人搭伙過日子, 只為了這兩點。

村口的陳大伯, 今年已經65歲了。 在他60歲那年, 老伴就走了。 孤獨地生活了三年, 他就跟兒女說, 希望再找一個人來過日子。

兒女雖然不太希望外人來到自己家,

可他們看到父親的態度如此決絕, 也就同意了。

后來, 陳大伯在一次旅行中, 遇到了一個女人, 張阿姨, 她沒了丈夫, 也六十多歲了。 這兩人一拍即合, 自然也就在一起了。

64歲那年, 陳大伯跟張阿姨同居, 你照顧我, 我給錢讓你去買菜做飯, 兩人相處得還算不錯。 就連陳大伯也覺得, 有個伴, 還真的挺好的。

雖然日常大部分的花銷, 都是他自己出的, 可他毫無怨言。 在他看來, 這些錢生不帶來, 死不帶去, 家產也都分給了孩子了, 她也沾染不了我的家產, 花點小錢沒啥問題。

看到父親花錢, 女人不出錢的情況, 陳大伯的兒女特別生氣, 就跟陳大伯說:「爸, 你耳根子軟, 千萬不要成了她的冤大頭, 要守住自己的養老金啊。

陳大伯只說了一句話:「既然住在一起, 給她點買菜錢也正常, 我們就別計較了。 至少, 她也照顧了我不少, 我也感受到了溫暖, 那就足夠了。 」

03

在陳大伯看來, 找人搭伙過日子, 就為了這兩點——首先是希望得到別人的照顧, 不至于一個人孤零零地老去;其次,

是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這兩點, 那是兒女無法給予父母的。

由于兒女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顧, 也要上班賺錢, 又有多少時間來陪伴父母呢?所以說, 喪偶的老人就希望重新找另一半來過日子。

這, 可以說是「人生的第二春」, 也可以說是人到晚年的「必然需求」。

從馬斯洛五大需求層次來說, 人, 只要滿足了生理和生存的低層次需求, 就希望滿足社交和愛的需求, 最后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

找一個老伴, 既滿足了人之[生·理·需·求], 也滿足了人之社交和愛的需求, 更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 這, 終究會成為諸多喪偶老人的首要選擇。

為什麼如今的老年人喜歡跳廣場舞, 而且跳著跳著就產生感情了?因為人是不甘寂寞的動物。 這種「不甘寂寞」, 無論人到了多少歲,都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真的希望孤獨終老,活在冰冷的環境當中嗎?

04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再怎麼有錢,再怎麼有勢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陪伴」。

有這麼一個案例。

一位老人喪偶了,兩年后就在某個活動當中,遇到了三觀相似的異性,最后這兩人就在一起了。

如今,這兩人在老家生活,阿叔每天都外出釣魚,或者跟別人下棋,悠閑到了極致;中午或者下午回家,另一半就把飯煮好了。悠哉悠哉,一天又過去了。

很多人不滿足,就希望兒女可以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我想,這是沒可能的。特別是在今時今日,996成為常態,兒女自己的時間都不夠用,就別說陪伴父母了。

我們可以預測的是,未來,這種「搭伙過日子」的人會越來越多。要麼是為了尋求「陪伴」,要麼是為了找個「靠山」,要麼是為了圖謀「錢財」。

其實,無論是求陪伴,還是找靠山,抑或是圖謀錢財,這都是沒啥問題的。你付出了什麼,我就給你提供什麼,雙方互相付出,互相滿足需求,也算是很不錯的交易了。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要分配好自己的關鍵家產,千萬不能讓外人沾染。否則,會因小失大。

文/舒山有鹿

無論人到了多少歲,都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自己真的希望孤獨終老,活在冰冷的環境當中嗎?

04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再怎麼有錢,再怎麼有勢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陪伴」。

有這麼一個案例。

一位老人喪偶了,兩年后就在某個活動當中,遇到了三觀相似的異性,最后這兩人就在一起了。

如今,這兩人在老家生活,阿叔每天都外出釣魚,或者跟別人下棋,悠閑到了極致;中午或者下午回家,另一半就把飯煮好了。悠哉悠哉,一天又過去了。

很多人不滿足,就希望兒女可以陪伴在自己的身邊。我想,這是沒可能的。特別是在今時今日,996成為常態,兒女自己的時間都不夠用,就別說陪伴父母了。

我們可以預測的是,未來,這種「搭伙過日子」的人會越來越多。要麼是為了尋求「陪伴」,要麼是為了找個「靠山」,要麼是為了圖謀「錢財」。

其實,無論是求陪伴,還是找靠山,抑或是圖謀錢財,這都是沒啥問題的。你付出了什麼,我就給你提供什麼,雙方互相付出,互相滿足需求,也算是很不錯的交易了。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我們要分配好自己的關鍵家產,千萬不能讓外人沾染。否則,會因小失大。

文/舒山有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