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士兵換完彈匣會直接丟掉嗎?老兵:彈匣里還有一顆子彈怎麼扔?

1860年, 美國工程師克里斯托夫·斯潘塞為了解決當時步槍火力持續性不足的問題, 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顆自動步槍。 后來在二戰中, 盟國與軸心國的士兵都逐漸發現了自動步槍的優點, 并對它青睞有加, 從此自動步槍成為了現代士兵的制式裝備。

二戰德國MP44自動步槍

不過對于國內的普通人而言, 自動步槍似乎有些遙遠。 有人為此還會好奇一個問題:士兵換完彈匣, 會像影視劇里一樣丟掉嗎?對此老兵評價:彈匣里還有一顆子彈怎麼扔?

彈匣的細節

其實對于那些有豐富經驗的老兵來說, 只要看到一個士兵是如何對待彈匣的, 老兵就能迅速判斷出這個士兵究竟是不是初入軍營的新兵。

可能是因為受到許多影視劇的影響, 許多人在真正摸到自動步槍之前, 對它的認識一知半解、甚至是帶有誤差的。 就比如絕大多數人都相信, 一個士兵在戰斗中往往會打著打著發現自己「沒子彈了」,

這才匆匆忙忙地從腰間摸索出新的彈匣換上。

步槍彈匣

其實這種情況完全是影視劇作者為了凸顯緊張氣氛的「藝術加工」, 如果放在實戰中, 絕對不會有任何士兵會搞出這種「幺蛾子」。 很顯然, 在情勢千變萬化的戰場上,

哪怕有一分一秒的猶豫遲疑都有可能葬送自己與戰友的生命, 更不要說發現敵人時才發現子彈打光了這種愚蠢行為, 是絕對致命的失誤。

換彈中的解放軍士兵

真正有實戰經驗的老兵都會這樣換子彈的:在戰斗烈度不高的情況下,

他們會節約彈藥, 以點射形式開火, 這樣做不僅能省子彈, 還可以清楚地察覺到彈匣的消耗情況。 當估摸著子彈只剩最后數發時, 老兵就會提前換新的彈匣, 同時把舊的彈匣裝入口袋。

正在射擊的二戰德軍士兵假想圖

而在戰斗烈度很高, 需要迅速潑射子彈維持火力強度、壓制敵人時,

老兵換子彈的頻率會陡然加快, 在潑射短短1秒后就會馬上停火, 換下一個彈匣。

以美軍現役主力步槍M4A1為例, 它的射速為每秒13發, 理論上打光一個容量30發彈匣需要2.3秒。 但熟練的老兵幾乎不會允許步槍彈匣進入完全消耗殆盡的情況, 他們會寧可犧牲暫時的火力強度, 也要保證每次停火后自己還保留著隨時發起下一輪射擊的機會, 這是無數犧牲士兵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

美軍M4A1自動步槍

為何不會扔掉彈匣?

不過,還有一點令人注意的是,那些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兵無一例外,都沒有隨地亂丟舊彈匣的習慣,而是會把它們重新裝入自己的口袋。

這個做法可能讓不少人很不理解:如果說那些被短暫潑射過的子彈是因為不好計數且余量不少,所以會暫且留下,但那些被精確點射消耗過的彈匣為何還留在身上呢?它們剩余的子彈大機率都只剩最后一兩發而已了。

步槍彈匣側視圖

的確,這些被幾乎用盡的彈匣會給士兵增加一些負擔。例如中國解放軍此前的81-1式自動步槍,1個30發的滿彈匣重量約為0.81千克,而單單是空彈匣也有0.32千克。如果一個戰士戰斗時還得攜帶用過的三四個空彈匣,那也是浪費了2~3斤的負荷量,這對于在單兵配重上「斤斤計較」的情況顯然是矛盾的。

但老兵「不丟彈匣」這個做法其實也是實戰經驗的結晶。以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例,其實我軍建立現代化的后勤保障體系也是在90年代后完成全面機械化后才完成的,在此之前,我軍戰士每次作戰的子彈基本都要靠自己攜帶,后勤體系很難具備在戰斗中保持補給的能力。

正在換彈匣的解放軍戰士

在這樣的背景下,戰士們每次攜帶的子彈都是很寶貴的,在不確定本次戰斗任務何時結束的情況下,戰士們必須做好「子彈打一發就少一發」的最壞打算,因此即使一個彈匣里只剩下最后一發子彈,他們也會視作珍寶地把它取出來,在戰斗空余的安全地帶拼湊出新的完整彈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彈匣一般是由特殊金屬打造,也是屬于軍需品的一種。因此即便打光了子彈,它的回收價值還是不小的。如果就這麼原地丟在戰場,實在是一種浪費行為。

步槍彈匣

關于彈匣的特殊技巧

此外,對于老兵來說,一個小小的彈匣,很可能被他們開發出各種提高戰術技能的技巧。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里,一些老兵就開發出了新的技巧,讓自己能多打一發子彈。他們會在壓滿彈匣后,先給步槍上膛一顆子彈,然后換下彈匣再填入另一顆子彈,最后才重新裝好彈匣。

對越自衛反擊戰

雖然這麼做會略微繁瑣一些,但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原理還是不變的。或許在某個危急時刻,正是這多出來的一發子彈可以挽救自己或者戰友的生命。

同樣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一些老兵還開發了「單手換彈匣」的絕活。他們的換彈動作是這樣的:右手持槍,左手直接掏出新彈匣猛擊步槍上的彈匣卡扣,此時舊彈匣松動脫落,新彈匣便可以直接[插·入],一拉槍機,一氣呵成地換彈完畢。

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們

坦率地講,其實這個戰術動作并不在正規的我軍戰術教程里,是屬于「野路子」的一種,畢竟這麼做對槍械壽命的損害比較大。但因為實用價值很大,所以還是被老兵們「樂此不疲」地私下使用。

美軍M4A1自動步槍

為何不會扔掉彈匣?

不過,還有一點令人注意的是,那些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兵無一例外,都沒有隨地亂丟舊彈匣的習慣,而是會把它們重新裝入自己的口袋。

這個做法可能讓不少人很不理解:如果說那些被短暫潑射過的子彈是因為不好計數且余量不少,所以會暫且留下,但那些被精確點射消耗過的彈匣為何還留在身上呢?它們剩余的子彈大機率都只剩最后一兩發而已了。

步槍彈匣側視圖

的確,這些被幾乎用盡的彈匣會給士兵增加一些負擔。例如中國解放軍此前的81-1式自動步槍,1個30發的滿彈匣重量約為0.81千克,而單單是空彈匣也有0.32千克。如果一個戰士戰斗時還得攜帶用過的三四個空彈匣,那也是浪費了2~3斤的負荷量,這對于在單兵配重上「斤斤計較」的情況顯然是矛盾的。

但老兵「不丟彈匣」這個做法其實也是實戰經驗的結晶。以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例,其實我軍建立現代化的后勤保障體系也是在90年代后完成全面機械化后才完成的,在此之前,我軍戰士每次作戰的子彈基本都要靠自己攜帶,后勤體系很難具備在戰斗中保持補給的能力。

正在換彈匣的解放軍戰士

在這樣的背景下,戰士們每次攜帶的子彈都是很寶貴的,在不確定本次戰斗任務何時結束的情況下,戰士們必須做好「子彈打一發就少一發」的最壞打算,因此即使一個彈匣里只剩下最后一發子彈,他們也會視作珍寶地把它取出來,在戰斗空余的安全地帶拼湊出新的完整彈匣。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彈匣一般是由特殊金屬打造,也是屬于軍需品的一種。因此即便打光了子彈,它的回收價值還是不小的。如果就這麼原地丟在戰場,實在是一種浪費行為。

步槍彈匣

關于彈匣的特殊技巧

此外,對于老兵來說,一個小小的彈匣,很可能被他們開發出各種提高戰術技能的技巧。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里,一些老兵就開發出了新的技巧,讓自己能多打一發子彈。他們會在壓滿彈匣后,先給步槍上膛一顆子彈,然后換下彈匣再填入另一顆子彈,最后才重新裝好彈匣。

對越自衛反擊戰

雖然這麼做會略微繁瑣一些,但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原理還是不變的。或許在某個危急時刻,正是這多出來的一發子彈可以挽救自己或者戰友的生命。

同樣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一些老兵還開發了「單手換彈匣」的絕活。他們的換彈動作是這樣的:右手持槍,左手直接掏出新彈匣猛擊步槍上的彈匣卡扣,此時舊彈匣松動脫落,新彈匣便可以直接[插·入],一拉槍機,一氣呵成地換彈完畢。

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們

坦率地講,其實這個戰術動作并不在正規的我軍戰術教程里,是屬于「野路子」的一種,畢竟這麼做對槍械壽命的損害比較大。但因為實用價值很大,所以還是被老兵們「樂此不疲」地私下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