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他把繼女都培養成名校大學生,這個八十年代的繼父,是怎樣做到的

63歲的李享知一個人坐在屋子里, 他拿著妻子的身份證, 自言自語地對妻子說:你走得早, 撇下了3個孩子給我照顧, 后來我又再婚了, 她也帶來了3個女兒。 她的3個女兒都考上了大學, 我們的三個孩子都是國中畢業, 孩子太多了, 我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照顧她們, 所以, 我總覺得虧欠她們什麼。

李享知在看前妻的身份證

八十年代末, 家住湖南郴州的李享知與前妻生育了一個女兒和二個兒子, 在小兒子幾歲的時候, 妻子因為一場疾病去世了。

每當思念妻子的時候, 他就會拿出妻子的身份證仔細地觀看, 以解相思之苦。

李享知是1975年的高中生, 高中畢業后沒有考上大學, 一直在家里務農。 后來就抽到鄉農技站和村委會的主任上擔任領導職務。

他有一個聾啞的哥哥, 一直沒有結婚。

李享知結婚后, 就讓哥哥與他們居住在一起。

妻子去世后, 他和3個孩子及啞巴哥哥5個人生活在一起。

在一次到鄰居家吃飯的時候, 他遇到了李水英。

李水英也是一個苦命的女人, 她的前夫嗜賭成性, 不務正業, 加之李水英沒有給他生育兒子, 因此, 前夫還經常家暴她。 她因忍受不了前夫的虐待, 也和前夫失婚了。

那次見面后, 李水英對李享知是一見鐘情, 她們在熟人的撮合下又重組了家庭。

李享知對記者說當年兩個大點的繼女乞求他收

結婚后, 李水英原本是帶著最小的那個5歲的小女兒李小玉, 過來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 誰知幾天后的一天上午, 孩子的爺爺把兩個大女兒都領到他這里來了, 大女兒李小玲當時八歲, 二女兒李冬冬只有六七歲。

李享知看著這兩個女兒乞求地望著他, 希望他這個繼父能夠收留她們。

善良的李享知在繼女們喊他「爸爸」的呼喚聲中收留了她們。

從此, 李享知與這幾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子女, 就組成了一個9口之家的大家庭。

三個繼女到來之后, 屋里沒有住的地方, 李享知就讓自己的三個孩子暫住在他們的外婆家里。

八九十年代的9口之家, 不說吃飯的問題了, 就是6個孩子的書雜費一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李享知的現任妻子回憶她們認識的情景

為了讓孩子們能吃飽飯李享知又承包了10多畝土地, 起早貪黑地種植糧食和蔬菜。

在6個孩子中, 李享知的女兒李海英最大, 是她們6姊妹的大姐, 小小的年紀就幫著父母做一些家務活。

那時候李享知做飯用一口很大的鐵鍋, 孩子們排著隊盛飯, 6個年紀相仿的孩子相處得也比較融洽。

6個孩子上到國中的時候, 她們的書雜費一年就得5、6000塊錢, 幾乎是他們家一年的總收入。

李享知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是改變命運的道理,因此,當時的日子即使再清苦,他也沒有讓6個孩子輟學。

為此,他還立了一個「家規」,誰能夠上到高中,就不讓她參加田地里的勞動了,目的就是激勵孩子們努力上學。

在李享知的鼓勵和支持下,他的3個繼女都被評為省市縣的三好學生,三個孩子都靠著自己的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了自己學業。

2004年大女兒李小玲考上了湘潭大學,2010年她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5年小女兒李小玉考取了武漢大學外語系,2010年她考取了美國林肯大學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

2008年二女兒李冬冬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和研究生。

三個繼女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可是說到自己的三個子女時,李享知就充滿了遺憾和愧疚。

也許是天賦或家庭經濟條件等原因,他自己的三個親生子女都是國中畢業,沒有令人羨慕的高學歷。

自己的三個子女雖然沒有體面的工作和學歷,但他們憑著自己的努力,日子過得也是豐衣足食。

大女兒李海英結婚后她和丈夫在嘉禾縣有著自己的生意和幸福家庭。

兩個兒子在廣州從事快遞生意,發展得也很不錯。

大兒子前年還在老家花了60多萬給他蓋了一棟別墅。

這些年來,李享知一直埋藏著一個心結,就是愧對自己的親生子女,不知道子女們是不是很怨恨他。

記者帶著李享知的心結也來到了他大女兒李海英的家里,請她談一下對父親的一些看法。

采訪時,李海英說她們小的時候的確也抱怨過父親,那時候家里本來就很窮,連吃得都不夠。又給她娶了一個媽,還帶來了三個妹妹,使家里變得更困難了。

她說那時候,在家里她永遠就是干活最多的那一個。后來她也想開了,她知道是善良的父親想幫幫那三個妹妹。

她們6姊妹長大后,她們也可以幫爸媽干一些農活了,在收割稻谷時別人家有錢,就用電動脫谷機脫粒稻谷,而她們家沒錢買不起,就用傳統的手工脫谷機脫粒稻谷。

她和啞巴叔在那里脫粒稻谷,弟弟妹妹就用鐮刀割稻谷,一家人配合得都很默契。

記者也很好奇地笑著問她,小時候家里一堆小孩,會不會因為誰個碗里多一塊肉而發生爭吵過。

李海英也笑著說那時候家里的日子苦,吃的肉少之又少。

有一次,她和啞巴叔下河去逮點魚蝦回來打打牙祭,當她把菜做好放到桌子上,等她做完事去吃飯的時候,菜里面的魚蝦早已不見了蹤影。她當時就生氣地說,你們都吃完了,怎麼不給姐姐留一個點呢。

李海英笑著說,現在回想起那時候的場景還是很甜蜜的。

至于她的三個妹妹都考上了名校研究生,而她們三姐弟卻只是國中畢業,沒有上到大學,李海英說她們三姐弟從來也沒有怨恨父母。

她說學習也分你進書不進書,我的智商就那麼多了。

我們從來都沒有怨恨過父親,她說父親對我們6個孩子都是一樣的,他現在都不喊我的名字,只喊女兒。父親心疼她沒有文化,就是上班的時間太長,太累。

李海英說起父親對她的關心時,忍不住淚如雨下,時常掏出紙巾擦拭淚水,她說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驕傲和幸福。

大女兒李海英也是住得離父親最近的一個孩子,她經常去照顧父親的生活,給父親買一些生活用品。

三個妹妹中一個妹妹在美國,大妹妹是郴州市政府的公務員,二妹是郴州市一所高校的教授,她們的工作都很忙。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出類拔萃,但人的能力有大小,10根手指也有長短,只要她們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有自己的建樹,也是幸福快樂的。

現在他的六個子女散落在天南地北,子女是父母的牽掛,父母是子女的歸宿。子女們都各自安好,衣食無憂,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李享知把三個繼女培養成三個名校的研究生,成了當地的一道風景線,當年的特殊9口之家如今卻羨煞旁人。

子女理解父親,爸爸關愛子女,使他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

2013年李享知被評為郴州市首屆道德模范提名獎,其家庭也獲得湖南省和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當年從中科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大女兒李小玲,就是聽從李享知爸爸的意見考上郴州市公務員的。

談到自己的三個姐妹能夠考上名校研究生,李小玲說,她們非常感恩李享知爸爸的支持和付出。她說當地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如果不是爸爸的鼓勵,她們上到高中就會中止學業,打工謀生了。

因此,沒有李享知爸爸的默默付出,就沒有她們三姐妹的今天。

李享知深知只有知識才能是改變命運的道理,因此,當時的日子即使再清苦,他也沒有讓6個孩子輟學。

為此,他還立了一個「家規」,誰能夠上到高中,就不讓她參加田地里的勞動了,目的就是激勵孩子們努力上學。

在李享知的鼓勵和支持下,他的3個繼女都被評為省市縣的三好學生,三個孩子都靠著自己的獎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了自己學業。

2004年大女兒李小玲考上了湘潭大學,2010年她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5年小女兒李小玉考取了武漢大學外語系,2010年她考取了美國林肯大學學前教育碩士研究生。

2008年二女兒李冬冬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和研究生。

三個繼女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可是說到自己的三個子女時,李享知就充滿了遺憾和愧疚。

也許是天賦或家庭經濟條件等原因,他自己的三個親生子女都是國中畢業,沒有令人羨慕的高學歷。

自己的三個子女雖然沒有體面的工作和學歷,但他們憑著自己的努力,日子過得也是豐衣足食。

大女兒李海英結婚后她和丈夫在嘉禾縣有著自己的生意和幸福家庭。

兩個兒子在廣州從事快遞生意,發展得也很不錯。

大兒子前年還在老家花了60多萬給他蓋了一棟別墅。

這些年來,李享知一直埋藏著一個心結,就是愧對自己的親生子女,不知道子女們是不是很怨恨他。

記者帶著李享知的心結也來到了他大女兒李海英的家里,請她談一下對父親的一些看法。

采訪時,李海英說她們小的時候的確也抱怨過父親,那時候家里本來就很窮,連吃得都不夠。又給她娶了一個媽,還帶來了三個妹妹,使家里變得更困難了。

她說那時候,在家里她永遠就是干活最多的那一個。后來她也想開了,她知道是善良的父親想幫幫那三個妹妹。

她們6姊妹長大后,她們也可以幫爸媽干一些農活了,在收割稻谷時別人家有錢,就用電動脫谷機脫粒稻谷,而她們家沒錢買不起,就用傳統的手工脫谷機脫粒稻谷。

她和啞巴叔在那里脫粒稻谷,弟弟妹妹就用鐮刀割稻谷,一家人配合得都很默契。

記者也很好奇地笑著問她,小時候家里一堆小孩,會不會因為誰個碗里多一塊肉而發生爭吵過。

李海英也笑著說那時候家里的日子苦,吃的肉少之又少。

有一次,她和啞巴叔下河去逮點魚蝦回來打打牙祭,當她把菜做好放到桌子上,等她做完事去吃飯的時候,菜里面的魚蝦早已不見了蹤影。她當時就生氣地說,你們都吃完了,怎麼不給姐姐留一個點呢。

李海英笑著說,現在回想起那時候的場景還是很甜蜜的。

至于她的三個妹妹都考上了名校研究生,而她們三姐弟卻只是國中畢業,沒有上到大學,李海英說她們三姐弟從來也沒有怨恨父母。

她說學習也分你進書不進書,我的智商就那麼多了。

我們從來都沒有怨恨過父親,她說父親對我們6個孩子都是一樣的,他現在都不喊我的名字,只喊女兒。父親心疼她沒有文化,就是上班的時間太長,太累。

李海英說起父親對她的關心時,忍不住淚如雨下,時常掏出紙巾擦拭淚水,她說為有這樣的父親感到驕傲和幸福。

大女兒李海英也是住得離父親最近的一個孩子,她經常去照顧父親的生活,給父親買一些生活用品。

三個妹妹中一個妹妹在美國,大妹妹是郴州市政府的公務員,二妹是郴州市一所高校的教授,她們的工作都很忙。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出類拔萃,但人的能力有大小,10根手指也有長短,只要她們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有自己的建樹,也是幸福快樂的。

現在他的六個子女散落在天南地北,子女是父母的牽掛,父母是子女的歸宿。子女們都各自安好,衣食無憂,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李享知把三個繼女培養成三個名校的研究生,成了當地的一道風景線,當年的特殊9口之家如今卻羨煞旁人。

子女理解父親,爸爸關愛子女,使他們這個大家庭其樂融融。

2013年李享知被評為郴州市首屆道德模范提名獎,其家庭也獲得湖南省和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當年從中科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大女兒李小玲,就是聽從李享知爸爸的意見考上郴州市公務員的。

談到自己的三個姐妹能夠考上名校研究生,李小玲說,她們非常感恩李享知爸爸的支持和付出。她說當地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如果不是爸爸的鼓勵,她們上到高中就會中止學業,打工謀生了。

因此,沒有李享知爸爸的默默付出,就沒有她們三姐妹的今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