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古等多重證據顯示,夸父追的不是太陽,炎黃子孫說法或當改寫

「夸父追日」是古代一則著名的神話傳說, 記載于《山海經》中的海外北經和大荒北經, 說的是夸父自不量力要追逐太陽, 一直追到了太陽落山的地方, 口渴難耐, 喝干了黃河、渭河的水還是不解渴, 最終道渴而去。

但奇怪的是, 《山海經》中的另一則記載卻出現了自相矛盾的地方:「應龍處南極, 除蚩尤與夸父, 不得復上。 故下數旱, 旱而為應龍之狀, 乃得大雨」。

這則記載說的是黃帝的大將應龍先后除掉了蚩尤和夸父。 一個人怎麼可能沒命兩次呢?其實, 上古氏族社會有把首領或杰出人物作為部落代稱的傳統, 夸父并不是一個固定的人, 而是一個部落。

那麼夸父追日又該作何解釋呢, 難道是整個部落去追逐太陽嗎?

根據《中國歷史地理學》對中國近五千年氣候變遷統計顯示, 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上古時期平均氣溫顯著高于歷史上其它時期。 歷史地理學家在對上古華北地區植物遺存進行考古研究時也發現, 當時華北地區以松為主的針葉林出現了向南退縮的跡象。

而恰恰就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這個時間節點上, 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全面取代了仰韶文化, 并且二者并非繼承關系, 換言之, 當時的確發生了暴力方式的「改朝換代」。

這也就意味著, 在炎黃部落和蚩尤大戰之時, 華北一帶出現了劇烈的氣溫波動, 先后引發了旱災和水災,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黃帝和蚩尤的戰/爭傳說中, 總是會出現「縱大風雨」、「蓄水」、「旱」等詞匯。

黃帝、蚩尤大戰中出現的天女、風伯、雨師等神話人物,

其實是上古時期人們對異常天象的一種附會, 認為是天神幫助了黃帝取勝。 夸父追日神話也不例外, 這則神話中多次提到夸父「渴」, 恰恰說明夸父族當時遭遇了旱情而被迫遷徙尋找水源, 這才是神話背后的真相。

接下來我們需要弄清楚《山海經》中的這處矛盾記載:夸父族首領夸父究竟是受旱情影響在遷徙過程中渴倒的,

還是因為參與了黃帝和蚩尤的戰/爭而被黃帝的大將除掉的呢?

苗族口述史為我們揭開了謎團。

貴州苗族傳說提到, 蚩尤走后, 老生甕囑咐余生苗民:黃、赤二龍公退回去了, 你們還是有生路的, 但不能再住在此地了, 要遷徙到日落的地方居住。

而苗族「除牛祭祖」這一祭祀儀式的來歷,則源于蚩尤戰敗,大將軍夸佛(同夸父)帶領百姓由北向南遷徙,途中被軒轅大將應龍一箭除掉。所以,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有水源的新棲息地。

接下來我們把上述多重證據做個簡單梳理:

公元前3000年前后,華夏大地發生了水旱災害,受此影響,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帶有游牧性質的黃帝部落被迫南下遷徙,黃帝首先收服了以農耕為主的炎帝部落,之后與另一支農耕部落蚩尤發生遭遇戰。

與炎帝相比,掌握鐵器制造技術的蚩尤部落戰斗力顯然十分彪悍,不僅驅逐了炎帝,而且讓黃帝「九戰而不勝」。但異常氣候變遷引發的水旱災害,導致戰/爭形勢發生逆轉,黃帝取勝,蚩尤被除。

蚩尤走后,大將(或是盟友)夸父帶領不愿臣服的部眾開始了漫長的遷徙之路,既是為了躲避黃帝的追擊,也是為了尋找旱災過后新的棲息地。不過,蚩尤的殘部在退卻時,還是被黃帝大將應龍追上,首領夸父戰死。

這麼一梳理,夸父的兩次沒命也就很容易解釋了:夸父在蚩尤戰走后,帶領余眾向西遷徙,途中被應龍追擊身亡。只不過族人不愿聽到夸父被除的下場,因而流變出夸父因追日而渴去的神話。

河南靈寶的夸父峪有八個村子,村民都自稱是夸父后裔,在他們的口述史中也有夸父戰敗西撤,死于途中的說法。苗族和靈寶口述史的這種相互印證,恰恰證明了夸父遷徙說的可靠性。

正所謂成王敗寇,蚩尤、夸父戰敗后,形象都被妖魔化,但上古時期的部落戰/爭本就沒有所謂正義非正義之說,只不過是爭奪生存權的本能使然。

蚩尤、夸父雖然身亡,但并不意味著他們部族的消失,相反,他們通過長途遷徙,找到了新的生存地,繁衍子孫,同樣成為了華夏的先民之一。

所以,僅僅用炎黃子孫來指代所有華人子孫后裔,并不準確,或當應改寫為「炎黃蚩」子孫、「三祖」子孫。

而苗族「除牛祭祖」這一祭祀儀式的來歷,則源于蚩尤戰敗,大將軍夸佛(同夸父)帶領百姓由北向南遷徙,途中被軒轅大將應龍一箭除掉。所以,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有水源的新棲息地。

接下來我們把上述多重證據做個簡單梳理:

公元前3000年前后,華夏大地發生了水旱災害,受此影響,原本生活在北方的帶有游牧性質的黃帝部落被迫南下遷徙,黃帝首先收服了以農耕為主的炎帝部落,之后與另一支農耕部落蚩尤發生遭遇戰。

與炎帝相比,掌握鐵器制造技術的蚩尤部落戰斗力顯然十分彪悍,不僅驅逐了炎帝,而且讓黃帝「九戰而不勝」。但異常氣候變遷引發的水旱災害,導致戰/爭形勢發生逆轉,黃帝取勝,蚩尤被除。

蚩尤走后,大將(或是盟友)夸父帶領不愿臣服的部眾開始了漫長的遷徙之路,既是為了躲避黃帝的追擊,也是為了尋找旱災過后新的棲息地。不過,蚩尤的殘部在退卻時,還是被黃帝大將應龍追上,首領夸父戰死。

這麼一梳理,夸父的兩次沒命也就很容易解釋了:夸父在蚩尤戰走后,帶領余眾向西遷徙,途中被應龍追擊身亡。只不過族人不愿聽到夸父被除的下場,因而流變出夸父因追日而渴去的神話。

河南靈寶的夸父峪有八個村子,村民都自稱是夸父后裔,在他們的口述史中也有夸父戰敗西撤,死于途中的說法。苗族和靈寶口述史的這種相互印證,恰恰證明了夸父遷徙說的可靠性。

正所謂成王敗寇,蚩尤、夸父戰敗后,形象都被妖魔化,但上古時期的部落戰/爭本就沒有所謂正義非正義之說,只不過是爭奪生存權的本能使然。

蚩尤、夸父雖然身亡,但并不意味著他們部族的消失,相反,他們通過長途遷徙,找到了新的生存地,繁衍子孫,同樣成為了華夏的先民之一。

所以,僅僅用炎黃子孫來指代所有華人子孫后裔,并不準確,或當應改寫為「炎黃蚩」子孫、「三祖」子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