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博物學家「癡迷畫鳥」致失婚破產,畫冊卻成為國寶,拍出1150萬美元!

三百多年前, 清朝的康乾盛世剛剛拉開帷幕一角, 一位名叫聶璜的畫家也開始了他在中國南部沿海城市的云游之旅。

他實地考察了各海域水生物的種類、習性、形態, 又將所見所聞繪圖成冊, 再輔以文字記錄下來。 成為了后來我們所熟知的《海錯圖》。

● 《海錯圖》前三冊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第四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海錯圖》整整4大冊, 收錄了共計233幅圖畫, 記錄下371種海生物。 20多年后太監蘇培盛從民間偶得此圖冊, 將其進貢到宮中成為乾隆皇帝愛不釋手的「科普讀物」。

這本「海鮮圖鑒」確實給未能親身目睹海洋生物的乾隆皇帝大開了眼界, 但是當中也有不少道聽途說或是想象創作的藝術產物, 例如他筆下的這只鱷魚, 活像一只科莫多巨蜥。

● 清·聶璜《海錯圖》中的鱷魚

如果把《海錯圖》當做一本科普讀物, 聶璜倒是可能會因為傳謠轉發超過500次而被請喝茶。 無獨有偶, 在遙遠的太平洋對岸, 物種豐富的美洲大陸上, 也有人沉迷畫圖鑒而無法自拔。

這個人叫做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 1785-1851), 是美國著名的畫家和博物學家, 他繪制的《美洲鳥類》鳥類圖鑒被視為「美國國寶」。

● 《美洲鳥類》圖冊約有半個人高(尺寸:99×66cm), 搬運時需要兩個人才抬得動, 圖內鳥類等比繪制而成

● 《美洲鳥類》中的火烈鳥

奧杜邦是法國船長和他情婦的私生子, 3歲時便對鳥類展現出極大的興趣, 常常跑到森林里抱回鳥巢和鳥蛋來臨摹畫畫。

1803年, 時值拿破侖第一帝國時期。 為了躲避無休止的兵役和戰亂, 18歲的奧杜邦移民到美國的鄉村定居。

在美國的鄉村, 奧杜邦擁有了更多接觸野生鳥類的機會。 他深感大自然的美好, 于是沉迷觀鳥, 無法自拔。 奧杜邦對鳥類的執著, 不局限于觀賞——他開始給野生的鳥類作畫。

● 奧杜邦在美國肯塔基州的房子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 要捕捉鳥類最靈動的瞬間, 并且把這一幕記住畫下來, 是不容易的事情。 為了畫好一只鳥, 奧杜邦往往要在潛伏在樹林里一動不動, 一晚下來被蚊蟲叮了十幾個包是常事。

俗話說:「認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 」

背井離鄉的奧杜邦有幸認識到了知書達理的露西·貝克威爾小姐, 而露西也被奧杜邦投入工作時的魅力吸引,二人情投意合,很快就結婚了。但婚后的奧杜邦依舊早出晚歸,沉迷研究鳥類,一天下來都沒跟妻子搭上兩句話。

● 奧杜邦的肖像畫,1926年

他對鳥類的沉迷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奧杜邦做了一項屬于美國最早的開拓性工作,即對野鳥進行環志實驗。他發現了被環志野鳥的回遷習性,也為他畫下傳世鳥類圖鑒寶典《美洲鳥類》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這個過于認真的男人被豐富多彩的鳥類吸引,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美洲的大自然原野,以至于他忽視了與妻子的交流,嚴重影響了家庭生活。在這段時間,他的生活完全依賴于妻子做家教的收入,可謂是徹底的「軟飯王」了。

● 正在喂食的雀鳥

終于在奧杜邦34歲的那年,妻子忍無可忍地向他提出了失婚。同時,奧杜邦還被法院宣布破產。

奧杜邦提前遇上了「中年危機」,差不多是「人又老,錢又冇,老婆又走佬」的狀態了。(粵語俗語,即「人又老又窮,妻子還跑路」之意)

不過,人離開了舒適圈才有迸發的壓力與動力。奧杜邦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當務之急是賺錢解決生活開支的問題。于是,1826年,41歲的奧杜邦帶著他的鳥類畫稿來到了英國倫敦。

他想方設法聯系了當地出版商印制他的畫稿以賺得稿費,沒想到第一幅出版的繪圖作品《野火雞》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奧杜邦從此一舉成名。

● 《美洲鳥類》中的野火雞,奧杜邦出版的第一幅畫作

那時候歐洲浪漫主義思潮正濃,奧杜邦的畫作從英格蘭展出到蘇格蘭,收獲到了一批愿意訂閱他畫作的用戶,連法國國王查理十世、英國和漢諾威王后都是他的粉絲。

這些非富則貴的用戶每人支付給他1000美元的訂閱費——奧杜邦賺大了,當時的1000美元,可相當于現在的500萬美元。

奧杜邦的畫作受到追捧,從1827年到1838年間,奧杜邦按月為他們寄去5張鳥類印刷圖,通常有3張小圖、1張大圖、1張中圖。每只鳥的刻畫是細致入微的,連羽毛的細絲都清晰可見。

● 《美洲鳥類》封面,是一只路易斯安那蒼鷺

從吃軟飯的無業人員到萬人矚目的鳥類畫家,奧杜邦也算是走上發家致富之路了。但人紅是非多,奧杜邦為了畫鳥而獵殺鳥類的做法,也受到了人們的唾罵和譴責——奧杜邦作為一個畫鳥的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個殘忍的獵鳥殺手。

畫家需要模特,這并不難理解。沒有照相機留住一瞬的光影,任何人都無法一秒記住眼前事物的所有細節,就算長時間的蹲點觀察,也不足以將一只鳥的所有細節記住并畫下來。所以,奧杜邦采取了獵殺的手段,讓鳥類成為他的模特。

● 奧杜邦與動物們在一起,他的畫像里總是隨身攜帶著獵槍

他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每天射殺的鳥兒不到一百只,那我就得說鳥兒真少。」

不知道這句話只是跟朋友吹噓,還是真有其事,如果奧杜邦真的以獵殺為樂,就有些過分了。

● 法國發明家達蓋爾和他發明的銀版照相機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制成了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誕生了。同年,奧杜邦畫完了《美洲鳥類》,而《美洲鳥類》435幅畫作里出現的鳥類,他都獵殺遍了。

奧杜邦趕超照相技術,按照1:1的比例繪制了珍貴的鳥類,同時也讓上百種美洲鳥類獻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奧杜邦獵鳥,但他也是個環保人士。他是最早一批提出環保概念的人,他在晚年的文字中曾談到過鳥類及其棲息地破壞所產生的惡劣影響。

● 電影《美國動物》,四位大學生偷切價值連城的《美洲鳥類》

● 電影《美國動物》,四位大學生偷切價值連城的《美洲鳥類》

2010年英國倫敦的索斯比拍賣行,曾以1150萬美元的高價拍出一本《美洲鳥類》首印版,由它們再次印刷的復制品市值也高達幾十萬美元。

《美洲鳥類》流傳至今首印版不過120冊,機構收藏107冊,私人收藏13冊。珍貴的《美洲鳥類》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1840年,55歲的奧杜邦再次走進自然。他利用8年時間積累繪制成巨著《美洲的四足動物》后,在1848年與世長辭。

● 奧杜邦筆下的美洲四足哺乳類動物

● 奧杜邦筆下的美洲四足哺乳類動物

在他的日記和隨筆中流露出的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尊重生命的理念,對整個社會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他所留下的作品不僅是藝術杰作,也是不可多得的科學研究資料。

為了紀念奧杜邦,美國出現了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館、動物園和科研機構。現在,奧杜邦的名字就是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象征。

話說回來,以犧牲生命代價做的作品或研究,值得嗎?

而露西也被奧杜邦投入工作時的魅力吸引,二人情投意合,很快就結婚了。但婚后的奧杜邦依舊早出晚歸,沉迷研究鳥類,一天下來都沒跟妻子搭上兩句話。

● 奧杜邦的肖像畫,1926年

他對鳥類的沉迷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奧杜邦做了一項屬于美國最早的開拓性工作,即對野鳥進行環志實驗。他發現了被環志野鳥的回遷習性,也為他畫下傳世鳥類圖鑒寶典《美洲鳥類》奠定了基礎。

另一方面,這個過于認真的男人被豐富多彩的鳥類吸引,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美洲的大自然原野,以至于他忽視了與妻子的交流,嚴重影響了家庭生活。在這段時間,他的生活完全依賴于妻子做家教的收入,可謂是徹底的「軟飯王」了。

● 正在喂食的雀鳥

終于在奧杜邦34歲的那年,妻子忍無可忍地向他提出了失婚。同時,奧杜邦還被法院宣布破產。

奧杜邦提前遇上了「中年危機」,差不多是「人又老,錢又冇,老婆又走佬」的狀態了。(粵語俗語,即「人又老又窮,妻子還跑路」之意)

不過,人離開了舒適圈才有迸發的壓力與動力。奧杜邦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當務之急是賺錢解決生活開支的問題。于是,1826年,41歲的奧杜邦帶著他的鳥類畫稿來到了英國倫敦。

他想方設法聯系了當地出版商印制他的畫稿以賺得稿費,沒想到第一幅出版的繪圖作品《野火雞》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奧杜邦從此一舉成名。

● 《美洲鳥類》中的野火雞,奧杜邦出版的第一幅畫作

那時候歐洲浪漫主義思潮正濃,奧杜邦的畫作從英格蘭展出到蘇格蘭,收獲到了一批愿意訂閱他畫作的用戶,連法國國王查理十世、英國和漢諾威王后都是他的粉絲。

這些非富則貴的用戶每人支付給他1000美元的訂閱費——奧杜邦賺大了,當時的1000美元,可相當于現在的500萬美元。

奧杜邦的畫作受到追捧,從1827年到1838年間,奧杜邦按月為他們寄去5張鳥類印刷圖,通常有3張小圖、1張大圖、1張中圖。每只鳥的刻畫是細致入微的,連羽毛的細絲都清晰可見。

● 《美洲鳥類》封面,是一只路易斯安那蒼鷺

從吃軟飯的無業人員到萬人矚目的鳥類畫家,奧杜邦也算是走上發家致富之路了。但人紅是非多,奧杜邦為了畫鳥而獵殺鳥類的做法,也受到了人們的唾罵和譴責——奧杜邦作為一個畫鳥的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個殘忍的獵鳥殺手。

畫家需要模特,這并不難理解。沒有照相機留住一瞬的光影,任何人都無法一秒記住眼前事物的所有細節,就算長時間的蹲點觀察,也不足以將一只鳥的所有細節記住并畫下來。所以,奧杜邦采取了獵殺的手段,讓鳥類成為他的模特。

● 奧杜邦與動物們在一起,他的畫像里總是隨身攜帶著獵槍

他曾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每天射殺的鳥兒不到一百只,那我就得說鳥兒真少。」

不知道這句話只是跟朋友吹噓,還是真有其事,如果奧杜邦真的以獵殺為樂,就有些過分了。

● 法國發明家達蓋爾和他發明的銀版照相機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制成了第一臺實用的銀版照相機,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誕生了。同年,奧杜邦畫完了《美洲鳥類》,而《美洲鳥類》435幅畫作里出現的鳥類,他都獵殺遍了。

奧杜邦趕超照相技術,按照1:1的比例繪制了珍貴的鳥類,同時也讓上百種美洲鳥類獻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奧杜邦獵鳥,但他也是個環保人士。他是最早一批提出環保概念的人,他在晚年的文字中曾談到過鳥類及其棲息地破壞所產生的惡劣影響。

● 電影《美國動物》,四位大學生偷切價值連城的《美洲鳥類》

● 電影《美國動物》,四位大學生偷切價值連城的《美洲鳥類》

2010年英國倫敦的索斯比拍賣行,曾以1150萬美元的高價拍出一本《美洲鳥類》首印版,由它們再次印刷的復制品市值也高達幾十萬美元。

《美洲鳥類》流傳至今首印版不過120冊,機構收藏107冊,私人收藏13冊。珍貴的《美洲鳥類》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1840年,55歲的奧杜邦再次走進自然。他利用8年時間積累繪制成巨著《美洲的四足動物》后,在1848年與世長辭。

● 奧杜邦筆下的美洲四足哺乳類動物

● 奧杜邦筆下的美洲四足哺乳類動物

在他的日記和隨筆中流露出的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尊重生命的理念,對整個社會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他所留下的作品不僅是藝術杰作,也是不可多得的科學研究資料。

為了紀念奧杜邦,美國出現了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館、動物園和科研機構。現在,奧杜邦的名字就是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象征。

話說回來,以犧牲生命代價做的作品或研究,值得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