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熬走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三國末年, 各路梟雄你方唱罷我登場, 轟轟烈烈打得好不熱鬧。 然而無人可以想到, 真正結束這場百年亂局的, 居然是曹操賬下的臣子, 他苦心經營數十年, 最終實行改朝換代。 他叫司馬懿。

初入官場

在司馬懿入朝為官之前, 他爹曾經參與過漢獻帝復辟之事, 最終被曹操發現, 參與此事的一干人等被曹操殺了一個乾淨, 唯獨司馬懿的父親靠著司馬懿僥倖存活下來。

後來, 曹操發現了司馬懿的才能, 于是乎, 想讓他入朝為官, 可是古代的官場, 本就是一片污濁, 稍有不慎, 便是滿門皆斬的下場, 故而一開始, 司馬懿寧可自斷雙腿, 也不願意參與黨爭之事。

然而胳膊擰不過大腿, 最終他還是進入朝堂, 進入朝堂的初期, 司馬懿還享受過一段的和平時光, 那段時間, 曹操賬下謀士如雲, 身邊更是有荀彧, 賈詡等人。

最重要的是, 那時候, 郭嘉尚且在世, 後世更是有著「郭嘉不死, 諸葛不出」的說法, 由此可見郭嘉的能耐。

也如此, 郭嘉從冒頭的謀士中發現了司馬懿這個人物, 心中一凜, 可惜郭嘉英年早逝, 然而其在臨走之前卻向曹操說道, 「我生時還可壓制他, 我走後, 其定會成為主公心腹大患。 」

自此, 司馬懿開始真正地進入了曹操的視野中,

後來, 他與曹丕聯盟參與了奪嫡之事, 競爭對手楊修早早被除, 他一時間在朝堂之上也算風頭無兩。

朝局突變, 司馬家危

然而, 仿佛是受到了詛咒, 曹操的後代普遍年歲不大, 曹丕英年早逝, 之後曹叡, 就是魏明帝登基, 由于其母甄姬在世的時候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以至于其心理多少有些扭曲。

同時, 他更是將這位司馬懿, 這位功高震主的前朝遺老, 視為自己的心腹大患, 無時無刻想要除之而後快。

在曹丕在位的時候, 司馬懿奉行的改革, 起到了人才改革的作用, 不少有才的世族得以進入朝堂, 也是自他開始, 後來世俗的力量也是逐漸的壯大。 可以說, 在曹丕在位的幾年裡, 朝局之事可謂是任由擺佈。

然而, 古今中外, 政/局的變革者往往最後都需要以身殉法。

改革本質上就是利益的重新劃分, 改革者必會得罪大量的勳貴, 從他們手中搶出利益分配給新的利益受體。 而當改革愈發成功, 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是愈發壯大, 最終往往都是需要改革者身死才能平息各方的矛盾。

比如, 春秋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韓國的申不害變法, 以及最後死在楚國的吳起, 他們都為自己的變法獻出了生命。

由此,不出意外的話,司馬懿的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支持自己變法的,曹丕早早去世,靠山沒了,至此之後,他將面對各方世族以及新皇帝的碾壓,與外部勢力對抗已經是司馬懿避無可避的事情。

然而說到底,司馬懿不過是皇家的臣子,是曹氏集團手下的一顆棋子,此時已經是一個死局,司馬家族的命運已然朝不保夕。

所以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司馬懿一直都是頷首伏地,只求一家能夠平平安安地回到田野耕作。

奉命討賊,轉危為安

國際形勢風雲突變,蜀漢政/權此時正兵出祁山,朝著曹魏進攻而來。然而此時曹魏政/權中又無一人可與諸葛亮相匹敵,司馬懿臨危受命,和魏國大將曹真一起帶兵伐蜀。

司馬一族的壓力驟減,同時,他積極的經營士族力量,慢慢的,在朝堂中培養出了一隻可與舊勳貴實力匹敵的新勢力,最終幾年之後,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

司馬懿忍辱負重,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對戰期間,逐漸掌握了兵/權以及剷除了自己的敵對勢力。

在此之後,曹叡駕崩,魏國進入了第三代權/力交接階段,司馬懿到此已經站在了魏國朝堂的巔峰,成為了輔佐新皇帝的三個顧命之臣之一。時至今日,他終于有一定實力,反抗曹氏一族對自己的迫害傾軋。

司馬懿秘密訓練了3000名死士,趁著曹爽陪著新帝曹芳到高平陵掃墓之時,發動政變控制了首都。至此,魏國的軍/政大權盡落司馬懿一人之手。隨後,他將曹氏宗族全部除掉,300多人無一生還。史稱高平陵之變。

此時司馬懿已經七十歲了。

司馬懿七十歲造反的原因

不少人都看過空城計,那日城門之外,大門洞開只留十餘人灑掃,儼然一派空城景象,司馬懿見狀撥轉馬頭就走,口中大喊:「有埋伏」。

其實司馬懿大可以派兵進去探索一番,以司馬懿的才華,他有千萬種更好的選擇,又何止淪落至此。

歸根結底,他需要諸葛亮的存在,後者不斷地進犯,才會讓魏國離不開自己,那些想讓自己倒下的人,才會暫時放過自己。

影視劇中,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時說;「我做了別人一輩子的手中刀,這一次,我要做執刀人。」

有外敵出現時,他就是一柄最鋒利的刀,而當敵人被消滅了,他就免不了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下場,此時諸葛亮已經離去,司馬懿剩下的路,只有做最後一搏。

所以有人問到,為什麼在熬走了曹家三代人之後,司馬懿才起兵?可能如果沒有曹氏宗族一直以來的迫害,可能他最終也很難走上造反的道路吧。

由此,不出意外的話,司馬懿的最終結果可想而知,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支持自己變法的,曹丕早早去世,靠山沒了,至此之後,他將面對各方世族以及新皇帝的碾壓,與外部勢力對抗已經是司馬懿避無可避的事情。

然而說到底,司馬懿不過是皇家的臣子,是曹氏集團手下的一顆棋子,此時已經是一個死局,司馬家族的命運已然朝不保夕。

所以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司馬懿一直都是頷首伏地,只求一家能夠平平安安地回到田野耕作。

奉命討賊,轉危為安

國際形勢風雲突變,蜀漢政/權此時正兵出祁山,朝著曹魏進攻而來。然而此時曹魏政/權中又無一人可與諸葛亮相匹敵,司馬懿臨危受命,和魏國大將曹真一起帶兵伐蜀。

司馬一族的壓力驟減,同時,他積極的經營士族力量,慢慢的,在朝堂中培養出了一隻可與舊勳貴實力匹敵的新勢力,最終幾年之後,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

司馬懿忍辱負重,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對戰期間,逐漸掌握了兵/權以及剷除了自己的敵對勢力。

在此之後,曹叡駕崩,魏國進入了第三代權/力交接階段,司馬懿到此已經站在了魏國朝堂的巔峰,成為了輔佐新皇帝的三個顧命之臣之一。時至今日,他終于有一定實力,反抗曹氏一族對自己的迫害傾軋。

司馬懿秘密訓練了3000名死士,趁著曹爽陪著新帝曹芳到高平陵掃墓之時,發動政變控制了首都。至此,魏國的軍/政大權盡落司馬懿一人之手。隨後,他將曹氏宗族全部除掉,300多人無一生還。史稱高平陵之變。

此時司馬懿已經七十歲了。

司馬懿七十歲造反的原因

不少人都看過空城計,那日城門之外,大門洞開只留十餘人灑掃,儼然一派空城景象,司馬懿見狀撥轉馬頭就走,口中大喊:「有埋伏」。

其實司馬懿大可以派兵進去探索一番,以司馬懿的才華,他有千萬種更好的選擇,又何止淪落至此。

歸根結底,他需要諸葛亮的存在,後者不斷地進犯,才會讓魏國離不開自己,那些想讓自己倒下的人,才會暫時放過自己。

影視劇中,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時說;「我做了別人一輩子的手中刀,這一次,我要做執刀人。」

有外敵出現時,他就是一柄最鋒利的刀,而當敵人被消滅了,他就免不了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下場,此時諸葛亮已經離去,司馬懿剩下的路,只有做最後一搏。

所以有人問到,為什麼在熬走了曹家三代人之後,司馬懿才起兵?可能如果沒有曹氏宗族一直以來的迫害,可能他最終也很難走上造反的道路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