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水滸傳》裡的裴如海,原本是三好青年為何墮入萬劫不復?

佛經裡說:“欲念重的人沒有禪定, 不得解脫。 ”

欲念這個東西真的是如洪水猛獸一般, 一個修為很高的人, 平時看起來已經脫離欲海, 如果情絲不斷, 外緣一起, 整個人就節制不住, 無法控制, 最後就墮向欲海, 到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崩潰了, 一生的修為毀於心欲。

別說是普通的僧人, 就是佛陀身邊的弟子, 也有很多是被欲望給毀滅的。

在明清小說裡, 我們經常見到被欲望毀滅的僧人, 有些是空虛寂寞冷, 有些人則已經修成大德高僧, 一代掌門, 結果欲望一來, 瞬間人就把持不住, 直到最後崩潰而亡。

比如《水滸傳》裡有裴如海這個人物,

法名海公, 原本是薊州報恩寺的闍梨, 能在一個寺院當上闍梨的人, 說明其修為不低, 雖然比不上寺廟裡的和尚, 但有算寺廟裡的“中層”了, 未來如果修行得到, 管理好自己, 刻苦學習, 當上寺廟的主持也是有希望的, 但裴如海卻會在了欲望襲來的一念之間, 結果墮落到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話說報恩寺的道場是周圍幾百里居民最隆重的集會了, 在道場上一個美赴任潘巧雲來拈香禮佛, 裴如海這位闍梨就動了欲念之心, 見到美色就愚迷了佛性, 心猿意馬, 法事做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樣, 整個人都興奮的不行了。 裴如海和潘巧雲出家之前是認識的, 這個時候見到潘巧雲, 心中的情絲氾濫成災,

任何的修行打坐, 佛經真言都阻止不住他往深淵裡走了, 洪水猛獸一樣呼嘯而來, 這種時候, 擋是擋不住的。

先是眉目傳情, 眼睛油膩般的看著潘巧雲, 兩人本來少年時期就認識, 出家之前, 裴如海在潘家的小店鋪裡做過夥計, 比潘巧雲大兩歲, 而後潘巧雲嫁人, 他則出家當了僧人。 而此時潘巧雲因為被夫君冷落, 心中寂寞, 裴如海的出現正是她心中多了幾分慰藉, 這個時候, 借著道場的人多, 雜亂, 兩人舊情復發, 裴如海就想著和她春宵一刻了。 最後, 他灌醉了潘公, 邀請潘巧雲談心, 到了樓上就和潘巧雲尋歡作樂去了, 最後的結局是裴如海想著長久之計, 花銀子買通了寺院裡的頭陀。 以為瞞天過海, 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結果被重義氣的石秀殺了二人, 隨後石秀又和楊雄一起計殺了潘巧雲和她的侍女, 一對偷情的男女, 最終成為刀下之鬼, 還連累身邊的人一同送了命。

裴如海本來是有佛性的, 要不然也做不到闍梨這個職位, 但卻在欲念下毀了自己, 欲念不斷, 自然是不能證果。

裴如海這樣的案例佛陀身邊的弟子都犯過, 其實, 在佛法裡講的也很清楚, 用直白的話來說, 就是隨時隨地要檢查自己的行為, 時刻提高警惕, 對自己要嚴格管理, 有時候, 佛與魔之間的差別就是一念之間, 左右手之間的差別, 如果色身還在粗重的範圍, 即使你的境界在高, 修為在好, 悟性在妙, 其實都是靠不住的。 唯有心中常駐善法, 才能利與他人, 有了菩薩心腸才能足以為人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