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俗話:「藝多不養家,兒多不養娘」,是什麼意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 包羅萬千, 其中的一個分支, 便是俗話。 俗話, 是通俗易懂, 但是言簡意賅的話語, 很多俗話, 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口口相傳, 流傳至今的。 與此同時, 俗話取材于生活, 作用于生活, 非常接地氣, 因此對于古人的日常生產生活, 起到了一定的指導意義。 很多俗話, 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 尤其是那些涉及為人處世、人生哲理的俗話, 而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 可能你曾經聽說過, 叫——「藝多不養家, 兒多不養娘」, 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時至今日, 還受用嗎?

第一、藝多不養家

在古人眼中, 學一門手藝, 也是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保障之一, 古代的手藝人, 也被稱為「匠人」, 各行各業的匠人有很多, 例如陶匠、瓷匠、木匠、鐵匠等等, 而且很多匠人, 是世襲制的。 關于手藝人, 相關的俗話也有很多, 例如「與其多攢金銀, 不如薄技隨身」、「手藝是活寶,

走遍天餓不倒」、「家有良田千頃, 不如薄技在身」等等,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 即使在古代, 各行各業的分工還是很多的, 于是有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專學一門手藝, 達到藝高人膽大的境界?還是學多門手藝呢?

關于這個問題, 俗話也給出了兩個答案, 一種認為是「藝多不壓身」, 一種則是本文所講的「藝多不養家」, 筆者認為, 「藝多不養家」這一說法, 是更存在一定道理的。

在《曾國藩家書》中, 曾國藩就曾向其胞弟們提及了好友吳子序的一句至理之言, 曾國藩對此深以為然, 吳子序的話是這般說道:「用功譬若掘井, 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 何若老守一井, 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這句話的翻譯, 便是:用功就像是在挖井, 與其貪心挖好幾口井而挖不到泉水, 還不如專心致志只挖一口井, 竭盡全力挖到泉水, 到時候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句話是告誡一個道理:人的精力和時間, 是有限的。

藝多不養家, 食多嚼不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千般易學, 一竅難通, 與其顧此失彼, 還不如專心致志, 否則則很可能一藝不精, 誤了終身。

隨著社會的發展, 分工日益詳細, 「學藝在精不在多」的觀念, 更具有實用性了。

第二、兒多不養娘

俗話, 往往是承上啟下, 前后兩句連貫的, 俗話也道:「養兒防老, 積谷防饑」, 這句俗話出自宋代的古籍《事林廣記》中。 結合上半句的語句分析, 后半句則應該這般理解:正如學藝在精不在多一般, 同樣的道理——養兒在孝不在多。 孝順的子女, 一兩個就已經足夠, 不孝的子女, 十個八個都是多余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