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觀音菩薩本是男兒身,來到中國為何變成女兒身?

提起觀音菩薩, 想必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吧?這位身披瓔珞, 頭戴寶冠, 一手托著寶瓶, 一手拿著柳樹枝子的女性, 亭亭玉立, 美麗又慈悲, 還有那千手觀音, 更是法力無邊, 無數信眾拜倒在她面前。 可是, 又有誰會想到,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本是男兒身。

佛教起源於印度, 在漢代由天竺(印度)傳入中土。 印度社會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下的社會, 歧視女性, 女性也沒有得道成佛的能力, 只有轉化為男兒身後才有可能成佛。 據《悲華經》記載, 觀音本來是印度某個國王的長子, 名字叫不昫(xu)。

因為不昫的行動比思想還要快,

佛就給他起了個名號, 叫做“觀世音”, 望文生義, 意思就是他不僅能聽得見, 而且還能看得到世人的呼救之音。 一開始, 佛教傳入中國, 觀世音的形象依舊是男兒身。 這是可以得到證明的, 比如在敦煌等地佛窟中, 北魏、唐代的觀世音造像與後代不同的是, 觀世音的嘴角上有一撇小鬍子。

那麼, 他是什麼時候變成女兒身的呢?其實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到了宋代, 觀世音像才完成男兒身到女兒身的轉變。 問題又來了, 中國信眾為何要把他變成女兒身呢?完全是宣教的需要——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信仰佛教。 佛教經典上對此闡釋說, 觀世音普度眾生, 是不分對象的, 男女老少一視同仁。

為了救眾生方便, 觀世音可以根據需要轉變成不同的角色,

多達33種, 也就是民間所言“三十三身(三十三面觀音)”。 這種慈悲為懷的心境更符合女性形象, 而他對人世間的大愛更近似於母愛, 所以把他改造成女性形象更利於傳教, 也更能吸引善男信女。

而受到中國傳統孝道影響,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人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早生貴子, 而生兒育女本身就是女性的事情, 懷胎十月需要母體完成, 所以又有了送子觀音一說。

而唐代婦女政治社會地位的提高, 也推動了觀音最終女性化的轉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