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街頭美食,到底是什麼?

我不愛吃, 又嫌做菜麻煩, 卻鍾愛美食節目。

下麵三位是我的廚師男神們:

DAVID CHANG

JAMIE OLIVER

白鐘元

他們都特別能說, 都是胖子, 而且都不太炫技, 低調地挺好。

David Chang跟Netflix合作, 拍了一部介紹街頭美食及平民美食的節目, 叫《UGLY DELICIOUS》。

這組對話, 應該就很好的概括了這部紀錄片的觀點。

一共8集, 每集一個主題。

比薩

比薩是由義大利移民在20世紀初帶到美國, 主要流行地在紐約為主的東海岸地區。 與純正的義大利披薩相比, 美國比薩更願意嘗試新的食材, 新的烹飪方式, 還有速食比薩帶來的行業衝擊。

塔可

相比東海岸, 西海岸的移民以拉丁裔為主,

尤其是墨西哥裔, 塔可(TACO)成了當地最愛歡迎的食物。

美洲與歐洲, 亞洲完全不同, 本身的傳統文化, 在殖民時期已經被消磨殆盡, 剩下的又不停地與外來文化不停的融合, 轉變。

就算小如TACOS, 也有說不盡的歷史。

比如TACOS ARABES(意思是阿拉伯塔可), 是一戰後, 被當時土耳其及德國政府迫害, 屠殺, 無處可逃的亞美尼亞人, 只好以難民的身份來到美洲, 並在當地從事旋轉烤肉的生意。 經常有人買他們的烤肉跟玉米餅一起吃, 時間久了就有了TACOS ARABES。

提到墨西哥, 自然還有非法移民, 移民二代對自身身份的追溯等等。

家庭聚餐

DAVID CHANG其實最喜歡討論的是為了融入美國社會, 一代移民的辛苦, 二代, 三代移民的成長過程裡, 自身家庭與社會主流的巨大差異,

所帶來的痛苦, 懷疑, 到最後的自我認可。

南方小龍蝦及越戰後部分越南後裔改良的法式越南小龍蝦

去新地方, 我們總想吃些傳統的東西, 代表著這一地區的驕傲。

但DAVID CHANG說, 傳統代表著沒有變化, 但餐飲, 應該時時刻刻在變化的。

在新奧爾良的傳統南方小龍蝦, 加香辛料, 玉米, 鳳梨等。 而在休斯頓的改良法式越南小龍蝦, 融合了越南裔移民的風格。

對的, 又是一個移民改良當地飲食的故事。

燒烤

烤全豬, 烤牛排, 韓氏烤肉。

可能我沒怎麼吃到過像樣的美國燒烤, 或者我吃到的就是像樣的美國燒烤, 反正我不喜歡, 焦, 鹹, 老, 哪樣都不缺。

南方炸雞(KFC就是從這個區域來的, 這集更多討論的是種族)

西瓜, 炸雞是對黑人的歧視,

有很多南方出身的黑人, 並不喜歡這兩樣東西, 但飲食這種東西, 從小的陪伴, 永遠剝離不開。 不管你是米其林大廚師, 還是吃KFC長大的中國小孩, 都會想念童年時的味道。

中餐

說到中餐, 華裔們突然都同仇敵愷, 中餐汙名化, 味精汙名化等等。 但看一個韓國人, 在美國招集一幫華裔, 討論著中餐, 總歸有些膈應, 還好, 他還來了中國, 去了大陸中餐極發達的西海岸, 這我是服氣的。

最後, 關於意氏餃子好, 還是中式餃子厲害的終極大討論。

作為中國人, 只能站中式餃子, 沒有疑問。

白鐘元的《街頭大胃王》

如果你沒有吃過這種食物, 看大廚們介紹時, 往往用食材的拼接來想像味道, 如果你吃過, 大廚們的描述是否與自己當時品嘗時一致,

就很看得出大廚的水準了, 韓國的白鐘元大廚開了一檔新綜藝, 就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目前播了三集

一般就是在當地住幾天, 早中晚找地吃飯, 特色是料理過程拍攝極其NB+白老師如解剖般準確的說明(可以參考香港篇裡對竹升面的解說)。

成都小吃

一開始, 白老師就表示了足夠的誠意, 真的是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 吃著不明來路的油做的小炒, 燒烤, 是你絕對能想像的出來的味道, 而且白老師完全說中了要點。

鍋魁及海外中餐的代表――麻婆豆腐, 擔擔麵

香港小吃

最初的印象都是港劇給的, 後來去了香港, 說實在的, 有些食物, 只能出現在想像裡, 比如, 這次白老師介紹的豬肝粥, 對我來說太腥臭了, 還有麵條, 堿水味道太大,

咬起來像皮筋。

曼谷小吃

青芒果蘸辣椒粉跟鹽, 理論上接受不了, 實際上還挺好吃。

以及泰國人對辣椒的執著, 只有墨西哥人比的上。

泰國的街邊小吃還有個特徵, 碗超級大, 但量特別小。 東南亞國家普遍如此, 可能跟氣溫太高, 不適宜吃太飽有關。

用交響樂當背景音樂, 真是應了曾經的一句話:好吃的東西, 就像在你嘴裡開了場高逼格的演奏會。

下週一, 白老師要去東京, 要用想像來吃一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