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力時要彎道超車?這款手表比勞力士還精準啊

問到哪個品牌的手表走時最精準, 大多數人想到的肯定是勞力士。 目前勞力士執行的裝殼后的出廠標準是每天正負兩秒內。 (注意, 是出廠標準, 不是實際佩戴時產生的誤差。 實際佩戴中的誤差, 因為佩戴者的習慣、使用環境不同, 所以沒有辦法去量化標準的。 )

而最近, 瑞士制表品牌Zenith真力時推出一款手表「Defy Lab」, 每天誤差達到了驚人的0.25秒。 沒有看錯, 真的是0.25秒!對于需要量產的手表而言, 這樣的變態精度, 不僅是勞力士無法辦到, 而且百達翡麗、歐米茄這種巨頭之前都沒有嘗試過。 看見這樣的數據, 可能有的人會猜測真力時是不是做了一塊石英表, 或者是和日本精工的SpringDirve類似的混血兒, 但真力時做的是真真正正的純機械表。 按照這樣的數據, 這款Defy Lab已經是 世界上精準程度最高的機械手表了。

那麼, 真力時是如何辦到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 我們就要先聊一聊手表的基本原理。

1582年, 天文學家伽利略偶然發現了一個事情, 就是教堂頂部的吊燈左右擺動, 來回的間隔時間長短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 如果他在每天太陽處于正午時分開始記錄吊燈來回擺動的次數直至第二天中午, 那就可以得到一個數據, 我們假設是69120次。 那麼也就說, 鐘擺每累計擺動兩次就代表一秒鐘過去了;每累計擺動120次, 一分鐘就過去了;每累計擺動2880次, 一小時就過去了;每累計擺動69120次, 一天就過去了(2 X 60 秒 X 60分 X 24小時=69120)。 只要用齒輪傳動記錄鐘擺擺動的次數, 就可以通過齒輪帶動的指針來顯示時間了。

「游絲+擺輪」系統 XDwatch

于是乎, 我們常規意義上的鐘表就從這一年開始萌芽了。 早期的鐘表都是依靠‘擺’的左右移動來記錄顯示時間的, 但是鐘擺的缺點是體積巨大而且不能倒置。 到了1665年, 荷蘭科學家Huygens發明「游絲+擺輪」系統, 用一圈纏繞的金屬絲替代了吊著擺的那根線, 極大地縮小了零件所占有的空間, 并且還能翻轉倒置。 不過, 這種「游絲+擺輪」系統和之前的「鐘擺」都一樣,

都是來回規律擺動的。

而我們把他們擺動的頻率記錄下來, 以一小時為單位, 叫做了「擺頻」。 比如每累計擺動120次, 稱為「120 VPH」, VPH是「variation per hour 」每小時變動的縮寫。

在理論上, 「鐘擺」系統和「游絲+擺輪」系統每次來回擺動的間隔時間都是一樣的,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 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影響, 比如溫度、氣壓、濕度、震動.....如果一個擺動周期出了問題, 那勢必會影響到后續的時間記錄。 比如, 每一秒擺兩次, 一個周期出現了異常, 那就有50%的幾率出現走時誤差。 那麼, 如果每一秒擺動的次數越多, 出現誤差的幾率就會越低, 進而手表就會走得越精準。

那麼提高鐘表走時精度的方法就只有兩種了, 第一種是提高「擺頻」, 第二種是減少外界對手表的干擾影響。

其中, 提高擺頻是最基礎的方法。

我們常見的機械鐘表的擺頻是18000 VPH、21600 VPH、25200 VPH、28800 VPH、36000VPH, 換算過來也就是每秒5次、6次、7次、8次、10次。 其中18000VPH及其以下, 叫「低頻」「慢擺」, 36000VPH以上, 一般就可以叫「高頻」。 而石英表卻通常是每秒3萬多次, 差了5000多倍, 所以說機械表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有辦法達到和超過石英表的精度了。 石英表在走時精度上已經不是碾壓機械鐘表了, 而是直接秒殺, 哪怕你是價值幾百萬的機械表, 也比不過幾十塊錢的石英表。

基于真力時機芯改造的勞力士迪通拿表款

不過機械鐘表的擺頻并不是可以一直往上加的,原理很簡單,運動得越頻繁,零件的磨損越大、能量的消耗越大。真力時在1969年曾推出過一款擺頻36000 VPH的El Primero機芯,在1988年的時候,勞力士當時沒有自產自動上鏈計時碼表機芯,于是找到真力時買來機芯裝到了自家的迪通拿表款上。當時勞力士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機芯的頻率由36000VPH給降到了28800VPH,因為高頻運行所帶來精度上的提升和機芯的磨損、動力消耗相比,并不劃算,21600VPH到28800VPH已經夠用了。勞力士完全可以用蠔式防水表殼、防磁游絲、避震器等配置來減少外界對手表的干擾影響而提高走時精度。不僅是勞力士,其他的鐘表品牌都普遍放棄了高頻計時.....

真力時 360000VPH 超高頻計時碼表

但是真力時卻不這樣想,一直在「死磕」高頻機芯。感覺他們可能是在1969年發布人類第一塊自動上鏈計時腕表以后就有了「偶像包袱」.......不做高頻就不舒服。

36000VPH早已經滿足不了真力時的欲望,今年品牌甚至還推出了一款360000VPH的計時碼表,精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一秒。但是這機芯實在是太消耗能量了,真力時給它單獨配了一個發條盒,也只能維持50分鐘的運行時間。這樣的技術大規模進行推廣肯定不現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真力時拿出了一個很「牛逼」解決方案。「高頻」運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那就在保證‘高頻’的情況下在其他地方減少能量的使用。于是真力時使用了質量更輕、防磁的硅材料來制作零件,將游絲、擺輪、擒縱叉、精度調節器做成了一個厚度只有0.5毫米平面的硅片,同時將原來300多度的振動幅度降到了只有6度。

于是乎,這塊Defy Lab既將擺頻提升到了恐怖的108000VPH,每天誤差只有0.25秒,而且還擁有60小時的動力儲存時間,同時還防磁、不用給擒縱部件加潤滑油了。

為了證明自家新表的產品不是吹牛,真力時還將Defy Lab表款送到了法國Besançon Observatory貝桑松天文臺和國際計量局(BIPM)一試真偽,同時還通過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關于手表精度和防磁的檢測。

這表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要買的人肯定不少。可是目前真力時一共只做了10塊不同顏色的實驗款,然后也已經全部售空了,一塊也沒有剩下....不過就目前真力時給出的技術資料來看,這款Defy Lab不僅僅是將機械手表的性能提升了,而且將其生產的過程給簡化了,完全可以大規模量產。

因為核心的幾個零部件,也是最難生產的幾個已經全部依靠硅材料生產了。而這種技術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前期投入大,后期方便,就像我們常用的打印機一樣,可以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如果真力時都賣得掉,那真的是不折不扣「印鈔機」,想印多少印多少。

由于是第一批限量表的緣故,機芯都這麼牛逼了,外殼也一定不能輸氣勢。真力時給他配上了一種特殊表殼,表殼材料主體是充滿微孔的鋁合金,比碳纖維和鈦合金還輕盈。雖然看起來有那麼一丟丟像家里面的不粘鍋的涂層.....另外很多朋友吐槽這表外形很像宇舶,不僅僅是表帶,連表殼都差不多,那可能是因為宇舶和真力時現在都是屬于一個集團的,LVMH,設計師相互多串門了一下。

不過這樣「高頻+低擺幅」的技術并不是真力時首創,在2016年的時候,帕瑪強尼曾推出過一款動力儲存達到70天的手表(注意,不是70小時,而是70天,兩個多月)。這款手表和真力時采用的原理一樣,取消掉游絲,還是利用擺輪的旋轉,但是復位力量改為彈簧薄片。擺輪的擺動幅度降低到16度(普通機械表為300左右),擺動頻率提高5倍多到每秒16HZ(每小時115200)。不過去年帕瑪強尼只是作為樣品展示,并不售賣,也沒有公布相關有效的送檢數據。今年真力時采用了一體化硅零件外加提供了三方認證。

基于真力時機芯改造的勞力士迪通拿表款

不過機械鐘表的擺頻并不是可以一直往上加的,原理很簡單,運動得越頻繁,零件的磨損越大、能量的消耗越大。真力時在1969年曾推出過一款擺頻36000 VPH的El Primero機芯,在1988年的時候,勞力士當時沒有自產自動上鏈計時碼表機芯,于是找到真力時買來機芯裝到了自家的迪通拿表款上。當時勞力士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機芯的頻率由36000VPH給降到了28800VPH,因為高頻運行所帶來精度上的提升和機芯的磨損、動力消耗相比,并不劃算,21600VPH到28800VPH已經夠用了。勞力士完全可以用蠔式防水表殼、防磁游絲、避震器等配置來減少外界對手表的干擾影響而提高走時精度。不僅是勞力士,其他的鐘表品牌都普遍放棄了高頻計時.....

真力時 360000VPH 超高頻計時碼表

但是真力時卻不這樣想,一直在「死磕」高頻機芯。感覺他們可能是在1969年發布人類第一塊自動上鏈計時腕表以后就有了「偶像包袱」.......不做高頻就不舒服。

36000VPH早已經滿足不了真力時的欲望,今年品牌甚至還推出了一款360000VPH的計時碼表,精度可以達到百分之一秒。但是這機芯實在是太消耗能量了,真力時給它單獨配了一個發條盒,也只能維持50分鐘的運行時間。這樣的技術大規模進行推廣肯定不現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真力時拿出了一個很「牛逼」解決方案。「高頻」運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那就在保證‘高頻’的情況下在其他地方減少能量的使用。于是真力時使用了質量更輕、防磁的硅材料來制作零件,將游絲、擺輪、擒縱叉、精度調節器做成了一個厚度只有0.5毫米平面的硅片,同時將原來300多度的振動幅度降到了只有6度。

于是乎,這塊Defy Lab既將擺頻提升到了恐怖的108000VPH,每天誤差只有0.25秒,而且還擁有60小時的動力儲存時間,同時還防磁、不用給擒縱部件加潤滑油了。

為了證明自家新表的產品不是吹牛,真力時還將Defy Lab表款送到了法國Besançon Observatory貝桑松天文臺和國際計量局(BIPM)一試真偽,同時還通過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關于手表精度和防磁的檢測。

這表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要買的人肯定不少。可是目前真力時一共只做了10塊不同顏色的實驗款,然后也已經全部售空了,一塊也沒有剩下....不過就目前真力時給出的技術資料來看,這款Defy Lab不僅僅是將機械手表的性能提升了,而且將其生產的過程給簡化了,完全可以大規模量產。

因為核心的幾個零部件,也是最難生產的幾個已經全部依靠硅材料生產了。而這種技術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前期投入大,后期方便,就像我們常用的打印機一樣,可以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如果真力時都賣得掉,那真的是不折不扣「印鈔機」,想印多少印多少。

由于是第一批限量表的緣故,機芯都這麼牛逼了,外殼也一定不能輸氣勢。真力時給他配上了一種特殊表殼,表殼材料主體是充滿微孔的鋁合金,比碳纖維和鈦合金還輕盈。雖然看起來有那麼一丟丟像家里面的不粘鍋的涂層.....另外很多朋友吐槽這表外形很像宇舶,不僅僅是表帶,連表殼都差不多,那可能是因為宇舶和真力時現在都是屬于一個集團的,LVMH,設計師相互多串門了一下。

不過這樣「高頻+低擺幅」的技術并不是真力時首創,在2016年的時候,帕瑪強尼曾推出過一款動力儲存達到70天的手表(注意,不是70小時,而是70天,兩個多月)。這款手表和真力時采用的原理一樣,取消掉游絲,還是利用擺輪的旋轉,但是復位力量改為彈簧薄片。擺輪的擺動幅度降低到16度(普通機械表為300左右),擺動頻率提高5倍多到每秒16HZ(每小時115200)。不過去年帕瑪強尼只是作為樣品展示,并不售賣,也沒有公布相關有效的送檢數據。今年真力時采用了一體化硅零件外加提供了三方認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