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姑娘30歲裸辭,花1.5萬元爆改農民房,材料全靠撿破爛,鄰居參觀直接驚呆

我們總是在城市里向往著「詩和遠方」, 但是總是缺乏了那麼一點勇氣, 跨出那一步。 最好的生活和身處什麼樣的環境無關, 重要的是如何去改變自己,

改變生活, 只要當下的一刻是幸福的, 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JING的小窩和她的故事, 就是最好的寫照。

舊物改造

Old transformation

深圳梧桐山的一個小村子里

有一棟毫不起眼的普通民房

庭院里擺放著許多綠植

還有各種有味兒的小物件

一貓一狗在嬉戲打鬧

閑適的生活氣息讓人不由得停下腳步

推開房門你才會發現

房子里就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各種充滿巧思的物件和家具讓人眼花繚亂

樹枝做的衣架、倉板做的床、舊牛仔褲做的沙發……

這哪兒像村莊里的民房

分明是個設計感十足的精品公寓

但如果你見過這套房子「整容前」的樣子

一定會嫌棄得不行:

地面上積著厚厚的灰塵

到處都是脫落的墻皮

破舊的家具隨意地堆放在角落里

JING是這套房子的「現主人」

她說剛搬來的時候自己是崩潰的

奈何人家有一雙巧手, 二話不說就開始了大改造

材料全靠撿破爛, 舊家具翻新后繼續用

JING記過一筆賬

改造過程中花的錢正好1.5萬元

如今JING已經在梧桐山生活了四年

離開了朝九晚五的程序化生活

遠離了麻木擁擠的人流

不用擔心工作, 不用強行社交, 一貓一狗一人

過著真實也鮮活的半隱居小日子

她說當下的自己很幸福

今年34歲的JING是個山東姑娘, 開朗愛笑, 一股子北方人的爽利勁。

在搬來梧桐山之前, JING和無數在深圳打拼的年輕人一樣, 對都市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繁重工作, 節奏越來越快的生活, 逐漸膨脹的物欲, 這些都市里的浮光掠影都讓她喘不過氣。

這樣的生活,好像并不是她想要的。

30歲的JING毅然辭掉了服裝公司設計經理的工作,鉆進了梧桐山的一處村落里,在這里開始全新的生活。

現實總是和幻想有落差,JING只租到了一套破舊的農民房,120㎡,有個小庭院,三居室,每個月租金只要3000元。

這里臟亂、簡陋、破舊,不久前剛粉刷過的墻皮,已經開始在潮濕的環境里脫落。與其說是「家」,倒不如說只是眾租客暫時的落腳處,絲毫沒有生活氣息。

幸好對JING來說,這并不算個大難題,憑借著設計師的底子和一雙巧手,她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著手改造這里。

梧桐山里每天都有人搬來也有人搬走,很多還能使用的舊家具就被丟棄在回收站,JING總能在那里淘到好東西。

許多別人眼里的破爛玩意兒,甚至是廢紙、醬油瓶、椰子殼,經過JING的改造,總能令人眼前一亮:沒想到還能這麼玩兒!

關于改造過程中的耗費,JING記了一筆賬:

舊桌子、墊倉板 1100元布、蚊賬 300元油漆 600元舊縫紉機、碼邊機 740元浴簾 150元水泥 120元電鉆,磨片,釘子 490元

除了必須的器具和耗材,其他東西都是靠JING「撿破爛」撿來的,讓舊物煥然一新繼續使用,既省錢又環保。

現在村民丟東西之前,都會先送到JING這里來,問問她需不需要,同時也想看看JING能改造出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新玩意兒。

JING的改造大計先從臥室開始。原本這里只有一張簡單的木床,各種雜物隨意擺放,用JING的話說就是「勉強算個能睡覺的地方」。

JING將回收來的四塊舊倉板打磨加固,19條舊牛仔褲裁剪拼接做成布套,塞入海綿墊,一張手工氣息強烈的榻榻米床就完成了。

這里陽光充足,JING每天五點起床后,還會在床上靜坐一小時。

床旁的書寫臺,前身是JING花了100元從舊物市場淘來的實木八仙桌,經過打磨和上漆,又變成了嶄新的樣子,她特別滿意。

懶人沙發則是用牛仔褲和蕎麥殼做的,JING笑著說這里經常被小狗逗逗霸占,它才是最會享受的。

次臥的床頭柜是用廢棄衣柜架子和不織布做的,JING還用不織布做了幾個簡約風的花瓶,好看又好玩。

墻上的裝飾品全是JING手工編織的,原本她想用麻繩做個地毯,結果突發奇想做成了掛毯,平常不掛衣服的時候就成了很好的墻面裝飾品。

牛仔褲的口袋縫在一起就成了簡易收納袋,形狀適合的樹枝加工之后就成了衣物掛鉤。

紅酒瓶、醬油瓶、椰子殼,經過處理都會變成花瓶,放上買來的各種降價處理的綠植,房間一下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JING說以前自己號稱「花草殺手」,什麼都養不活,如今家里養著大大小小幾十種花草,這種成就感是工作給不了的。

原本的房子潮濕、陰暗,讓人覺得很壓抑,JING給所有的墻角都做了弧線處理,把窗戶都刷成了白色,讓空間一下變得明亮柔和。

從回收站撿來的大紅色舊沙發,又土又丑,妥妥的「客廳殺手」。清洗加固之后套上牛仔褲做的「新衣服」,既美觀又耐磨。

倉板蓋疊固定,放上一塊透明玻璃,一張茶幾就誕生了。

廟里丟棄的舊蒲團,在下面加上木制支架,用新布重新包裹,就成了可愛的小板凳。

客廳里沒有電視,只有JING的展示區,這里掛著她自己做的衣服、雙肩包、收納袋、掛毯……

衣架是用樹枝加上掛鉤做的,掛桿則是被遺棄的門把手,你很難想象,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玩意兒,可以用另一種形態繼續存在并且使用。

現在的JING是個素食主義者,在此之前她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廚房小白」,如今有了自己改造的廚房,連做飯都變得勤快起來了。

「縱然山上有20家素食餐廳,也比不上自家廚房,詩意就在日常生活里。

山里的空氣比較潮濕,粉刷的墻皮大部分都脫落了。

JING在修補的材料里加入了藍色顏料,在客廳頂部畫出了藍天白云,即便身在廚房,也能感受到山林里的自然氣息。

「如果我說油煙機和烤箱也是撿來的,你們可能會不信哈哈。」

廚房里的兩個大件兒和客廳里那個老式電扇一樣,都處在「瀕臨報廢」的狀態,是JING從別處討來的,經過維修之后依然能繼續使用。

JING自己也種菜,有時候會邀請素食的朋友來家里做客。

廢木板加工之后做成的吧臺式餐桌,是朋友們最喜歡的地方,大家圍坐在這里聊天做飯,特別放松減壓。

當然,還有兩位等待開飯的大主子。

這兩個小家伙是朋友不想養之后送給JING的,JING很喜歡它們,有這兩小家伙陪著,即便在山里也從來不會覺得孤單。

陽臺是JING的后花園,伺候著各種花花草草,除此之外,貓主子的小窩也被安置在這里。

JING要是不說,我完全想象不到這個小窩是用撿來的廢棄塑料袋編織成的。

也難怪小狗逗逗都要忍不住來「串個門」,果真是爭寵無邊界。

JING說:「如今生活在山里,缺東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不是購買,而是想著用什麼廢品來改造。」

或許當我們看到JING的家時會驚呼會羨慕,事實上這樣的改造對JING來說也并不容易,歷時整整兩年零七個月,才呈現出大家看到的效果。

而這樣的改造JING還會一直做下去,這是不會終止的成長。

叛逃都市生活之后,JING說自己最大的感觸就是:「生活變得簡單了。」

JING保持著良好而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5點自然醒,在床上靜坐冥想一會兒之后,帶著逗逗出去遛彎兒,順便看看路邊有沒有什麼可撿的。

回來之后做一些改造活兒,閑暇之余就看看書或者試做新的料理,晚上10點之前就休息。

JING的工作間

「為什麼會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來生活呢?或許和我之前從事的工作有關吧。」

之前一直從事服裝行業,JING了解到中國每年生產的衣服足夠未來20年的使用,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人們對潮流的追求,即便庫存已經飽和,工廠里的機器也不會停止運作。

「過度消費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所以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影響到更多人,讓環保永續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吧。」

低物質的生活總讓人覺得清苦,剛開始JING也遭遇了很多困擾。

「剛開始也不被理解吧,尤其是媽媽,看女兒既沒工作也不結婚,還從設計師變成了個撿垃圾的,她覺得接受不了。」

當媽媽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帶給JING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之后,現在特別支持JING的選擇。

很多人會問:「沒有穩定的收入,不會焦慮嗎?」

JING的回答是,當然會,尤其是積蓄全部花完的時候,但這種焦慮也只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

「現代人經常為未來擔憂,但其實只要確保當下幸福,那每一刻都是幸福的,這就夠了。」

不管是在城市里腳步匆忙,還是在山里隱居,只要內心是滿足的,那麼每一天都不算是虛度,總有些事值得我們去做,不是嗎?

這些都市里的浮光掠影都讓她喘不過氣。

這樣的生活,好像并不是她想要的。

30歲的JING毅然辭掉了服裝公司設計經理的工作,鉆進了梧桐山的一處村落里,在這里開始全新的生活。

現實總是和幻想有落差,JING只租到了一套破舊的農民房,120㎡,有個小庭院,三居室,每個月租金只要3000元。

這里臟亂、簡陋、破舊,不久前剛粉刷過的墻皮,已經開始在潮濕的環境里脫落。與其說是「家」,倒不如說只是眾租客暫時的落腳處,絲毫沒有生活氣息。

幸好對JING來說,這并不算個大難題,憑借著設計師的底子和一雙巧手,她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著手改造這里。

梧桐山里每天都有人搬來也有人搬走,很多還能使用的舊家具就被丟棄在回收站,JING總能在那里淘到好東西。

許多別人眼里的破爛玩意兒,甚至是廢紙、醬油瓶、椰子殼,經過JING的改造,總能令人眼前一亮:沒想到還能這麼玩兒!

關于改造過程中的耗費,JING記了一筆賬:

舊桌子、墊倉板 1100元布、蚊賬 300元油漆 600元舊縫紉機、碼邊機 740元浴簾 150元水泥 120元電鉆,磨片,釘子 490元

除了必須的器具和耗材,其他東西都是靠JING「撿破爛」撿來的,讓舊物煥然一新繼續使用,既省錢又環保。

現在村民丟東西之前,都會先送到JING這里來,問問她需不需要,同時也想看看JING能改造出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新玩意兒。

JING的改造大計先從臥室開始。原本這里只有一張簡單的木床,各種雜物隨意擺放,用JING的話說就是「勉強算個能睡覺的地方」。

JING將回收來的四塊舊倉板打磨加固,19條舊牛仔褲裁剪拼接做成布套,塞入海綿墊,一張手工氣息強烈的榻榻米床就完成了。

這里陽光充足,JING每天五點起床后,還會在床上靜坐一小時。

床旁的書寫臺,前身是JING花了100元從舊物市場淘來的實木八仙桌,經過打磨和上漆,又變成了嶄新的樣子,她特別滿意。

懶人沙發則是用牛仔褲和蕎麥殼做的,JING笑著說這里經常被小狗逗逗霸占,它才是最會享受的。

次臥的床頭柜是用廢棄衣柜架子和不織布做的,JING還用不織布做了幾個簡約風的花瓶,好看又好玩。

墻上的裝飾品全是JING手工編織的,原本她想用麻繩做個地毯,結果突發奇想做成了掛毯,平常不掛衣服的時候就成了很好的墻面裝飾品。

牛仔褲的口袋縫在一起就成了簡易收納袋,形狀適合的樹枝加工之后就成了衣物掛鉤。

紅酒瓶、醬油瓶、椰子殼,經過處理都會變成花瓶,放上買來的各種降價處理的綠植,房間一下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JING說以前自己號稱「花草殺手」,什麼都養不活,如今家里養著大大小小幾十種花草,這種成就感是工作給不了的。

原本的房子潮濕、陰暗,讓人覺得很壓抑,JING給所有的墻角都做了弧線處理,把窗戶都刷成了白色,讓空間一下變得明亮柔和。

從回收站撿來的大紅色舊沙發,又土又丑,妥妥的「客廳殺手」。清洗加固之后套上牛仔褲做的「新衣服」,既美觀又耐磨。

倉板蓋疊固定,放上一塊透明玻璃,一張茶幾就誕生了。

廟里丟棄的舊蒲團,在下面加上木制支架,用新布重新包裹,就成了可愛的小板凳。

客廳里沒有電視,只有JING的展示區,這里掛著她自己做的衣服、雙肩包、收納袋、掛毯……

衣架是用樹枝加上掛鉤做的,掛桿則是被遺棄的門把手,你很難想象,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玩意兒,可以用另一種形態繼續存在并且使用。

現在的JING是個素食主義者,在此之前她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廚房小白」,如今有了自己改造的廚房,連做飯都變得勤快起來了。

「縱然山上有20家素食餐廳,也比不上自家廚房,詩意就在日常生活里。

山里的空氣比較潮濕,粉刷的墻皮大部分都脫落了。

JING在修補的材料里加入了藍色顏料,在客廳頂部畫出了藍天白云,即便身在廚房,也能感受到山林里的自然氣息。

「如果我說油煙機和烤箱也是撿來的,你們可能會不信哈哈。」

廚房里的兩個大件兒和客廳里那個老式電扇一樣,都處在「瀕臨報廢」的狀態,是JING從別處討來的,經過維修之后依然能繼續使用。

JING自己也種菜,有時候會邀請素食的朋友來家里做客。

廢木板加工之后做成的吧臺式餐桌,是朋友們最喜歡的地方,大家圍坐在這里聊天做飯,特別放松減壓。

當然,還有兩位等待開飯的大主子。

這兩個小家伙是朋友不想養之后送給JING的,JING很喜歡它們,有這兩小家伙陪著,即便在山里也從來不會覺得孤單。

陽臺是JING的后花園,伺候著各種花花草草,除此之外,貓主子的小窩也被安置在這里。

JING要是不說,我完全想象不到這個小窩是用撿來的廢棄塑料袋編織成的。

也難怪小狗逗逗都要忍不住來「串個門」,果真是爭寵無邊界。

JING說:「如今生活在山里,缺東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不是購買,而是想著用什麼廢品來改造。」

或許當我們看到JING的家時會驚呼會羨慕,事實上這樣的改造對JING來說也并不容易,歷時整整兩年零七個月,才呈現出大家看到的效果。

而這樣的改造JING還會一直做下去,這是不會終止的成長。

叛逃都市生活之后,JING說自己最大的感觸就是:「生活變得簡單了。」

JING保持著良好而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5點自然醒,在床上靜坐冥想一會兒之后,帶著逗逗出去遛彎兒,順便看看路邊有沒有什麼可撿的。

回來之后做一些改造活兒,閑暇之余就看看書或者試做新的料理,晚上10點之前就休息。

JING的工作間

「為什麼會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來生活呢?或許和我之前從事的工作有關吧。」

之前一直從事服裝行業,JING了解到中國每年生產的衣服足夠未來20年的使用,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和人們對潮流的追求,即便庫存已經飽和,工廠里的機器也不會停止運作。

「過度消費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所以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影響到更多人,讓環保永續的理念被更多人接受吧。」

低物質的生活總讓人覺得清苦,剛開始JING也遭遇了很多困擾。

「剛開始也不被理解吧,尤其是媽媽,看女兒既沒工作也不結婚,還從設計師變成了個撿垃圾的,她覺得接受不了。」

當媽媽意識到,這樣的生活帶給JING的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滿足之后,現在特別支持JING的選擇。

很多人會問:「沒有穩定的收入,不會焦慮嗎?」

JING的回答是,當然會,尤其是積蓄全部花完的時候,但這種焦慮也只持續了很短一段時間。

「現代人經常為未來擔憂,但其實只要確保當下幸福,那每一刻都是幸福的,這就夠了。」

不管是在城市里腳步匆忙,還是在山里隱居,只要內心是滿足的,那麼每一天都不算是虛度,總有些事值得我們去做,不是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