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銷售管理,能不能問這個問題?

優勢思維

作者:思謨銷售/仲崇玉

聽到過這句話嗎?

老闆問:“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

有人說, 老闆這句話聽了很暖心。 真的嗎?你怎麼回答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 無非兩個結果:

第一, 老闆做得了的

第二, 老闆做不了的

做得了的, 為什麼之前不做呢?做得了卻等別人說了才做, 做了效果也不大, 老闆這麼做並不划算。 不等對方說, 卻提前做了, 這才符合老闆的生意經。

如果說了老闆也做不了, 徒增希望, 也給老闆帶來挫敗。 到時候, 老闆心裡沒准還責怪你不知輕重, 這樣的溝通, 雙方都不划算。

況且, 老闆這麼問, 是不是等於告訴了團隊,

自己對他們一無所知呢?如果只有問了才知道, 那麼老闆在幹什麼呢?對團隊對事情沒有基本的判斷嗎?

這句話同樣也會被銷售人用在客戶身上。 問客戶:

“客戶, 需要我們做些什麼?”

客戶:“沒有, 你們什麼都不用做。 ”

如果客戶這樣回答, 你是不是很失望?反過來, 如果客戶真的列出一個清單, 你們滿足得了嗎?再說, 你能做什麼, 不能做什麼, 這麼長時間, 彼此都是清清楚楚的, 又何必自找沒趣呢?

仍然堅持要問這句話, 可能的解釋無非就是省事。

老闆說:

“你錯了, 我問這句話不是為了省事, 因為我總不能上趕著去做什麼吧?萬一人家不要, 不就是好心沒有好報嗎?再說, 這麼問是為了尊重對方的意願, 也為了瞭解對方的想法,

何錯之有呢?”

這麼說很有道理。 問題是怎麼回應對方的回答呢?如果說沒有, 你會怎麼回應?如果說有, 而且你能做, 就做嗎?如果有, 你卻做不了, 就說抱歉嗎?這麼回應有沒有違背自己的初衷呢?

有效的問題

有效提問有四個方向:

1) 驚醒對方, 從沒有問題到意識到問題的真實存在, 把問題從無意識中拖出來。

2) 形成決定, 把問題變成有時間節點的行動計畫, 增加緊迫感。

3) 習, 以為常, 把已經知道的東西再通過反復練習, 變成常態, 回到無意識中去, 真正掌握。

4) 言傳身教, 提醒對方把自己高效的行為模式, 用語言表達出來, 以輸出的方式, 認知並表達自己的行為, 促使進入新的迴圈。

“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這句話還可以怎麼問?取決於當時到底處在什麼情形。

聽起來, 這個情境似乎是這樣的:下屬遇到了難題, 或者困惑, 而老闆希望在這個時候向對方伸出援手, 表達善意。

如果是這樣, 可以有多種表達關心的方式。 比如:

1) 如果完全站在中立的協力廠商, 如何描述你現在遇到的問題呢?

2) 最終, 你希望出現什麼樣的結果?換句話說, 到底是解決了問題, 還是達到了目標?是擺脫了現狀, 還是到達終點?這個預期的結局對業績有怎麼樣的影響?

3) 具體的阻力是哪些?這些阻力影響範圍涉及哪些業務?目前哪些業務沒受或者少受影響?

4) 為此, 有哪些資源可用呢?還有哪些選擇呢?

5) 如果資源不是問題, 你想做什麼呢?

為什麼這麼問?

管理提問的目的只有一個,

就是給對方價值。 什麼是價值呢?對方把什麼當作價值呢?價值有兩種, 一種是普適性的, 一種是個性化的。 在沒有得到個性化價值之前, 可以提供相對普適性的價值, 一來是為了對方的收穫, 一來也是洞察的方法。

有三個相對共同的價值:

第一, 人的思維, 往往殘缺不全。 容易掉進某一個思維碎片中出不來, 比如產品落標了, 糾結不已, 是為了力挽狂瀾?不是;是為了仍舊完成?不可能;擔心自己的獎金?這個時候還擔心什麼獎金。 都不是, 那是為了什麼?因為產品落標了, 看!又回頭了。 可是你要什麼?既然不是為了完成目標, 會不會是如何高效地彙報?

第二, 人的思維, 要麼處於現象表像假像的表層, 要麼處於古往今來的智慧的抽象的深層,

比如規律, 法則之類。 這兩層都不是真相, 還缺少對表層之下, 深層之上哪一層的洞察, 叫還原真相。 如果能夠通過提問, 讓對方瞭解真相, 這是另一種價值。

第三, 人的思維, 容易受到“我”的干擾。 我們都在自己的“局”中, 難保不受“我”的干擾。 干擾, 就會讓我們遠離真相。 如何不讓自己處於真相之外呢?就要留意“我”的“位置”。 有時候, 我在“我”中, 只會對自己感興趣, 這是需要識別並提醒的;有的人, 習慣“我”在它中, 習慣與分辨對錯, 認死理;有時候, “我”在你中, 是關係關切, 但容易失去自己;最好的, 是“我”在當下, 這是高效溝通的狀態。 但是前三種, 我們需要留意, 並通過提問提醒對方。

你還記得留意到銷售管理的哪些問題, 值得我們一起討論呢?

“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

“額”

做自己的教練!

“你需要我為你做什麼?”

“額”

做自己的教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