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長需警惕:當孩子出現「5大徵兆」,說明他已經被寵壞了,6歲前立規矩很重要

前兩天去超市, 看到一五六歲的熊孩子大哭大鬧地在地上打滾, 孩子的媽媽束手無策地站在一邊。

原來是孩子想玩超市門口投幣的扭蛋機, 孩子媽媽已經給他投了五個幣了。

但是因為出來的扭蛋都不合孩子心意, 孩子要繼續玩。 孩子媽媽告訴他好多次該走了, 但是孩子就是不同意。

看著站在一旁始終硬不起心來的孩子媽媽, 我對老公說:「這又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

老公笑話我說:「是不是像看到自己曾經的樣子了」。

是啊, 兒子出生那會, 我似乎覺得從身上掉了一塊肉, 然后心里想著一定要保護好這塊肉。

所以對兒子百依百順, 只要有什麼要求就一定想辦法滿足, 就算有時候有點無理, 我想想孩子還小, 以后會懂事的。

直到有一次, 兒子三歲多, 我帶他出去和同學聚會一起吃飯, 有一個菜兒子很喜歡吃, 他跟我說:「媽媽, 把那個菜拿過來給我吃」。

當時我輕輕告訴他, 這個菜大家都喜歡吃, 你不能一個人獨享。

結果兒子猛得一下大哭起來, 哄也哄不好, 最后實在沒辦法, 我的同學就單獨又點了一盤給我兒子。

那一次, 我突然發現不能再這麼沒有原則和規矩了, 一直認為孩子還小, 大一點自己會懂。

事實上孩子很聰明, 知道父母沒有底線, 才敢一直地撒歡撒野, 任性而為。

久而久之變得越來越不像話, 最終被父母寵壞了。

有兒童教育專家說:「給孩子立規矩最適合的年齡是在六歲前, 否則后面就會很累。 」

很多父母會說, 我們怎麼知道自己家孩子被寵壞了呢, 我家孩子雖然有時脾氣不好, 但大多數時候還是挺乖的。

當你的孩子出現下面這些征兆時, 其實父母就可以注意了, 可能你的孩子被寵壞了, 趕緊地想辦法扭轉過來。

01

自私, 不愿意和人交往, 也不愿意與他人分享。

前兩天有位媽媽咨詢我說, 她家女兒在幼兒園被老師批評好多次了。

原因很簡單, 分到玩具后, 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想玩, 絕對不同意。

有時甚至除了自己手上的玩具, 還要搶其他小朋友手上的玩具, 不給就哭鬧。

老師也沒辦法, 好幾次都找這位媽媽聊, 希望這位媽媽在家里教育一下孩子, 要懂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孩子太自私的情況, 這位媽媽說, 事實上自己孩子在家里的情況也差不多。

有時去小區花園玩, 有其他小朋友想騎一下孩子的小腳踏車, 孩子是絕對不同意的, 怎麼說都不行。

這樣的孩子已經很明任何事只考慮自己, 也不懂和別人分享。

這位媽媽說, 難怪自己女兒總說沒有小朋友愿意和她玩。

02

脾氣很暴躁, 喜歡對人發脾氣。

程程四歲了,長得又白又胖,剛去幼兒園時老師都很喜歡他。

后來有一次幼兒園做游戲,有個小朋友不小心踩了一下他的鞋子,程程就不開心了。

雖然那個小朋友說了對不起,還是跑過去把踩他鞋子的小朋友推翻在地。

程程媽媽接到老師電話時,都覺得好尷尬。因為程程在家里就是脾氣很不好。

有一點不開心就會發脾氣,大喊大叫,有時甚至會摔玩具。

雖然自己也跟程程講了很多道理,但似乎沒什麼作用。程程不光對她和孩子他爸發脾氣,對外人也是這樣。

這種就是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太膨脹了,很多事情已經習慣以自己的想法為標準。

03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愿意做,家里的事也從不關心。

有個曾經的同事說過一個她兒子的事。說她兒子房間的垃圾桶如果她不去倒,就算滿出來了,他兒子都不會主動倒掉。

當然她是以玩笑的方式說的,雖然說得看似很輕松,事實上也透露著一點無奈。

因為他兒子已經六年級了,一個長得比她還高的孩子,連自己房間的垃圾桶都不懂得倒。

想想就覺得很可悲,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希望孩子心無旁騖地好好學習就行,萬事都幫孩子做好。

從不要求孩子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自我感覺在支持孩子學習,事實上卻害了孩子。

讓孩子完全脫離于一個集體之外,養成了一種萬事置之度外的想法,變得毫無責任感。

04

對父母和長輩沒有禮貌,也不懂得尊重。

之前我們這里有個本地新聞:八歲的小女孩瑩瑩因為奶奶接她放學回家的路上,不同意給孩子買校門外的零食吃。

小女孩一路回家對奶奶又打又罵,當時看到這個新聞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在家里受寵,對父母、對長輩沒有敬畏和尊重。

對他們指手畫腳,吆三喝四是常態,說到底都是家里人慣的。

小的時候說這是孩子不懂事,聰明的表現,長大了卻真的讓父母和長輩有苦頭吃。

05

萬事先談條件。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你一定會很熟悉。

媽媽說:「寶貝趕緊做作業,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

孩子說:「做完作業給我看電視。」

媽媽說:「寶貝,多吃點蔬菜,長得高,對身體好。」

孩子:「我吃蔬菜,那你等會給我買奶茶喝。」

這樣的對話在很多家庭中跟常見,孩子對父母任何要求自己做的事,首先不是想著去做。

而是和父母談條件,期望從父母那里得到一個滿足自己愿望的承諾。

這個時候,父母就被束縛在這個「」等價交換」苦惱之中,是答應還是拒絕呢?

成為很多父母頭痛的事,這時候你的孩子其實已經被你自己寵壞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的角色確實很難把握,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索前行。

因此當孩子出現這些苗頭時,父母應該警惕了,是不是我們給孩子的愛太過包容了,包容到孩子太膨脹。甚至凌駕于家庭秩序和原則、禮貌和道德規范之上了。

因此就此打住,重新考慮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有原則,有底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才能把孩子從驕橫跋扈中拖出來。

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教育孩子,就應該在該立規矩的年齡給孩子立下規矩,這才是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

程程四歲了,長得又白又胖,剛去幼兒園時老師都很喜歡他。

后來有一次幼兒園做游戲,有個小朋友不小心踩了一下他的鞋子,程程就不開心了。

雖然那個小朋友說了對不起,還是跑過去把踩他鞋子的小朋友推翻在地。

程程媽媽接到老師電話時,都覺得好尷尬。因為程程在家里就是脾氣很不好。

有一點不開心就會發脾氣,大喊大叫,有時甚至會摔玩具。

雖然自己也跟程程講了很多道理,但似乎沒什麼作用。程程不光對她和孩子他爸發脾氣,對外人也是這樣。

這種就是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太膨脹了,很多事情已經習慣以自己的想法為標準。

03

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愿意做,家里的事也從不關心。

有個曾經的同事說過一個她兒子的事。說她兒子房間的垃圾桶如果她不去倒,就算滿出來了,他兒子都不會主動倒掉。

當然她是以玩笑的方式說的,雖然說得看似很輕松,事實上也透露著一點無奈。

因為他兒子已經六年級了,一個長得比她還高的孩子,連自己房間的垃圾桶都不懂得倒。

想想就覺得很可悲,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希望孩子心無旁騖地好好學習就行,萬事都幫孩子做好。

從不要求孩子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自我感覺在支持孩子學習,事實上卻害了孩子。

讓孩子完全脫離于一個集體之外,養成了一種萬事置之度外的想法,變得毫無責任感。

04

對父母和長輩沒有禮貌,也不懂得尊重。

之前我們這里有個本地新聞:八歲的小女孩瑩瑩因為奶奶接她放學回家的路上,不同意給孩子買校門外的零食吃。

小女孩一路回家對奶奶又打又罵,當時看到這個新聞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

現在很多孩子因為在家里受寵,對父母、對長輩沒有敬畏和尊重。

對他們指手畫腳,吆三喝四是常態,說到底都是家里人慣的。

小的時候說這是孩子不懂事,聰明的表現,長大了卻真的讓父母和長輩有苦頭吃。

05

萬事先談條件。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你一定會很熟悉。

媽媽說:「寶貝趕緊做作業,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

孩子說:「做完作業給我看電視。」

媽媽說:「寶貝,多吃點蔬菜,長得高,對身體好。」

孩子:「我吃蔬菜,那你等會給我買奶茶喝。」

這樣的對話在很多家庭中跟常見,孩子對父母任何要求自己做的事,首先不是想著去做。

而是和父母談條件,期望從父母那里得到一個滿足自己愿望的承諾。

這個時候,父母就被束縛在這個「」等價交換」苦惱之中,是答應還是拒絕呢?

成為很多父母頭痛的事,這時候你的孩子其實已經被你自己寵壞了。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的角色確實很難把握,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摸索前行。

因此當孩子出現這些苗頭時,父母應該警惕了,是不是我們給孩子的愛太過包容了,包容到孩子太膨脹。甚至凌駕于家庭秩序和原則、禮貌和道德規范之上了。

因此就此打住,重新考慮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有原則,有底線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才能把孩子從驕橫跋扈中拖出來。

兒童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教育孩子,就應該在該立規矩的年齡給孩子立下規矩,這才是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