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譚詠麟只是樂壇巨星?他是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得獎早過周潤發成龍

是對是錯也好不必說了

是怨是愛也好不須揭曉

《講不出再見》

在絕大多數網友印象中, 譚詠麟是香港樂壇天皇巨星, 一位紅了50多年的殿堂級歌手,

永遠25歲的歌壇譚校長。

1988年, 譚詠麟隨溫拿樂隊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 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

1996年, 譚詠麟又以個人身份再獲金針獎, 成為史上首位兩獲金針獎的殿堂歌手。

他在歌壇取得的各種榮譽成就和背後的故事, 夠聊三天三夜;把他的所有金曲一首首不間斷的聽完, 也絕對夠聽三天三夜。

可是, 譚詠麟僅僅只是一位樂壇巨星嗎?

他還曾是臺灣省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 得獎比周潤發成龍還早。

最早在1975年, 溫拿樂隊時期的譚詠麟, 就和樂隊一起拍過幾部電影。

後來, 1978年溫拿解散, 溫拿五虎分開獨立發展;1979年譚詠麟做獨立歌手的同時, 也在臺灣省發展電影事業, 拍了20多部電影, 多是各種愛情文藝或喜劇片, 比如和林鳳嬌合作的《忘憂草》, 和林青霞合作的《戀愛反鬥星》等等。

1981年, 剛過而立之年的譚詠麟, 主演了一部現實題材的劇情片《假如我是真的》, 結果一舉獲得了當年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兩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周潤發1985年才得獎, 成龍是1992年。 】

《假如我是真的》是一部臺灣人出品香港人演繹的內地人的故事, 在當年是一部禁片, 而且是那年的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改編劇本獎獲得者。

故事的原作者是曾任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的著名劇作家沙葉新, 創作直接靈感來自1978年發生在上海的真實事件, 最早以《騙子》為名。

當時, 一位名叫張泉龍的上海知青假冒某中央高幹的兒子, 招搖撞騙, 試圖用騙來的關係網將自己的「真身」從農場調回上海。

為了實現自己的計畫, 張泉龍在一位父親當領導的同學家裡幹雜工, 憑藉超強的記憶力, 記下了同學父親提及的所有人脈資訊。

然後憑藉這些核心資訊, 包裝到自己身上, 再加上自己的演技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張泉龍騙倒了政治文化界的一批顯赫人物, 成為那個時代耐人尋味的一段奇聞。

1979年,上海人藝排演了話劇《騙子》;之後,沙葉新把《假如我是真的》的劇本在《上海戲劇》雜誌上發表,引起了更大的關注,獲得了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吳天明等人將其搬上銀幕的邀約。

可是,沒等內地電影人拍成電影,臺灣省同行率先搶拍了《假如我是真的》,導演是第一次獨立執導的王童。

當時,兩岸關係高度緊張,臺灣省電影公司幾乎是用「偷」的方式,把《假如我是真的》的劇本搬上銀幕,而「未得到原作者的同意」。

因此,《假如我是真的》不可能在內地上映,而香港也擔心受影響沒有引進本片,8年後才解禁放映,但只取得了400多萬的票房。

所以,《假如我是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它把譚詠麟捧成了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

《假如我是真的》的故事在現在看來都非常精彩傳奇,而且電影的質量也非常優秀,譚詠麟的演繹也讓人信服。電影選用鄧麗君演唱的同名主題曲,貫穿了全片。

電影中,設計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情節,就是譚詠麟飾演的知青李小璋,他用茅臺酒瓶灌了一瓶假茅臺,自稱加了補品,是給美國總統喝的。

然後,他把這瓶酒送給了劇團團長,劇團團長又送給了文化局長;文化局長又送給市委書記,最後又送回到李小璋手中。

這瓶神酒繞了一個大圈子又回來了!

不知道這樣的操作,是不是給茅臺做了一個絕佳的廣告。

80年代初,譚詠麟回到香港發展。

那時正是香港娛樂事業最輝煌的時期,譚詠麟在歌壇發力,迅速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巨星歌手,拿了很多獎,開了很多演唱會,唱片銷量也非常好,還上了央視春晚,在全世界華語圈都有廣泛的粉絲。

之後,譚詠麟也拍了很多電影,包括《黃飛鴻笑傳》那樣的喜劇電影,《雙城故事》那樣的文藝劇情片,也有《愛的逃兵》那樣的愛情喜劇片。

可是,他在影壇的成就遠不如其在歌壇的成就和地位,而且也沒在電影上拿過任何獎項,所以網友漸漸忘了他曾經也是最佳男主角級的演員,只知道他是永遠25歲的歌壇譚校長。

1979年,上海人藝排演了話劇《騙子》;之後,沙葉新把《假如我是真的》的劇本在《上海戲劇》雜誌上發表,引起了更大的關注,獲得了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吳天明等人將其搬上銀幕的邀約。

可是,沒等內地電影人拍成電影,臺灣省同行率先搶拍了《假如我是真的》,導演是第一次獨立執導的王童。

當時,兩岸關係高度緊張,臺灣省電影公司幾乎是用「偷」的方式,把《假如我是真的》的劇本搬上銀幕,而「未得到原作者的同意」。

因此,《假如我是真的》不可能在內地上映,而香港也擔心受影響沒有引進本片,8年後才解禁放映,但只取得了400多萬的票房。

所以,《假如我是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它把譚詠麟捧成了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

《假如我是真的》的故事在現在看來都非常精彩傳奇,而且電影的質量也非常優秀,譚詠麟的演繹也讓人信服。電影選用鄧麗君演唱的同名主題曲,貫穿了全片。

電影中,設計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情節,就是譚詠麟飾演的知青李小璋,他用茅臺酒瓶灌了一瓶假茅臺,自稱加了補品,是給美國總統喝的。

然後,他把這瓶酒送給了劇團團長,劇團團長又送給了文化局長;文化局長又送給市委書記,最後又送回到李小璋手中。

這瓶神酒繞了一個大圈子又回來了!

不知道這樣的操作,是不是給茅臺做了一個絕佳的廣告。

80年代初,譚詠麟回到香港發展。

那時正是香港娛樂事業最輝煌的時期,譚詠麟在歌壇發力,迅速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巨星歌手,拿了很多獎,開了很多演唱會,唱片銷量也非常好,還上了央視春晚,在全世界華語圈都有廣泛的粉絲。

之後,譚詠麟也拍了很多電影,包括《黃飛鴻笑傳》那樣的喜劇電影,《雙城故事》那樣的文藝劇情片,也有《愛的逃兵》那樣的愛情喜劇片。

可是,他在影壇的成就遠不如其在歌壇的成就和地位,而且也沒在電影上拿過任何獎項,所以網友漸漸忘了他曾經也是最佳男主角級的演員,只知道他是永遠25歲的歌壇譚校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