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米格25到底有多厲害?速度比美國飛彈還快,可在24000米高空飛行

二戰結束之後, 美蘇兩國的冷戰持續了將近四十年的時間。 在此期間, 局部熱戰不止, 世界范圍內的軍事行動此起彼伏。 然而, 正因為美蘇兩國在軍事上樂此不疲地互相追逐, 世界軍事史留下了不少光輝篇章。

所謂的「光輝篇章」, 指的是各種新式武器、新型作戰方式、軍事思想層出不窮, 人類在軍事上的進步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在此期間, 美蘇兩國你來我往的軍事交鋒催生了許多優秀的軍用武器, 新式戰機的更新換代就是最好的體現。 若要一一細數當時出現的優秀機型, 怕是花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我們今天就來講講有著「冷戰傳奇」之稱的蘇聯米格25戰機。 據說, 它曾成功躲過「從未失手」的超視距AIM-120空中飛彈, 在伊拉克戰爭中, 它曾打下讓美軍引以為傲的「大黃蜂」。 直到現在, 仍然沒有一架戰機能夠打破米格25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創下的三項世界記錄。

據悉, 在此之前蘇聯軍隊已經擁有不少優秀的戰鬥機, 為何還要研製米格25戰機呢?這款大名鼎鼎的戰機究竟有著怎樣的驚人威力?它最終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一、米格25戰機的研發背景

二十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 美國的「女武神」(XB-70戰機)和「黑鳥」(A-12/SR-71)曾經稱霸一時。 這兩款戰機都是十分優秀的高空高速偵察機, 普通的截擊機在它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拿「黑鳥」戰機來說, 它採用了當時最新型的材料和最先進的技術。 整個機身以雷達吸波材料製成, 內傾的雙斜角設計可以避免強化的雷達反射直角。 「黑鳥」戰機的航電系統組態了紅外和電子探測器、AN/APQ-73合成孔徑側視雷達, 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廣范圍的光學偵察任務。

再加上它的飛行高度可達到3萬千米每小時, 飛行時的速度最快為3.5倍音速。 尋常的截擊機飛得沒它高、沒它快, 所以根本沒辦法威脅到「黑鳥」。

因此, 當時的「黑鳥」戰機成了美國秘密偵察蘇聯最好的武器。 那時候的蘇聯即使知道美軍的偵察機就在頭頂上飛著, 也無可奈何。 因為, 在當時即使是蘇聯國內最優秀的戰機也沒法打下「黑鳥」。

這樣一來, 蘇聯的處境就變得十分被動。 試想一下,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死對頭就在頭頂監視你, 你還能過得舒心嗎?

于是, 為了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 蘇聯下定決心要研製出一款比「黑鳥」飛得更高、更快的新型戰機。

1964年, 費多托夫駕駛著蘇聯第一架新型超音速截擊戰鬥機飛向天空, 圓滿完成試飛任務。 由于它的外形與此前的米格飛機相差甚遠, 雙垂尾的佈局遠遠望去有點兒像蝙蝠的翅膀, 再加上它飛行速度非常快, 猶如一隻敏捷的林中狐貍, 伊拉克人稱之為「狐蝠」(英文:Foxbat)。

二、米格25戰機的性能

米格25戰機長約22米, 高5.7米, 雙翼展開的寬度約為14米,

雙翼面積約為56平方公尺。 它保持著傳統米格戰機的單人飛行模式, 整個空機重量為1.5萬公斤, 最大承重量超過3.7萬公斤。 雖然它看上去略顯笨重, 但實際上的米格25擁有「獵豹一樣的速度」和「黑鳥」一樣的高度。

米格25戰機採用了改進後的加力渦噴發動機為動力系統。 在此之前, 傳統的米格飛機配備的是15K的實驗型渦噴發動機, 它的增壓力較小, 而且渦輪耐熱度不高, 動力明顯不足。 新型的R-15-300發動機最大增壓比為7, 最大推力可達到86.24千牛, 加力推力為109.76千牛。 在調整了發電系統之後, 新型發動機的供油系統升級為電磁閥助力, 能夠保證長時間的供油。

因此, 在動力充足且動力可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況下, 米格25戰機最高速度可超過3馬赫, 可在24000米的高空保持高速飛行。

在當時,這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夠突破3馬赫的高空高速戰鬥機。直到現在,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戰鬥機也只有三款,除了米格25之外,剩下的兩款分別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與此同時,作為一款軍用截擊機,米格25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米高揚設計局為米格25專門研發了一款R-40遠距對空飛彈,它的重量超過半噸,彈身長度約為6米。體型巨大的「R-40飛彈「擁有良好的方向穩定性,即使是在急速飛行的情況下,它也能夠精準地擊中敵機。

米格25問世之後,便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然而,由于蘇聯的保密工作十分到位,其他國家一直沒有機會深入了解米格25的內部構造。

直到1976年,蘇聯的別連科夫駕駛一輛米格25逃到日本,美國人才有機會「一探究竟」。然而,當美國人將其拆解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米格25戰機所用的都是一些平平無奇的設備。甚至在十年之後的美國人看來,這些東西已經顯得有些落後。

但是,這些並不出眾的零件卻能夠組成一個戰鬥力十分強悍的米格25戰機。由此可見,米格25戰機乃是一款強調整體性的戰鬥機。

當時米高揚設計局的負責人也曾說,在設計這款飛機時,他們是從飛機整體出發,注重各個部件之間組合之後整體性能的發揮效果,揚長避短。因此,米格25雖然各個部件不是很出色,但是它卻能夠在升降、速度和應激反應等各個方面都達到國際水準,甚至毫不誇張地說,它的整體性能可以超過美國的「黑鳥戰機」。

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1+1>2」的理論在武器製造上的應用,後來也有人將之稱為「米格25效應」。

1969年,米格25戰機開始量產並投入軍隊使用。之後,米格25戰機還出口至伊拉克、印度、敘利亞等國,成為這些國家的空軍「殺手鐧」。

三、米格25:天空中最閃耀的流星

在國外,米格25也創下了十分輝煌的戰鬥歷史。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米格25在戰場上遇見了「西方最優秀的戰機」—「F-4戰鬥機」。米格25不僅憑藉超快的速度甩掉了「F-4戰機」的圍追堵截,還成功躲過了AIM-響尾蛇飛彈。據說,當時的響尾蛇飛彈都沒有米格25飛的快。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戰爭開始的第一夜,美國的斯佩澤爾中校駕駛著著名的「大黃蜂」戰鬥機(F/A-18C)駛入伊拉克境內,正打算趁著夜色正濃對伊軍展開出其不意的攻擊。

就在這時候,遠處傳來一陣轟鳴聲。斯佩澤爾還未來得及看清螢幕上的敵人,突然一顆巨型飛彈向他的飛機襲來,當他看清飛彈方向時已經來不及轉頭。巨型飛彈霎時間將大黃蜂擊落,斯佩澤爾中校慌忙跳傘逃離,之後便再也沒了蹤影。

據記載,當時擊落斯佩澤爾的人,正是一位駕駛著米格25的伊拉克飛行員。儘管至今我們仍然無法準確地知道這位飛行員的名字,但是米格25擊落了「大黃蜂」這一事實是確鑿無疑的。

這一消息傳到美空軍部隊後,他們十分震驚。沒想到,他們不屑一顧的米格25竟然能夠擊落「大黃蜂」!

儘管最後伊拉克的空軍沒有獲得勝利,但是米格25組成的「狐蝠群」成功沖散了美軍的戰鬥機轟炸編隊,而且幾乎每一次都完美躲過了襲擊。美軍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轟炸伊拉克的任務。美軍經過此次交手之後,對米格25重新燃起了敬意。

戰後,美國的飛行員表示,雖然他們不看好米格25的攻擊力,但是不得不說,米格25的避襲能力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水準。

米格25曾經獲得了無數的讚譽,卻也因為那些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遭到了無邊的詆毀和貶低。1985年之後,蘇聯首先停止了米格25的生產,其理由是米格25的作戰用途過于單一。

這是因為米格25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高空戰鬥機,這就意味著它在中空、低空地區作戰時,往往很難發揮它的性能優勢。而美國在之後也研製出了更為優秀的高空截擊機,它們無論在耗能還是穩定性上,都比米格25要好得多。所以,也難怪蘇聯會將之「棄如敝履」。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在兵器史上是十分常見的現象。隨著科技的進步,設計師們研發水準的提高,優秀的武器層出不窮,那些像米格25一樣曾經顯赫一時的戰鬥機也終究會被淘汰。但是,這絕不代表它們本身的價值就被淹沒了。

米格25戰機就像是天空中劃過的流星,雖然它的光彩只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但是也曾照亮了昏暗的天空。

可在24000米的高空保持高速飛行。

在當時,這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夠突破3馬赫的高空高速戰鬥機。直到現在,能夠達到這一標準的戰鬥機也只有三款,除了米格25之外,剩下的兩款分別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與此同時,作為一款軍用截擊機,米格25的戰鬥力也不可小覷。米高揚設計局為米格25專門研發了一款R-40遠距對空飛彈,它的重量超過半噸,彈身長度約為6米。體型巨大的「R-40飛彈「擁有良好的方向穩定性,即使是在急速飛行的情況下,它也能夠精準地擊中敵機。

米格25問世之後,便憑藉其卓越的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然而,由于蘇聯的保密工作十分到位,其他國家一直沒有機會深入了解米格25的內部構造。

直到1976年,蘇聯的別連科夫駕駛一輛米格25逃到日本,美國人才有機會「一探究竟」。然而,當美國人將其拆解之後,他們驚訝地發現:米格25戰機所用的都是一些平平無奇的設備。甚至在十年之後的美國人看來,這些東西已經顯得有些落後。

但是,這些並不出眾的零件卻能夠組成一個戰鬥力十分強悍的米格25戰機。由此可見,米格25戰機乃是一款強調整體性的戰鬥機。

當時米高揚設計局的負責人也曾說,在設計這款飛機時,他們是從飛機整體出發,注重各個部件之間組合之後整體性能的發揮效果,揚長避短。因此,米格25雖然各個部件不是很出色,但是它卻能夠在升降、速度和應激反應等各個方面都達到國際水準,甚至毫不誇張地說,它的整體性能可以超過美國的「黑鳥戰機」。

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1+1>2」的理論在武器製造上的應用,後來也有人將之稱為「米格25效應」。

1969年,米格25戰機開始量產並投入軍隊使用。之後,米格25戰機還出口至伊拉克、印度、敘利亞等國,成為這些國家的空軍「殺手鐧」。

三、米格25:天空中最閃耀的流星

在國外,米格25也創下了十分輝煌的戰鬥歷史。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米格25在戰場上遇見了「西方最優秀的戰機」—「F-4戰鬥機」。米格25不僅憑藉超快的速度甩掉了「F-4戰機」的圍追堵截,還成功躲過了AIM-響尾蛇飛彈。據說,當時的響尾蛇飛彈都沒有米格25飛的快。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戰爭開始的第一夜,美國的斯佩澤爾中校駕駛著著名的「大黃蜂」戰鬥機(F/A-18C)駛入伊拉克境內,正打算趁著夜色正濃對伊軍展開出其不意的攻擊。

就在這時候,遠處傳來一陣轟鳴聲。斯佩澤爾還未來得及看清螢幕上的敵人,突然一顆巨型飛彈向他的飛機襲來,當他看清飛彈方向時已經來不及轉頭。巨型飛彈霎時間將大黃蜂擊落,斯佩澤爾中校慌忙跳傘逃離,之後便再也沒了蹤影。

據記載,當時擊落斯佩澤爾的人,正是一位駕駛著米格25的伊拉克飛行員。儘管至今我們仍然無法準確地知道這位飛行員的名字,但是米格25擊落了「大黃蜂」這一事實是確鑿無疑的。

這一消息傳到美空軍部隊後,他們十分震驚。沒想到,他們不屑一顧的米格25竟然能夠擊落「大黃蜂」!

儘管最後伊拉克的空軍沒有獲得勝利,但是米格25組成的「狐蝠群」成功沖散了美軍的戰鬥機轟炸編隊,而且幾乎每一次都完美躲過了襲擊。美軍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轟炸伊拉克的任務。美軍經過此次交手之後,對米格25重新燃起了敬意。

戰後,美國的飛行員表示,雖然他們不看好米格25的攻擊力,但是不得不說,米格25的避襲能力絕對是世界一流的水準。

米格25曾經獲得了無數的讚譽,卻也因為那些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遭到了無邊的詆毀和貶低。1985年之後,蘇聯首先停止了米格25的生產,其理由是米格25的作戰用途過于單一。

這是因為米格25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高空戰鬥機,這就意味著它在中空、低空地區作戰時,往往很難發揮它的性能優勢。而美國在之後也研製出了更為優秀的高空截擊機,它們無論在耗能還是穩定性上,都比米格25要好得多。所以,也難怪蘇聯會將之「棄如敝履」。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這在兵器史上是十分常見的現象。隨著科技的進步,設計師們研發水準的提高,優秀的武器層出不窮,那些像米格25一樣曾經顯赫一時的戰鬥機也終究會被淘汰。但是,這絕不代表它們本身的價值就被淹沒了。

米格25戰機就像是天空中劃過的流星,雖然它的光彩只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但是也曾照亮了昏暗的天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