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中「史泰龍」!日增3斤肌肉、重達1200公斤的「魔鬼筋肉牛」,肌肉發達「肉質細膩」,網友:這要擼幾個月鐵?

比利時藍牛是世界上體格最強壯的牛, 同時也是備受歡迎的專用肉牛, 發達的肌肉、雕塑般的外形還為這一物種贏得了動物界「健美冠軍」的稱號。

和普通牛相比, 比利時藍牛的體型更加碩大, 體表覆蓋著一層白色皮毛, 中間有藍色或黑色斑點, 斑塊大小不一。 同等體型下, 比利時藍牛比普通的牛更重, 公牛的平均體重為1200公斤, 母牛的平均體重則為725公斤。

比利時藍牛並非比利時的原種牛, 而是由多種牛培育後形成的產物。 據資料記載, 在19世紀比利時的中北部地方, 當地的本土牛和英國的短角牛發生了故事, 產生的後代又與來自法國的夏洛萊牛進一步結合, 由此就形成了比利時藍牛的前身。

到了1950年, 歐洲人越來越傾向于選用肌肉占比大的肉牛,

這導致育種方向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真正的突破發生在60年代, 在這一階段的育種過程中, 一個控制肌肉生長的基因發生了異常突變, 導致新一代的比利時藍牛肌肉異常發達, 變成了妥妥的「肌肉牛」。

尤其是在肩部、背部、腰部以及臀部,

肉塊組織發生了明顯的重疊, 呈現出典型的雙肌特徵, 極大地提高了肉用性能。 這一突變原本在意料之外, 沒想到卻高度迎合了消費市場, 受到了歐洲乃至全球市場的熱烈歡迎。

基因的意外突變, 也給比利時藍牛的命運帶來了變化。

在沒有發生突變之前, 比利時藍牛原本具備乳肉兼用的生產功能, 在發生突變之後, 比利時藍牛則變成了徹底的肉用牛。

雖然長相有些怪異, 但比利時藍牛的肉質紋理和營養風味著實讓不少人欲罷不能, 被先後引入了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

比利時藍牛每天能長3斤肉, 肌肉含量比普通牛肉多18%~20%。由于肌肉過分發達,比利時藍牛的脂肪無法正常沉積,牛肉的脂肪含量比其他牛種低了30%左右,膽固醇含量非常低。

剛出生的牛犢體型巨大,給母牛的生產帶來了很高的風險,難產率高達95%以上。母牛的肌肉雖然發達,但是產道寬度較窄,骨盆尺寸也相對較小,分娩過程異常艱難。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不得不採用剖腹產的手段進行人工助產。

但剖腹產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首先,剖腹產會對母牛造成巨大傷害,如果手術進展不順利,甚至可能會導致母牛去世;其次,剖腹產需要專業的獸醫才能完成,這意味著人工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對于養牛業來說,專業獸醫的人才缺口巨大,自然繁殖的順產率實在又太低,這也是很多國家遲遲沒有引入比利時藍牛的重要原因。

肌肉含量比普通牛肉多18%~20%。由于肌肉過分發達,比利時藍牛的脂肪無法正常沉積,牛肉的脂肪含量比其他牛種低了30%左右,膽固醇含量非常低。

剛出生的牛犢體型巨大,給母牛的生產帶來了很高的風險,難產率高達95%以上。母牛的肌肉雖然發達,但是產道寬度較窄,骨盆尺寸也相對較小,分娩過程異常艱難。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不得不採用剖腹產的手段進行人工助產。

但剖腹產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首先,剖腹產會對母牛造成巨大傷害,如果手術進展不順利,甚至可能會導致母牛去世;其次,剖腹產需要專業的獸醫才能完成,這意味著人工成本和工作量的增加。對于養牛業來說,專業獸醫的人才缺口巨大,自然繁殖的順產率實在又太低,這也是很多國家遲遲沒有引入比利時藍牛的重要原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