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珍貴老照片:明清兩代皇家園林,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古老的北京城

1957年的北京天壇, 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穀」的場所, 位于正陽門外東側。 壇域北呈圓形, 南為方形,

寓意「天圓地方」。

北海公園裡的堆雲積翠橋(永安寺橋), 此橋原是一座木橋, 最早建于元至順二年(西元1331年)。 南北橋頭各立一座木制橋牌樓, 北為「堆雲」, 南為「集翠」, 此橋故名堆雲積翠橋。

北海公園裡的第一場雪, 洋洋灑灑, 下個不停。

北海五龍亭, 位于北海北岸西部, 建于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 此處原是明代太素殿的舊址, 清代順治八年(西元1651年)拆除太素殿, 改建為五座亭子。

北海公園裡的雪景。

北海公園一角, 遊人在此泛舟, 休憩。

北海公園裡的遊船。

北海團城, 明清兩代皇家園林, 成為一座集宮室、第宅、寺廟和園林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的帝王宮苑。

團城裡的大樹,古木參天。

天壇裡的皇穹宇,位于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稱皇穹宇。初為重簷圓形建築,是圜丘壇的正殿,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為今單簷樣式。皇穹宇圍垣具有傳聲功效,俗稱回音壁。

中山公園保衛和平坊。此坊原為紀念德國駐北京的公使克林德的「克林德碑」坊,一次世界大戰後改為「公理戰勝坊」。

1952年10月2日,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為了表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功績,大會決定將公理戰勝坊改為「保衛和平坊」。為此把中英文「公理戰勝」文字鐫去,刻上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四個鎏金大字。

北海九龍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長25.52米,兩面有由琉璃磚燒制的紅黃藍白青綠紫七色蟠龍18條。

那時候的北京,四處充滿了皇家氣派。

團城裡的大樹,古木參天。

天壇裡的皇穹宇,位于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稱皇穹宇。初為重簷圓形建築,是圜丘壇的正殿,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為今單簷樣式。皇穹宇圍垣具有傳聲功效,俗稱回音壁。

中山公園保衛和平坊。此坊原為紀念德國駐北京的公使克林德的「克林德碑」坊,一次世界大戰後改為「公理戰勝坊」。

1952年10月2日,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為了表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功績,大會決定將公理戰勝坊改為「保衛和平坊」。為此把中英文「公理戰勝」文字鐫去,刻上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四個鎏金大字。

北海九龍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長25.52米,兩面有由琉璃磚燒制的紅黃藍白青綠紫七色蟠龍18條。

那時候的北京,四處充滿了皇家氣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