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顧問型父母:我那麼愛你,才不願跟你吵作業的事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 」

家長愛孩子, 就傾盡一切為孩子, 無微不至地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 在教育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 即便「犧牲」自己, 也要成就孩子光明燦爛的未來。

這條路上, 家長和孩子都走得很不容易, 焦慮疲憊是主旋律。

究其根源, 家長們愛之深、急之切, 讓他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缺少了幾分理智和智慧, 過猶不及, 不但沒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反而更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成長的問題, 不利于未來發展。

最常見的, 是以下兩種家長:

「直升機家長」:他們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監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提供保護和幫助, 時刻準備著挺身而出為孩子解決麻煩, 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掃雪車家長」:凡事都想親自出馬, 為孩子掃清成長路上的一切障礙, 使孩子永遠不會遭遇挫折和失敗。

然而這樣「盡職盡責」的家長帶來的結果卻是, 孩子無法長成一個心理上獨立和自我負責的人, 所以常常出現懶散、拖延、不自覺的現象, 心理較脆弱, 抗壓、抗挫折能力差。

與之相對的, 養育孩子能夠做到愛與智慧兼備的, 是「顧問型家長」,

他們充當的是為孩子提供諮詢和指導的角色, 而不是一個發號施令的老闆。 他們把成長的責任交給孩子自己, 會提供建議和幫助, 但不逼迫孩子改變。

結果也顯示, 「顧問型家長」, 會養出自我負責的孩子, 不會出現「寫作業雞飛狗跳」的狀況, 親子關係健康和諧, 彼此尊重信任, 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格、各方面能力都發展得更好。

具體來說, 做好「顧問型家長」, 最重要的是做好以下2點:

1

在孩子不需要時

不插手, 主動權交給孩子

很多家長養育孩子, 不是根據孩子的需要來, 而是依據自己的需要。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 明明有能力自己吃飯, 只是吃的到處都是, 樣子不太好看, 家長們因為自己看不下去, 忍受不了不乾淨、速度慢, 就拿過碗筷給孩子餵飯;

孩子的學習、作業問題, 家長總怕孩子會出錯、學不好, 因此干涉很多, 不停催促、提醒、指手畫腳, 結果讓孩子壓力更大, 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本身對鋼琴不感興趣, 媽媽為了彌補自己童年沒有條件學鋼琴的遺憾, 強迫孩子學琴、練琴, 為此常常引發親子間的矛盾······

所以養育孩子中的許多問題, 根源不在孩子, 而是家長的懷疑、著急、焦慮, 把孩子成長的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 做了過多的事情, 反而造成了負面的效果。

可以說, 家長養育孩子最大的挑戰, 就是安放好自己的焦慮和控制欲, 讓孩子對生活、學習有更多的控制感。

當孩子能夠掌握主動權, 會更有效地鍛煉獨立思考能力, 根據自己的經驗調整行為, 學會真正的自控,

以後在面對壓力與挑戰時, 也能及時快速地做出回應。

因此, 在你想插手的時候, 先問問自己這件事是孩子的責任, 還是作為父母的責任;這是孩子需要你做的, 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做的。

什麼時候寫作業、去超市買什麼、穿什麼、要不要去同學家等等, 許多事情上, 家長不要總給孩子安排好, 過度干涉, 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教育的常識》一書中說過:

「一個在自由和肯定中長大的孩子, 他內在的生命力量良好生長, 使他有力量把握自己, 獲得了支配自己的自由。 」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說這些話:

「我相信你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

「你已經是個大孩子了, 這些事你可以自己決定。 」

只有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 一次次地做選擇, 並承擔後果,他才能真正學會自我負責。

有了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意識,孩子就會開始有思考和行動,自驅力就產生了,不用別人督促,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自我激勵成為更好的自己。

2

在孩子需要時

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或建議

當然,做「顧問型家長」,不是當甩手掌櫃、放任孩子,而是看時機、有策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或建議。

孩子畢竟年齡小、認知不足、缺乏經驗,所以遇到事情或做選擇的時候會迷茫、犯錯,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各種選擇的利弊和可能導致的結果,但決定權還是交給孩子。

比如孩子假期裡想先玩兩天,把作業留著最後一天再做,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先寫作業再玩」,和「最後一天再寫作業」兩種選擇分別會帶來的結果:

先寫作業再玩:任務完成了,玩的時候一身輕鬆;

最後一天再寫作業:首先前兩天可能會想到還有作業要完成,沒那麼暢快;等到最後一天再寫,要先考慮是否能寫完的問題,其次,如果寫不完可能需要熬夜完成,這又會導致睡不好,第二天上課很困沒精神。

然後告訴孩子,「你可以自己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做選擇,到時候承擔相應的後果。」

也可以給孩子建議,但不強迫孩子一定按自己的建議來。

再比如在興趣班的選擇問題上,孩子認知有限,家長可以給孩子詳細全面地介紹一下各個興趣班的特點、利弊,孩子增加了認識,更能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做「顧問型家長」,教會孩子如何做選擇,比直接幫孩子做事、做決定可能難度更大,需要家長有耐心、有足夠豐富的見識和知識,因此家長也要保持學習,不斷成長。

除了在做選擇的事情上,當孩子遇到困難、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責駡孩子,首先要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給予孩子愛和支持。如果孩子需要的話,再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思考解決辦法。

多跟孩子說這些話:

「如果你願意,我很樂意和你一起討論這件事。」

「對于目前的情況,你是怎麼看的?打算怎麼做?」

原復旦附中校長謝應平曾提到:

「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

做「顧問型家長」,拒絕包辦、控制,就是在「有所為,有所不為」中,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這樣的孩子,在人生中更會做選擇,並敢于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有主見、有魄力。

養育孩子,需要愛,更需要智慧。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學做「顧問型家長」,用理智與反思,戰勝焦慮和控制,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合作夥伴。

並承擔後果,他才能真正學會自我負責。

有了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意識,孩子就會開始有思考和行動,自驅力就產生了,不用別人督促,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自我激勵成為更好的自己。

2

在孩子需要時

能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或建議

當然,做「顧問型家長」,不是當甩手掌櫃、放任孩子,而是看時機、有策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夠提供有價值的資訊或建議。

孩子畢竟年齡小、認知不足、缺乏經驗,所以遇到事情或做選擇的時候會迷茫、犯錯,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各種選擇的利弊和可能導致的結果,但決定權還是交給孩子。

比如孩子假期裡想先玩兩天,把作業留著最後一天再做,家長可以幫孩子分析「先寫作業再玩」,和「最後一天再寫作業」兩種選擇分別會帶來的結果:

先寫作業再玩:任務完成了,玩的時候一身輕鬆;

最後一天再寫作業:首先前兩天可能會想到還有作業要完成,沒那麼暢快;等到最後一天再寫,要先考慮是否能寫完的問題,其次,如果寫不完可能需要熬夜完成,這又會導致睡不好,第二天上課很困沒精神。

然後告訴孩子,「你可以自己認真考慮一下,自己做選擇,到時候承擔相應的後果。」

也可以給孩子建議,但不強迫孩子一定按自己的建議來。

再比如在興趣班的選擇問題上,孩子認知有限,家長可以給孩子詳細全面地介紹一下各個興趣班的特點、利弊,孩子增加了認識,更能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做「顧問型家長」,教會孩子如何做選擇,比直接幫孩子做事、做決定可能難度更大,需要家長有耐心、有足夠豐富的見識和知識,因此家長也要保持學習,不斷成長。

除了在做選擇的事情上,當孩子遇到困難、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責駡孩子,首先要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給予孩子愛和支持。如果孩子需要的話,再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思考解決辦法。

多跟孩子說這些話:

「如果你願意,我很樂意和你一起討論這件事。」

「對于目前的情況,你是怎麼看的?打算怎麼做?」

原復旦附中校長謝應平曾提到:

「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

做「顧問型家長」,拒絕包辦、控制,就是在「有所為,有所不為」中,鍛煉孩子的獨立思考、分析判斷能力,這樣的孩子,在人生中更會做選擇,並敢于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有主見、有魄力。

養育孩子,需要愛,更需要智慧。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夠學做「顧問型家長」,用理智與反思,戰勝焦慮和控制,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合作夥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