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李玫瑾:反社會人格的孩子,基本都有這個特徵,父母如何教育?

青少年犯罪率不斷上升, 在我國, 14-25歲群體的犯罪, 在刑事案件中占比高達50%-70%。 在高智商犯罪中, 不少人都具有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並不是突然出現的, 很多都是在年少時期、孩童時期就有所體現。 當孩子有這類人格障礙的時候, 他會表現出一些特徵, 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及時教育。

那麼, 該如何去分辨這些特徵呢?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經提到過, 反社會人格的孩子, 基本都有一個特徵。

李玫瑾:反社會人格的孩子, 基本都有這個特徵

李玫瑾教授提到, 反社會人格者不一定都會犯罪, 這個群體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

就是高智商的人特別多。

這些人智商非常高, 但他們跟其他聰明人有著很大的不同:他們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 包括家庭、愛情、孩子等等。

有這種特徵的人, 未必會犯罪, 但是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具備這樣的反社會人格特徵,

那麼一定要及時教育, 因為這是一種精神疾病。

反社會人格障礙, 又被稱為無情型人格障礙、社會性病態, 具有高度攻擊性, 缺乏羞慚感。 哪怕做的事情違背道德和法律, 他們也不會產生負罪感。

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 不會被情感約束。 哪怕朋友、親友受到傷害, 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損, 他們將保持冷漠的態度。

此外, 這類人群的行為舉止容易受到偶然動機的驅使。 如果你阻礙了他的道路, 那麼你會成為他眼中的絆腳石, 至于如何處理, 就得看他是怎麼想的了。

反社會人格者, 在很多人眼中相當于一個「不定時炸彈」, 但是他們卻不認為自己跟常人有區別。

你可能認為這些人離我們很遙遠, 但實際上, 這類人格障礙的患病率是比較高的。

根據統計, 全世界有4%的人是反社會人格, 也就是說在100個人裡面, 可能就有4個人是漠視道德和法律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 反社會人格障礙者, 通常在童年、少年時期就會出現品行問題。

所以, 當孩子出現反社會人格的特點時, 不管是為了社會還是為了孩子本身以及家庭,

父母都要給予重視, 正確地教育他們。

想要教育, 必須得瞭解反社會人格出現的原因

要明確的是, 反社會人格的形成是先天遺傳+後天環境影響的結果。

首先, 在成長環境這方面。

有調查顯示, 反社會人格者大多有著相似的童年經歷,

例如曾經遭到情感剝奪、虐待等等。

也就是說, 童年的精神創傷、糟糕的家庭關係、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良的外部環境, 都對反社會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 反社會基因也會遺傳。

我們都知道, 性格受到了遺傳的影響, 而反社會人格作為一種人格障礙, 也是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的。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專家,曾經對1000對雙胞胎以及他們的孩子進行研究,其中500對雙胞胎為同卵,另外500對為異卵。

通過對比,科學家發現,遺傳了「好鬥」等反社會基因的孩子,經常表露出不良行為,哪怕他們的家庭是溫馨而幸福的。

在此之前,英國倫敦大學的特裡·莫菲教授,也曾對兒童的好鬥心理做出研究。

他花了26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紐西蘭的一千多名兒童,發現其中缺乏「MAOA基因」的孩子,成年後往往更加好鬥。

既然反社會人格如此「棘手」,那麼當孩子表現出相關特點時,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呢?雖然有點困難,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只是需要一些耐心。

孩子出現反社會人格特徵,父母如何教育

在前文提到的研究中,專家表示,雖然反社會人格的基因可能會遺傳給孩子,但是科學的治療和積極的教育,能夠幫助抑制這種基因帶來的遺傳影響。

「靠近孩子,讓他沒法做壞事」

李玫瑾教授在講解反社會人格的時候,分享過一個身邊發生的例子。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位民警為了更好地管理罪犯,專門去研究犯罪心理方面的知識,結果發現自家孩子就是反社會人格。

這位民警爸爸是怎麼做的呢?他辭掉了工作,每天陪著孩子一塊玩耍做事,幫孩子度過了危險期。

青春期是一個危險的階段,但是這位父親一直陪著孩子。李玫瑾教授說,這種方法非常好,孩子只要一干壞事,家長就說「我跟你一塊去,我幫你!」,讓他幹不成壞事。

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反社會人格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感到害怕,可是當孩子表現出相關特徵時,父母第一時間要做的,還是鎮定。

一方面,有些孩子撒謊、爭吵,並不就代表他就是反社會人格。草率地給孩子下定義,只會傷害到他們的心。

另一方面,確認孩子是反社會人格之後,也不要將他看成「未來的罪犯」,否則容易加劇孩子的惡劣情況。

當孩子表現出反社會人格的特徵,家長要予以重視,關心靠近孩子;同時要帶他們去專業的機構進行鑒定,不要耽誤治療時間,也不要用異樣和歧視的眼光看待孩子。

糖果媽媽暖心寄語:

以前,我們習慣于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學習、工作,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精神層面的問題,也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長大,但不是每個家庭的生活都能夠完美無缺。

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爸爸媽媽會面臨很多困難,也許是經濟方面,也許是孩子的性格、心理出了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既不能把過錯推到孩子身上,也不要因此跟家人無止境地爭吵,而是要關注到問題本身,積極、努力地去解決,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你平時會跟孩子談心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專家,曾經對1000對雙胞胎以及他們的孩子進行研究,其中500對雙胞胎為同卵,另外500對為異卵。

通過對比,科學家發現,遺傳了「好鬥」等反社會基因的孩子,經常表露出不良行為,哪怕他們的家庭是溫馨而幸福的。

在此之前,英國倫敦大學的特裡·莫菲教授,也曾對兒童的好鬥心理做出研究。

他花了26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紐西蘭的一千多名兒童,發現其中缺乏「MAOA基因」的孩子,成年後往往更加好鬥。

既然反社會人格如此「棘手」,那麼當孩子表現出相關特點時,家長該如何去引導呢?雖然有點困難,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只是需要一些耐心。

孩子出現反社會人格特徵,父母如何教育

在前文提到的研究中,專家表示,雖然反社會人格的基因可能會遺傳給孩子,但是科學的治療和積極的教育,能夠幫助抑制這種基因帶來的遺傳影響。

「靠近孩子,讓他沒法做壞事」

李玫瑾教授在講解反社會人格的時候,分享過一個身邊發生的例子。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一位民警為了更好地管理罪犯,專門去研究犯罪心理方面的知識,結果發現自家孩子就是反社會人格。

這位民警爸爸是怎麼做的呢?他辭掉了工作,每天陪著孩子一塊玩耍做事,幫孩子度過了危險期。

青春期是一個危險的階段,但是這位父親一直陪著孩子。李玫瑾教授說,這種方法非常好,孩子只要一干壞事,家長就說「我跟你一塊去,我幫你!」,讓他幹不成壞事。

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反社會人格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感到害怕,可是當孩子表現出相關特徵時,父母第一時間要做的,還是鎮定。

一方面,有些孩子撒謊、爭吵,並不就代表他就是反社會人格。草率地給孩子下定義,只會傷害到他們的心。

另一方面,確認孩子是反社會人格之後,也不要將他看成「未來的罪犯」,否則容易加劇孩子的惡劣情況。

當孩子表現出反社會人格的特徵,家長要予以重視,關心靠近孩子;同時要帶他們去專業的機構進行鑒定,不要耽誤治療時間,也不要用異樣和歧視的眼光看待孩子。

糖果媽媽暖心寄語:

以前,我們習慣于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學習、工作,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精神層面的問題,也更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長大,但不是每個家庭的生活都能夠完美無缺。

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爸爸媽媽會面臨很多困難,也許是經濟方面,也許是孩子的性格、心理出了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既不能把過錯推到孩子身上,也不要因此跟家人無止境地爭吵,而是要關注到問題本身,積極、努力地去解決,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你平時會跟孩子談心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