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行風光»正文

老爺爺買下70㎡水上小屋,過起悠閒自在的獨居生活,一住就是30年!

如果有一個機會, 讓你在未來的30年裡, 獨自生活在深山老林中荒無人煙的地方, 你會去嗎?可能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都不會有這種膽量和氣魄吧。

但一位老爺爺, 卻在一間湖面上的小屋中生活了30年, 並且至今為止都非常享受這種怡然自得的田園生活!

這是怎樣一位老人, 又是怎樣一個家呢?一起來看看吧~

「水上小屋」故事的開始

這位老人名叫馬克·霍布森(Mark·Hobson), 他來自加拿大,

是一位全職畫家, 同時也是這間水上小屋的擁有者。

水上小屋位于托菲諾的一處瀉湖中, 這裡人跡罕至, 一切都保留著自然最原本的純美。

屋舍建于一塊甲板上, 居住面積差不多有70㎡左右, 它靜靜地漂浮在湖面上, 雖然房屋看上去有些陳舊, 但實際上經過這麼多年的修繕和補充, 完全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老人仍記得在1991年8月, 第一次看到這間湖面小屋時, 立刻被它迷住,

仿佛在那一刻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當時的馬克還是公司的職員, 但幾個月後, 他便正式買下了這間水上小屋, 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熱愛的繪畫藝術中。

多年間, 馬克幾乎忘記了自己原本的生活方式, 在這處世外桃源裡, 朝聞鳥鳴聲, 夕觀落日影, 生活一派祥和寧靜。

轉眼三十餘年過去,他仍舊堅持著自己熱愛的繪畫、攝影,並以此為生。

與此同時,小屋的功能也在生活中不斷被完善,除了沒有網路、電視以外,它和一間陸地上的房子住起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水上小屋的「外甲板」

前面也說過,小屋建于一塊木質甲板上,它的存在不僅托起了整間小屋,也為馬克提供了一個空間充足的活動區域。

問起為什麼間小屋要建在水上而不是湖邊時,馬克說,他認為湖心要比湖邊的蚊蟲更少一些,同時也能避免林中走獸的侵擾,最關鍵的是,在湖心漂浮會讓人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寧靜感。

與此同時,在水上小屋的外甲板上,還有專門收納木材的地方,平日裡燒水、冬天取暖都要提前囤好木材,否則屋內會冰冷難耐。

至于甲板上的花槽、工具區和一些其他的生活設備,我們暫且留個懸念,放到文末再說,先來走進這間水上小屋的屋內看看。

水上小屋內一層空間

進入這間水上小屋後,你會發現室內就是那種傳統的美式木屋風。

一層主要是日常起居區,分佈著客廳、餐廳、廚房,以及浴室等主要生活空間。

一進門,最先接觸到的是一個小小的玄關,說是玄關,其實就是利用角落空間做的一個換鞋凳和掛衣架。

正對屋門的燃木爐和木材箱,是馬克過冬的關鍵,只要點燃爐子屋內就會變得暖融融的,同時還可以在上面燒水做飯。

進門左手邊是一個小型客廳,平時作為馬克的閱讀區,陽光從轉角的窗扇中照進屋內,讓小客廳顯得亮堂堂地。

客廳旁小書架上,共收納了4層的日記本,這些都是馬克在過去30年內寫的日記,以及在這密林中生活時的所見所想。

一樓剩餘的空間,除了餐廳和廚房的位置以外,還有另外一處副客廳,一張折疊沙發可以變成小床,供朋友留宿。

沒錯,雖然馬克是獨居,但假期的時候也會有朋友到訪,亦或是留宿,基本上廚房、多人位的餐桌和小床都是給他們準備的~

推開廚房旁邊貼滿照片的白色小門,便會去到家裡的浴室中,浴室中的洗澡水來源于屋頂收集過濾雨水的大桶,天氣好的時候太陽會把水溫曬地剛剛好。

很有趣的一個小設計是——馬克還在浴室外的地板上留出了一個小窗,掀開就能看到下面的湖水,他開玩笑地說:「有時候忘了住在水上,就掀開它看看」。

廚房內也有灶臺、水槽、冰箱在內的基本廚電,統統被嵌入到了櫥櫃中,同時各種瓶瓶罐罐收納整齊,讓小廚房顯得亂中有序。

馬克平時做飯儘量不用這個灶臺,因為會消耗丙烷等燃料,只是偶爾想改善改善伙食的時候,才會用灶臺做一頓大餐~

總之,一樓的空間基本上就是這樣,客餐廚一體式的設計營造出了一個寬敞的開放空間,再加上優秀的採光,完全不會有狹小逼仄的感覺。

水上小屋內二層空間

踏上盡頭的樓梯可以去到二樓,這間小屋的二樓除了承擔臥室功能外(僅有一張雙人床),其餘全部是馬克的工作區。

二樓的天花板上打開了一扇扇天窗,將自然光充分引入室內,一來能營造更加明亮的工作環境,二來即便白天不開燈,也不會讓屋子裡顯得昏暗。

馬克並未去遮掩房屋的這種木質結構,更為空間內增添了幾分田園風的質樸感。

他的工作臺,更是位于家中採光最好的一扇窗前,繪畫調色、裝裱作品都會在這裡進行。

馬克的維生手段

馬克生活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賣畫,他直言自己很窘迫,賺來的錢基本上只夠自己生存所需,但他直言這樣便足夠了。

能過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幹自己想幹的事兒,已經讓他樂在其中。

投入繪畫中的他總是會忘記時間,常常一幅畫畫完,才發現中間忘了停下來吃飯。

有時,他也會記錄一下落在屋簷的鳥兒、躍出水面的魚兒,或許一樓客廳旁,那一本本的日記,就是這樣寫滿的吧。

屋外甲板上的擴充功能區

前面我們也說到過,甲板除了是活動區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功能,這裡現在儼然已經被馬克當作了小庭院。

他會利用木桶、花槽養一些花花草草,同時也會種一些菜,照顧著這些花草,馬克的生活也變得豐富了許多。

而用來創作雕刻、維修房子的各種五金工具,則被他放在了屋外甲板另一側的戶外空間裡。

每次看著自己的「百寶箱」,馬克都會感到很欣慰,不由得讓我想起,我爸好像也對他的這些五金工具情有獨鍾。

屋外的一條走廊則完全被馬克當作了設備間和雜物間,這裡會收納一些不常用到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而這條走廊的盡頭,便是家裡的小廁所了!

沒錯,家裡的廁所就位于這1㎡左右的隔間中,由于常年在水上生活,角落的木板甚至已經有些發霉,馬克正計畫著日後修繕一番。

馬桶採用了房車中常用的堆肥式設計,可在其中加入鋸末和幹苔蘚之類的東西,收集箱基本上幾個月換一次,此時裡面早已形成了幹肥料,可以直接給植物上肥。

水上小屋的生活設備

想要去周邊小鎮採購食材、生活用品的話,馬克會開著自己的小船回到岸邊,回家時只要將它綁好在甲板上就OK。

而生活中的用水,基本上都來自于雨水和林中的小溪,收集雨水的桶有一定的過濾功能,可以用于洗澡、洗菜,喝水的話一般煮沸即可。

至于用電嘛,平時主要依靠這幾塊蓄電池,由于家裡沒有電視空調等設備,所以基本上就只有電燈、冰箱以及馬克的相機、電腦充電時會用到電,倒也足夠。

屋子上兩塊太陽能板,在天氣晴好時收集電能,實在緊急的情況下,馬克還有一臺汽油發電機,但不經常用就是了~

最後聊聊馬克的生活

在我看來,馬克不僅是一個繪畫藝術家,更是一位生活藝術家,他不僅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更有勇氣、有魄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實在讓我欽佩。

而或許這種不為物欲所拘束的生活,才更容易讓精神世界變得充實吧~你說呢?

生活一派祥和寧靜。

轉眼三十餘年過去,他仍舊堅持著自己熱愛的繪畫、攝影,並以此為生。

與此同時,小屋的功能也在生活中不斷被完善,除了沒有網路、電視以外,它和一間陸地上的房子住起來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水上小屋的「外甲板」

前面也說過,小屋建于一塊木質甲板上,它的存在不僅托起了整間小屋,也為馬克提供了一個空間充足的活動區域。

問起為什麼間小屋要建在水上而不是湖邊時,馬克說,他認為湖心要比湖邊的蚊蟲更少一些,同時也能避免林中走獸的侵擾,最關鍵的是,在湖心漂浮會讓人心裡有種說不出的寧靜感。

與此同時,在水上小屋的外甲板上,還有專門收納木材的地方,平日裡燒水、冬天取暖都要提前囤好木材,否則屋內會冰冷難耐。

至于甲板上的花槽、工具區和一些其他的生活設備,我們暫且留個懸念,放到文末再說,先來走進這間水上小屋的屋內看看。

水上小屋內一層空間

進入這間水上小屋後,你會發現室內就是那種傳統的美式木屋風。

一層主要是日常起居區,分佈著客廳、餐廳、廚房,以及浴室等主要生活空間。

一進門,最先接觸到的是一個小小的玄關,說是玄關,其實就是利用角落空間做的一個換鞋凳和掛衣架。

正對屋門的燃木爐和木材箱,是馬克過冬的關鍵,只要點燃爐子屋內就會變得暖融融的,同時還可以在上面燒水做飯。

進門左手邊是一個小型客廳,平時作為馬克的閱讀區,陽光從轉角的窗扇中照進屋內,讓小客廳顯得亮堂堂地。

客廳旁小書架上,共收納了4層的日記本,這些都是馬克在過去30年內寫的日記,以及在這密林中生活時的所見所想。

一樓剩餘的空間,除了餐廳和廚房的位置以外,還有另外一處副客廳,一張折疊沙發可以變成小床,供朋友留宿。

沒錯,雖然馬克是獨居,但假期的時候也會有朋友到訪,亦或是留宿,基本上廚房、多人位的餐桌和小床都是給他們準備的~

推開廚房旁邊貼滿照片的白色小門,便會去到家裡的浴室中,浴室中的洗澡水來源于屋頂收集過濾雨水的大桶,天氣好的時候太陽會把水溫曬地剛剛好。

很有趣的一個小設計是——馬克還在浴室外的地板上留出了一個小窗,掀開就能看到下面的湖水,他開玩笑地說:「有時候忘了住在水上,就掀開它看看」。

廚房內也有灶臺、水槽、冰箱在內的基本廚電,統統被嵌入到了櫥櫃中,同時各種瓶瓶罐罐收納整齊,讓小廚房顯得亂中有序。

馬克平時做飯儘量不用這個灶臺,因為會消耗丙烷等燃料,只是偶爾想改善改善伙食的時候,才會用灶臺做一頓大餐~

總之,一樓的空間基本上就是這樣,客餐廚一體式的設計營造出了一個寬敞的開放空間,再加上優秀的採光,完全不會有狹小逼仄的感覺。

水上小屋內二層空間

踏上盡頭的樓梯可以去到二樓,這間小屋的二樓除了承擔臥室功能外(僅有一張雙人床),其餘全部是馬克的工作區。

二樓的天花板上打開了一扇扇天窗,將自然光充分引入室內,一來能營造更加明亮的工作環境,二來即便白天不開燈,也不會讓屋子裡顯得昏暗。

馬克並未去遮掩房屋的這種木質結構,更為空間內增添了幾分田園風的質樸感。

他的工作臺,更是位于家中採光最好的一扇窗前,繪畫調色、裝裱作品都會在這裡進行。

馬克的維生手段

馬克生活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賣畫,他直言自己很窘迫,賺來的錢基本上只夠自己生存所需,但他直言這樣便足夠了。

能過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幹自己想幹的事兒,已經讓他樂在其中。

投入繪畫中的他總是會忘記時間,常常一幅畫畫完,才發現中間忘了停下來吃飯。

有時,他也會記錄一下落在屋簷的鳥兒、躍出水面的魚兒,或許一樓客廳旁,那一本本的日記,就是這樣寫滿的吧。

屋外甲板上的擴充功能區

前面我們也說到過,甲板除了是活動區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功能,這裡現在儼然已經被馬克當作了小庭院。

他會利用木桶、花槽養一些花花草草,同時也會種一些菜,照顧著這些花草,馬克的生活也變得豐富了許多。

而用來創作雕刻、維修房子的各種五金工具,則被他放在了屋外甲板另一側的戶外空間裡。

每次看著自己的「百寶箱」,馬克都會感到很欣慰,不由得讓我想起,我爸好像也對他的這些五金工具情有獨鍾。

屋外的一條走廊則完全被馬克當作了設備間和雜物間,這裡會收納一些不常用到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而這條走廊的盡頭,便是家裡的小廁所了!

沒錯,家裡的廁所就位于這1㎡左右的隔間中,由于常年在水上生活,角落的木板甚至已經有些發霉,馬克正計畫著日後修繕一番。

馬桶採用了房車中常用的堆肥式設計,可在其中加入鋸末和幹苔蘚之類的東西,收集箱基本上幾個月換一次,此時裡面早已形成了幹肥料,可以直接給植物上肥。

水上小屋的生活設備

想要去周邊小鎮採購食材、生活用品的話,馬克會開著自己的小船回到岸邊,回家時只要將它綁好在甲板上就OK。

而生活中的用水,基本上都來自于雨水和林中的小溪,收集雨水的桶有一定的過濾功能,可以用于洗澡、洗菜,喝水的話一般煮沸即可。

至于用電嘛,平時主要依靠這幾塊蓄電池,由于家裡沒有電視空調等設備,所以基本上就只有電燈、冰箱以及馬克的相機、電腦充電時會用到電,倒也足夠。

屋子上兩塊太陽能板,在天氣晴好時收集電能,實在緊急的情況下,馬克還有一臺汽油發電機,但不經常用就是了~

最後聊聊馬克的生活

在我看來,馬克不僅是一個繪畫藝術家,更是一位生活藝術家,他不僅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更有勇氣、有魄力改變自己的生活,實在讓我欽佩。

而或許這種不為物欲所拘束的生活,才更容易讓精神世界變得充實吧~你說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