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年養倆娃,我發現給孩子最好的「說教」,就是讓他去運動!

五一小長假, 天氣挺給力。 大家帶孩子出去玩了嗎?

對我家姐姐和弟弟來說, 毫無疑問, 這幾天在戶外玩瘋了。

風和日麗的假期, 帶上滑板車、籃球和長繩, 兩個寶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跟運動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哈哈, 瞧他倆, 嗨皮得很。

姐弟倆喜歡運動, 說實話我特別欣慰。 作為一個妥妥的資深體育達人, 我一直都認為, 運動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所以, 如果問我當媽七年來最值得推薦的養育經驗, 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告訴大家——

讓寶貝動起來吧!這是給孩子最好的「說教」!

1

說起來, 姐姐和弟弟的「運動生涯」可都不算短。 嬰兒時期爬小坡、滾小球這種已經是小兒科了, 他們出生開始就已經下水遊過泳, 坐在推車裡參加過親子馬拉松。 到目前為止, 兩個娃接觸過的體育專案包括了長跑、游泳、足球、籃球、網球、滑板、溜冰、輪滑、跆拳道、衝浪等等。 哈哈, 不算少吧?

對于運動, 我的態度是要把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融入我們的生命當中, 就像吃飯喝水那樣自然。 舉個例子, 姐弟兩人都是一歲不到就開始接觸游泳, 至今已經很多年了。 儘管早就學會了這項技能, 但我還是替他倆報了每週兩次的游泳課。

姐姐曾問我:「Mommy,

為什麼我都會遊了, 還是要上游泳課呢?」我告訴她, 這麼做是為了保持運動強度, 讓自己的體能始終線上。 畢竟, 游泳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學會怎麼遊, 更重要的是享受這項運動所帶來的快樂與收穫。

不是嗎?游泳對呼吸道特別有好處。 游著游著, 姐姐的鼻炎自己就痊癒了, 弟弟更是吃嘛嘛香, 身體倍棒。 可要是當初我們只滿足于「學會了」游泳卻沒有堅持, 這些好處就得不到了。 你說, 這是不是太可惜啦?

得益于從小就鍛煉, 兩個寶貝身體素質一直都不錯, 很少生病, 生長指標在同齡人中屬于偏上的水準。

有人說:「堅持運動是對健康最好的投資。 」不得不感歎, 這句話說得太有道理了!

2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孩子學業壓力那麼大, 有那麼多時間鍛煉嗎?」我的答案是——可以有, 也必須有呀~

其實, 姐弟倆除了學習, 課餘時間基本上就是四件事:閱讀、畫畫、運動和玩。 前兩件事, 一般可以充分利用晚上的時間;而後兩件事, 往往能夠合二為一, 以勞逸結合的方式安排好。

要問我為什麼如此重視孩子的運動?我仔細想了一下。

一方面, 從自身經歷來說, 我當運動員的那段生涯對我整個人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因此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樣能品嘗到鍛煉所帶來的「甜頭」;

而另一方面, 則因為在美國留學那幾年, 美國人那種全民皆體育的狂熱, 深深「刺激」到了我。 哈哈哈, 真的很雞血, 很「令人髮指」哦!

隨便舉幾個例子。

在國內,人們打招呼往往會說「吃了嗎」或是「今天天氣不錯」,可你猜老美怎麼說?「嘿,昨天晚上的球賽感覺怎麼樣?」嗯,這正是標準的美式日常嘮嗑開場白。

無論男女老少,任何一個美國人都對體育有一種謎之推崇。不管是人潮擁擠的大城市,還是悠閒慢節奏的小城鎮,隨時可以看到路邊的便道上,有人在跑步,有人在騎腳踏車鍛煉,甚至很多蹣跚學步的寶寶,都會在父母的帶領下進行簡單的鍛煉。

每到節假日或者週末,美國人更是全家出動,去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壘球、橄欖球、棒球、游泳、沙灘排球……內容豐富多彩,安排得滿滿當當。而有很多體育俱樂部,都是由居民自發組建、受政府支援的民間組織,卻絲毫不遜色于專業的機構。

可以說,美國人對體育運動的癡迷,深深根植于他們的國家文化中。在美國人心目中,體育一向是「精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優秀的學生,不一定會考高分,卻一定要體育成績突出;最出色的領導人,不一定要能歌善舞,卻一定是個運動達人。不信?看看「nerd」(書呆子)這個詞的由來唄,如果一個人只擅長學習,哪怕是學霸,在美國也是會被嘲笑的哦!

至于體育啟蒙方面,美國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對運動的興趣更為濃厚。大多數美國青少年兒童(包括亞裔)都散發著一種朝氣蓬勃的活力。而這種健康活躍的形象,跟從小就堅持戶外鍛煉不無關係。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些運動方面先進的別國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3

記得著名運動員姚明曾坦言:「在美國,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儘管我們現在也在努力,但還是落後了幾十年。」

實話實說,有對比才能發現差距。2019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全球首份「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報告」顯示,有80%-89%的中國孩子,未能達到「每天至少一小時運動量」的建議標準。

這一數據讓我震驚。我國青少年兒童運動不足的比例居然那麼高,情況真的不容樂觀。我們的孩子,在體育鍛煉方面亟待加強!

事實上,運動之于孩子的意義,遠不止體質增強這一個點。

拿姐姐和弟弟來說,通過戶外鍛煉所獲得的益處,我歸納總結了一下。

首先健康方面,姐弟倆目前視力都非常好,這跟他們喜歡運動也有關係。

美國眼科學會一項長達4年的跟蹤研究發現:

「每天2小時或每週10小時的戶外活動能有效降低近視發病率,且兒童每星期在戶外每多待一小時,他們近視的風險就會下降約2%。」

這是因為,眼球的發育離不開陽光的接觸。那些平時在戶外活動時間更長的孩子,沐浴陽光的機會越多,因此近視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第二個是性格方面,兩個寶貝變得更加獨立堅強、懂得堅持,不會遇到一點事兒就嬌氣抱怨。尤其是姐姐,自從去年參加了童子軍訓練營的活動之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進步非常明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的「堅毅測試」研究表明,具備「極度自律」、「極強的執行力」、「目標清晰」、「樂觀負責」、「不輕言放棄」、「樂于合作」等特質的孩子,往往會是人生贏家。而運動,正是在這些緯度磨練了孩子的品性,並最終塑造了他們完整的人格。

而美國另一項名為「零時體育計畫」的研究表明,運動有助于提升學習成績:

芝加哥一所中學,要求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之後上文化課。

開始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

結果發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一學期下來,晨跑這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規上體育課的學生高了10%。

為什麼「浪費」時間在科學的體育運動或者跑步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好的提升呢?

因為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都能夠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狀態。

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血管功能,改善代謝,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平衡能力,調節體脂,讓孩子更有活力。

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經常運動的孩子,整個狀態是那些整天宅在家的孩子無法比擬的。看看那種精氣神,便是讓寶貝堅持鍛煉的最好理由!

4

至于怎樣才能激發娃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好地「動」起來?哈哈,相信我,這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大機率是會乖乖配合大人的哦。

不過在這裡,我依然想給各位爸爸媽媽提供一些實用的小tips。畢竟,在運動這件事兒上,家長還是需要有的放矢做好引導。

首先是關于運動的時間,每天多少算夠呢?

按照我國最新版《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的要求,應該鼓勵孩子全天處于活躍狀態,「每天24h內的累計運動時間應至少達到180min」。

而6-17歲青少年兒童的活動時間,則可以參考WHO的標準,每天至少累計達到一小時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其次,我們可以將運動與孩子的興趣或潛力相結合,根據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規劃一兩個最適合寶貝的運動專案,專注發展。比如目前,姐姐在籃球方面表現出了更多的熱情,因此我也尊重她的意見,鼓勵她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儘管她是隊裡唯一的女將,但我們母女倆都感到很滿意。

當然啦,萬一寶貝對體育運動特別抗拒,那也沒關係呀,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腳踏大地、頭頂陽光,盡情跑起來就是收穫哦。

在我看來,運動的形式在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幫孩子樹立「運動有益」的意識,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我相信,這一切在潛移默化中,一定會帶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教育學大師蔡元培先生早就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生命在于運動。而一個宅在家的人,永遠不會知道鍛煉時分泌多巴胺的感覺,到底有多爽。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目前我國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正日益增加,教育部門最近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把運動納入了考察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范疇。

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開始。

我堅信,運動帶給孩子的幸福與圓滿,從來就不會讓我們失望!

隨便舉幾個例子。

在國內,人們打招呼往往會說「吃了嗎」或是「今天天氣不錯」,可你猜老美怎麼說?「嘿,昨天晚上的球賽感覺怎麼樣?」嗯,這正是標準的美式日常嘮嗑開場白。

無論男女老少,任何一個美國人都對體育有一種謎之推崇。不管是人潮擁擠的大城市,還是悠閒慢節奏的小城鎮,隨時可以看到路邊的便道上,有人在跑步,有人在騎腳踏車鍛煉,甚至很多蹣跚學步的寶寶,都會在父母的帶領下進行簡單的鍛煉。

每到節假日或者週末,美國人更是全家出動,去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壘球、橄欖球、棒球、游泳、沙灘排球……內容豐富多彩,安排得滿滿當當。而有很多體育俱樂部,都是由居民自發組建、受政府支援的民間組織,卻絲毫不遜色于專業的機構。

可以說,美國人對體育運動的癡迷,深深根植于他們的國家文化中。在美國人心目中,體育一向是「精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優秀的學生,不一定會考高分,卻一定要體育成績突出;最出色的領導人,不一定要能歌善舞,卻一定是個運動達人。不信?看看「nerd」(書呆子)這個詞的由來唄,如果一個人只擅長學習,哪怕是學霸,在美國也是會被嘲笑的哦!

至于體育啟蒙方面,美國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對運動的興趣更為濃厚。大多數美國青少年兒童(包括亞裔)都散發著一種朝氣蓬勃的活力。而這種健康活躍的形象,跟從小就堅持戶外鍛煉不無關係。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些運動方面先進的別國經驗,確實值得我們借鑒。

3

記得著名運動員姚明曾坦言:「在美國,體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儘管我們現在也在努力,但還是落後了幾十年。」

實話實說,有對比才能發現差距。2019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全球首份「青少年身體活動研究報告」顯示,有80%-89%的中國孩子,未能達到「每天至少一小時運動量」的建議標準。

這一數據讓我震驚。我國青少年兒童運動不足的比例居然那麼高,情況真的不容樂觀。我們的孩子,在體育鍛煉方面亟待加強!

事實上,運動之于孩子的意義,遠不止體質增強這一個點。

拿姐姐和弟弟來說,通過戶外鍛煉所獲得的益處,我歸納總結了一下。

首先健康方面,姐弟倆目前視力都非常好,這跟他們喜歡運動也有關係。

美國眼科學會一項長達4年的跟蹤研究發現:

「每天2小時或每週10小時的戶外活動能有效降低近視發病率,且兒童每星期在戶外每多待一小時,他們近視的風險就會下降約2%。」

這是因為,眼球的發育離不開陽光的接觸。那些平時在戶外活動時間更長的孩子,沐浴陽光的機會越多,因此近視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第二個是性格方面,兩個寶貝變得更加獨立堅強、懂得堅持,不會遇到一點事兒就嬌氣抱怨。尤其是姐姐,自從去年參加了童子軍訓練營的活動之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進步非常明顯。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Angela Duckworth的「堅毅測試」研究表明,具備「極度自律」、「極強的執行力」、「目標清晰」、「樂觀負責」、「不輕言放棄」、「樂于合作」等特質的孩子,往往會是人生贏家。而運動,正是在這些緯度磨練了孩子的品性,並最終塑造了他們完整的人格。

而美國另一項名為「零時體育計畫」的研究表明,運動有助于提升學習成績:

芝加哥一所中學,要求學生早七點到校跑步、做運動,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之後上文化課。

開始家長都反對,孩子本來就不願早起上學,再去操場跑幾圈,豈不一進教室就打瞌睡?

結果發現正好相反,學生反而更清醒,上課的氣氛好了,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一學期下來,晨跑這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規上體育課的學生高了10%。

為什麼「浪費」時間在科學的體育運動或者跑步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好的提升呢?

因為我們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都能夠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狀態。

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血管功能,改善代謝,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平衡能力,調節體脂,讓孩子更有活力。

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經常運動的孩子,整個狀態是那些整天宅在家的孩子無法比擬的。看看那種精氣神,便是讓寶貝堅持鍛煉的最好理由!

4

至于怎樣才能激發娃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好地「動」起來?哈哈,相信我,這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大機率是會乖乖配合大人的哦。

不過在這裡,我依然想給各位爸爸媽媽提供一些實用的小tips。畢竟,在運動這件事兒上,家長還是需要有的放矢做好引導。

首先是關于運動的時間,每天多少算夠呢?

按照我國最新版《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的要求,應該鼓勵孩子全天處于活躍狀態,「每天24h內的累計運動時間應至少達到180min」。

而6-17歲青少年兒童的活動時間,則可以參考WHO的標準,每天至少累計達到一小時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

其次,我們可以將運動與孩子的興趣或潛力相結合,根據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規劃一兩個最適合寶貝的運動專案,專注發展。比如目前,姐姐在籃球方面表現出了更多的熱情,因此我也尊重她的意見,鼓勵她參加了學校的籃球隊。儘管她是隊裡唯一的女將,但我們母女倆都感到很滿意。

當然啦,萬一寶貝對體育運動特別抗拒,那也沒關係呀,鼓勵他們走出家門,腳踏大地、頭頂陽光,盡情跑起來就是收穫哦。

在我看來,運動的形式在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幫孩子樹立「運動有益」的意識,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我相信,這一切在潛移默化中,一定會帶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教育學大師蔡元培先生早就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生命在于運動。而一個宅在家的人,永遠不會知道鍛煉時分泌多巴胺的感覺,到底有多爽。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目前我國對于體育的重視程度正日益增加,教育部門最近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把運動納入了考察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范疇。

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開始。

我堅信,運動帶給孩子的幸福與圓滿,從來就不會讓我們失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