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這樣對孩子說,爸爸這樣對孩子做,孩子成長最健康。

一位媽媽講過一件事:

兒子讀小學時, 邀請同學到家中玩。 兩人不小心把水杯弄倒, 水灑了一地。 兒子淡定地去廚房拿抹布。 同學卻顯得很緊張, 眼神閃躲, 充滿慌亂。 媽媽看見了, 安慰他:「沒事呀, 每個人都會犯錯的。 」這句話是她的口頭禪。 他說:「我好想住在你們家!」

原來, 在他自己的家, 如果有誰喝牛奶時, 不小心把牛奶擠了出來, 弄髒了衣服和地板, 媽媽一定會大聲呵斥:「你怎麼那麼不小心?就知道惹麻煩!」

家裡總是充滿了緊張、壓抑的氛圍。

令人心疼不已。

每一個孩子, 都渴望生活在和睦輕鬆的家庭氛圍中。

1

著有《優秀是這樣訓練出來的》等書籍的作者邁克爾·珀爾夫婦, 是美國家庭學校運動的先驅, 多年來致力于婚姻家庭問題的輔導事工。 他們曾做過一次問卷調查。

問75個孩子:

「你認為家庭什麼情況改變, 會讓你成為更快樂的人?」

很多孩子回答:

「如果媽媽不說爸爸的壞話,

我們就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

「作為媽媽來講, 我找不出她的任何錯誤, 可是當我想到我的媽媽, 我想到的是一位焦慮、煩躁的人, 她總是責備爸爸。 我不想做這樣的妻子、媽媽。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記得我是一個愛他們父親並且享受生活的人。 我結過婚, 又離了。 當我有一天在現任丈夫臉上, 看到曾出現在我父親臉上千百遍的失落神情時, 我內心的堤岸崩潰了:我就像我的媽媽。 」

媽媽的話影響著家庭氛圍的風向。 媽媽常對爸爸說責備的話, 抱怨爸爸, 批評爸爸, 爸爸媽媽不恩愛, 孩子的內心就會痛苦、壓抑。 孩子的身上也會烙上愛抱怨的印記。

如果媽媽常說鼓勵的話、誇獎的話、恩慈的話, 家中的氛圍就會充滿溫馨和諧,

孩子也會成為更快樂健康的孩子。

2

最近在一次家庭教育講座中, 被一個真實的故事感動了。

有位爸爸告訴媽媽, 星期五會有3對夫婦到他們家做客。 提前一周, 媽媽收拾整理房間, 打掃衛生。 週五當天, 更是忙上忙下, 買菜做飯, 擺好9道菜後, 安心等待客人的到來。

沒想到, 客人們遲遲未來。

打電話過去詢問, 才知道確實約好到他們家吃飯, 但不是這週五, 而是下週五!這麼大費周章, 居然搞錯了。 關鍵是, 下星期還得再重複一次!

這位媽媽有理由生氣、抱怨、指責, 可她沒有。

深呼吸後, 媽媽走去坐在爸爸的腿上, 摟著他的脖子, 親了他的臉一下, 說:「親愛的, 只有你這麼可愛的人, 才會把日期記錯!」

壓抑、緊張、沮喪的氛圍瞬間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輕鬆、和睦和甜蜜。

他們坐在桌邊, 點上蠟燭, 倒上紅酒。 孩子快速吃完飯躲進書房寫作業, 留給爸爸媽媽一頓豐盛的燭光晚餐和一個浪漫的夜晚。

他們的家庭, 始終充滿著輕鬆愉悅的氛圍, 孩子耳濡目染爸爸媽媽的恩愛, 內心充滿了安全感與自信心, 也充滿著對他人的善意與友好, 得以溫暖地成長。

猶太人有句箴言:才德的女子, 舌上有仁慈的法則。

媽媽這樣說, 是對爸爸的尊重與體諒。

不說抱怨與指責的話、多說甜蜜與誇獎的話的媽媽, 明白很多時候對錯不重要, 最重要的, 是家庭的和睦, 一家人的相親相愛。

3

網上有這樣一個紮心的公式:

婚前——男:掙錢;女:掙錢。

婚後——

男:掙錢。

女:掙錢+做飯+管孩子吃飯、睡覺、穿衣、洗澡+陪孩子玩+買菜+做飯+購物+督促孩子學習+接送課外班+參加孩子各種活動+孩子身高胖瘦心理健康教育+洗衣+搞家裡衛生+雙方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親戚朋友的噓寒問暖亂七八糟一大堆的雜事……

網友說:「別問女人為啥脾氣變得這麼暴躁, 要是有人替她幹這一堆事,估計也會很溫柔。」

爸爸主動承擔家事,主動體貼媽媽,是給媽媽最好的愛與呵護,是幫助媽媽遠離指責與抱怨的「良藥」。

記得剛開始沒有婆婆幫忙,獨自帶兩個孩子時,我常手忙腳亂,心情格外煩躁,總是忍不住發火。

有一天晚上,老公因為頭天熬夜加班,早早睡了。我在另一個房間哄兩個孩子睡覺,孩子們遲遲不睡,我生氣地呵斥,頓時開始了此起彼伏的大哭。

我崩潰極了。

正在這時,門開了,老公進來抱過大寶,哄她睡覺。大寶不再哭,小寶也在我懷裡安靜地吃奶。很快,兩個孩子睡著了。

我內心化作無限柔情與感動。

老公休假時,總是主動做飯。老公說:「你就做烘焙、果汁就可以,油煙傷皮膚。而且我不在家時,辛苦你了。」

出門時,老公負責抱孩子、管孩子,我負責穿得美美的幸福地笑。

家裡的大小事務,他都會操心。有時他打趣:「我就是操心的命,不過我心甘情願為我的三個寶貝操心。」

每一個媽媽,都需要爸爸的愛與理解。

爸爸這樣做,是對媽媽的疼惜與呵護。

主動承擔家庭責任、主動做家事、主動帶孩子的爸爸,能看到媽媽的辛苦,發自內心體貼媽媽,用愛滋潤與呵護著媽媽的心靈,成為家庭和睦最好的養分。

4

楊瀾在養育子女上很有智慧,兩個孩子被她教育得很好。

在兒子小時候,楊瀾給他講故事,講到上帝給所羅門一件禮物,所羅門要的是智慧。

她問兒子:「你要什麼?」

兒子說,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

楊瀾驚喜地誇兒子:「你比所羅門還厲害!」

她鼓勵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大聲誇獎孩子,孩子們犯錯也不呵斥與挖苦,讓孩子在被尊重與安全感中得到正確的引導。

楊瀾曾說:

「做媽媽不要太緊張,不要對孩子太苛求。抱怨和咆哮最傷孩子,即便當時把孩子壓制了下去,但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情緒。」

媽媽如何對孩子說話,決定著孩子性格的走向,成長的方向。

知乎一名網友,稱自己的爸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人。

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卻擠出各種各樣的時間陪她。

帶她去爬山,去野外捉蟲子,採集植物的種子和葉子,帶她種花,畫觀察日記,帶她一起打羽毛球、排球,學游泳,玩各種遊戲,比賽說繞口令,給她講古代的故事。

陪她一起滿手滿腳的畫畫,和她一起動手做拼圖、做娃娃。

她說:「童年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都像自帶金色濾鏡一樣美好。」

在父親的陪伴之中長大的孩子,有最幸福的童年,也受著最好的教育。

媽媽這樣對孩子說,爸爸這樣對孩子做,孩子成長最健康。

5

作家王怡在兒子書亞小的時候,兩人有過一段對話。王怡問坐在腿上的兒子:「爸爸的寶貝是誰?」

兒子說:「是書亞!」

王怡搖搖頭:「不對,爸爸的寶貝是媽媽。那媽媽的寶貝是誰?」

兒子這次聲音小點了,不敢確定地回答:「是書亞。」

王怡搖搖頭:「不對,媽媽的寶貝是爸爸。那爸爸媽媽的寶貝是誰?」

這下兒子非常確定,大聲、開心地喊出:「是書亞!」

王怡抱著兒子猛親一口:「對啦!」

最好的關係,就是爸爸的寶貝是媽媽,媽媽的寶貝是爸爸,爸爸媽媽的寶貝是孩子。

最好的家庭,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一起愛孩子。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生活在愛的氛圍裡,內心被愛充盈,也會長成愛的模樣。

正如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孩子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父母恩愛的家庭,孩子會有安全感,性格開朗樂觀,知道家庭關係的正確優先順序,將來也帶著這樣的模式進入自己的婚姻中,更會創造與獲得幸福。

父母用心愛孩子的家庭,孩子會有價值感,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被全心呵護與珍惜,孩子會擁有與人交往的智慧,面對挫折的逆商,面對世界的勇氣與信心。

媽媽會說鼓勵的話,爸爸會主動做事,是家庭最美的模樣。

一家人相親相愛,家庭氛圍和睦溫暖,是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要是有人替她幹這一堆事,估計也會很溫柔。」

爸爸主動承擔家事,主動體貼媽媽,是給媽媽最好的愛與呵護,是幫助媽媽遠離指責與抱怨的「良藥」。

記得剛開始沒有婆婆幫忙,獨自帶兩個孩子時,我常手忙腳亂,心情格外煩躁,總是忍不住發火。

有一天晚上,老公因為頭天熬夜加班,早早睡了。我在另一個房間哄兩個孩子睡覺,孩子們遲遲不睡,我生氣地呵斥,頓時開始了此起彼伏的大哭。

我崩潰極了。

正在這時,門開了,老公進來抱過大寶,哄她睡覺。大寶不再哭,小寶也在我懷裡安靜地吃奶。很快,兩個孩子睡著了。

我內心化作無限柔情與感動。

老公休假時,總是主動做飯。老公說:「你就做烘焙、果汁就可以,油煙傷皮膚。而且我不在家時,辛苦你了。」

出門時,老公負責抱孩子、管孩子,我負責穿得美美的幸福地笑。

家裡的大小事務,他都會操心。有時他打趣:「我就是操心的命,不過我心甘情願為我的三個寶貝操心。」

每一個媽媽,都需要爸爸的愛與理解。

爸爸這樣做,是對媽媽的疼惜與呵護。

主動承擔家庭責任、主動做家事、主動帶孩子的爸爸,能看到媽媽的辛苦,發自內心體貼媽媽,用愛滋潤與呵護著媽媽的心靈,成為家庭和睦最好的養分。

4

楊瀾在養育子女上很有智慧,兩個孩子被她教育得很好。

在兒子小時候,楊瀾給他講故事,講到上帝給所羅門一件禮物,所羅門要的是智慧。

她問兒子:「你要什麼?」

兒子說,他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都健康。

楊瀾驚喜地誇兒子:「你比所羅門還厲害!」

她鼓勵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大聲誇獎孩子,孩子們犯錯也不呵斥與挖苦,讓孩子在被尊重與安全感中得到正確的引導。

楊瀾曾說:

「做媽媽不要太緊張,不要對孩子太苛求。抱怨和咆哮最傷孩子,即便當時把孩子壓制了下去,但孩子將來也會用同樣的方式表達情緒。」

媽媽如何對孩子說話,決定著孩子性格的走向,成長的方向。

知乎一名網友,稱自己的爸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人。

爸爸工作一直很忙,卻擠出各種各樣的時間陪她。

帶她去爬山,去野外捉蟲子,採集植物的種子和葉子,帶她種花,畫觀察日記,帶她一起打羽毛球、排球,學游泳,玩各種遊戲,比賽說繞口令,給她講古代的故事。

陪她一起滿手滿腳的畫畫,和她一起動手做拼圖、做娃娃。

她說:「童年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都像自帶金色濾鏡一樣美好。」

在父親的陪伴之中長大的孩子,有最幸福的童年,也受著最好的教育。

媽媽這樣對孩子說,爸爸這樣對孩子做,孩子成長最健康。

5

作家王怡在兒子書亞小的時候,兩人有過一段對話。王怡問坐在腿上的兒子:「爸爸的寶貝是誰?」

兒子說:「是書亞!」

王怡搖搖頭:「不對,爸爸的寶貝是媽媽。那媽媽的寶貝是誰?」

兒子這次聲音小點了,不敢確定地回答:「是書亞。」

王怡搖搖頭:「不對,媽媽的寶貝是爸爸。那爸爸媽媽的寶貝是誰?」

這下兒子非常確定,大聲、開心地喊出:「是書亞!」

王怡抱著兒子猛親一口:「對啦!」

最好的關係,就是爸爸的寶貝是媽媽,媽媽的寶貝是爸爸,爸爸媽媽的寶貝是孩子。

最好的家庭,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一起愛孩子。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從小生活在愛的氛圍裡,內心被愛充盈,也會長成愛的模樣。

正如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

「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孩子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父母恩愛的家庭,孩子會有安全感,性格開朗樂觀,知道家庭關係的正確優先順序,將來也帶著這樣的模式進入自己的婚姻中,更會創造與獲得幸福。

父母用心愛孩子的家庭,孩子會有價值感,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被全心呵護與珍惜,孩子會擁有與人交往的智慧,面對挫折的逆商,面對世界的勇氣與信心。

媽媽會說鼓勵的話,爸爸會主動做事,是家庭最美的模樣。

一家人相親相愛,家庭氛圍和睦溫暖,是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