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作為東帝汶科學傳播工具的動畫

本期“科學傳播人”為大家譯介的佳作是Chris McGillion於2017年4月發表在《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上的《作為東帝汶科學傳播工具的動畫》(Animation as a sciencecommunication tool in Timor-Leste)一文。

作者Chris McGillion 是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傳播與創意產業(Communication and CreativeIndustries)學院的一位高級講師。 目前他正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University )攻讀農業傳播方向的博士學位。 他關於動畫在東帝汶農業傳播方面的研究正是他博士研究的一部分。 Chris McGillion曾擔任《悉尼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的評論版編輯, 還為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多家報紙和雜誌供稿。

(作者簡介詳見連結:https://arts-ed.csu.edu.au/schools/communication-creative-industries/staff/profiles/academic-staff/c-mcgillion)

研究背景:難以開展的資訊傳播

作者此項研究是在農業技術水準相對落後、農作物產量相對較低的東帝汶展開的,

他想要尋求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經濟收入的方法。

東帝汶位於印尼群島最東邊, 不到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約有一百二十萬人在此生活, 其中, 七成是依靠簡單的刀耕火種方式生存的農民。 農民們耕種的是一般的農作物, 產量非常低。 當地人知道改變目前的種植結構和方法能夠提高產量, 但想要獲得這些新的培育方式, 首先需要解決當地的資訊傳播問題。

作者在本文中指出了三個阻礙當地資訊流通的問題:首先, 東帝汶缺乏一個全面的傳播農業技術進步資訊的體系, 農民們獲得農業資訊往往依靠每村一個的農業資訊拓展官(agricultural extensionofficer)。 這些拓展官對於新的農業知識和技術也無從瞭解。

其次, 儘管大部分人使用當地官方語言——德頓語, 但還有一部分人使用自己地區的語言。 除了官方語言, 還有16種語言在東帝汶被廣泛使用。 最後, 東帝汶的文盲率非常高, 據2015年的統計資料, 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高達36%。

缺乏統一的語言、受教育程度偏低使得資訊難以得到廣泛傳播。

動畫:有效的傳播工具

針對東帝汶這樣的傳播困境, 作者認為以語言和文字為載體的資訊傳播難以開展, 但以動畫為載體的資訊傳播或許可以打破這一困頓局面。

作者在本研究中指的“動畫”是通過描畫人物即僅僅通過人物的行為和移動來講述故事的形式。 作者承認, 靜態的文字、圖表的確能夠增加信息量,

但前提是受眾有能力“讀”懂他們, 在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地區, 受眾們讀取文字的能力會受到限制, 但這一問題可以由動畫來解決。

動畫能夠通過動態的、形象化的資訊説明受眾相對容易地理解資訊, 同時還能夠加入一些娛樂元素, 吸引並維持受眾對內容的興趣。 作者也提到視頻傳播的效果, 他認為視頻提供了太多額外的資訊, 受眾容易受到視頻中“演員”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以及場景的影響, 從而降低其對主要資訊的關注度和接收度。 相比視頻, 動畫的另一個優勢是更方便傳輸和散佈。

作者和其四個學生一起製作將要用於試驗的動畫。 由於這四位同學幾乎沒有農村生活和農業勞作的經歷, 第一次製作的動畫顯得過於理想化,

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鏈。 作者適當地向他的學生介紹了東帝汶農業生產的情況, 經過不斷修改, 最終形成了將要投放到農民中的動畫。

作者認為此類動畫有三個重點需要凸顯:其一, 對東帝汶人的尊重以及對女性在農業生產中重要作用的肯定;其二, 動畫需要抓住受眾們的注意力, 快節奏地呈現東帝汶農民真實的農業勞作情景, 同時要帶有一定的幽默感;其三, 為了保證資訊能被更多的受眾理解, 動畫需要關注“動作”而非“言語交流”。 通過這三點, 作者希望動畫能夠對傳播農業知識產生良好的效果。

動畫傳播在東帝汶的效果

ChrisMcGillion團隊製作的動畫一共有四小集, 每集一分鐘, 他們想要傳遞的主要資訊取材於一本農業種植指南。

這部動畫描畫的是一個男性農民因為自己的莊稼產量不如鄰居女性農民家高而感到十分苦悶, 女性農民就將自己的種植結構以及如何進行播種、施肥、除雜草等一系列知識教給男性農民。 之後這位男性農民據此操作, 也迎來了自己的豐收季。 最後一集是關於種植技術的總結。

動畫播出後作者並未獲得來自農民們的直接效果評價, 因為很多農民不識字, 開展問卷調查的難度較大, 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也比較大。 作者是在之後的採訪中瞭解到自己設計的動畫在農民中的傳播效果。 作者瞭解到動畫在農民中很受歡迎, 他們認為動畫比視頻教學更容易理解, 展示的效果也更好。

作者通過之後的研究和效果調查,得出結論:動畫對於受教育程度偏低地區的受眾而言,能夠形象化地呈現資訊,更加適合當地受眾。同時,作者也指出很多東帝汶農民使用的手機還不具備動畫播放的功能,並且當地的農業資訊拓展官對於如何通過動畫指導農民培育農作物的水準還有待提高,這兩點都限制了動畫的傳播和其產生的實用價值。

中國的動畫科學傳播實踐

在Chris McGillion的研究中,動畫能夠幫助東帝汶農民更加有效地理解農業知識,縮小農民與專業科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能夠降低受眾對科學知識理解的難度,加強科學傳播的效果。我國也有很多動畫、短視頻類的科學傳播實踐。比如,2014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制作的原創類科普節目《美麗化學》。

《美麗化學》包括“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兩部分,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展現獨特的化學之美。在“化學反應”部分,影片使用最新的4k高清攝影機捕捉化學反應中的繽紛色彩和微妙細節。在“化學結構”部分,則使用先進的三維電腦動畫和互動技術,展示近年來在《自然》和《科學》等國際知名期刊中報導的化學結構。

《美麗化學》的專案負責人在接受果殼網“科學人”專訪時表示,拍攝《美麗化學》的初衷是要為公眾展現不一樣的化學,改變公眾認為化學是“有毒”、“難聞”並會帶來“污染”的刻板印象,讓公眾看到它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另一面。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大眾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吸引大家瞭解化學、學習化學。

除此以外,目前我國既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的動畫科普視頻,説明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建立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也有旨在破除謠言、揭露真相的生活科普動畫,比如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上的科普動漫短視頻、各大衛視的謠言澄清視頻等;還有意圖向所有人傳遞科研圈裡的新鮮事並解答讀者提出的與科學有關的生活問題的有益嘗試,如果殼最新推出的“果然知道了”欄目。可以說,以動畫為起點、基於圖文結合邏輯的傳播方式,已經成為新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語】

當我們談及科學、技術時,通常下意識地用“專業”、“晦澀”、“高深”、“不接地氣”等詞語來形容,似乎它們遙不可及。而科學傳播的意義則在於減輕大眾對科學的畏懼感,打破科學的神秘感,縮小大眾和科學之間的距離,讓科學不僅應用於日常生活更走進我們的心裡。人類的生活需要“詩和遠方”的人文色彩,也需要富有邏輯的科學理性,科學傳播的魅力就在於,能將科學性的事物通過我們更容易接受的充滿人文色彩的方式展現出來。動畫即是一項重要嘗試。

動畫憑藉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正在成為新媒體時代科學傳播的一大有力工具。雖然目前我國還未能生產出可以與BBC、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y相媲美的科學動畫作品,但前景光明,長路漫漫猶可期。

原文:Mcgillion,C. (2017). Animation as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tool in timor-leste. Science Communication, 39(2), 278-285.

文中動畫視頻連結:https://vimeo.com/109073628

作者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徐雅倩

審閱 | 金兼斌,江蘇佳

編輯 | 施文荻

作者通過之後的研究和效果調查,得出結論:動畫對於受教育程度偏低地區的受眾而言,能夠形象化地呈現資訊,更加適合當地受眾。同時,作者也指出很多東帝汶農民使用的手機還不具備動畫播放的功能,並且當地的農業資訊拓展官對於如何通過動畫指導農民培育農作物的水準還有待提高,這兩點都限制了動畫的傳播和其產生的實用價值。

中國的動畫科學傳播實踐

在Chris McGillion的研究中,動畫能夠幫助東帝汶農民更加有效地理解農業知識,縮小農民與專業科學知識之間的距離。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能夠降低受眾對科學知識理解的難度,加強科學傳播的效果。我國也有很多動畫、短視頻類的科學傳播實踐。比如,2014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制作的原創類科普節目《美麗化學》。

《美麗化學》包括“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兩部分,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展現獨特的化學之美。在“化學反應”部分,影片使用最新的4k高清攝影機捕捉化學反應中的繽紛色彩和微妙細節。在“化學結構”部分,則使用先進的三維電腦動畫和互動技術,展示近年來在《自然》和《科學》等國際知名期刊中報導的化學結構。

《美麗化學》的專案負責人在接受果殼網“科學人”專訪時表示,拍攝《美麗化學》的初衷是要為公眾展現不一樣的化學,改變公眾認為化學是“有毒”、“難聞”並會帶來“污染”的刻板印象,讓公眾看到它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另一面。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大眾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吸引大家瞭解化學、學習化學。

除此以外,目前我國既有專門為中小學生製作的動畫科普視頻,説明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建立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也有旨在破除謠言、揭露真相的生活科普動畫,比如中國數字科技館網站上的科普動漫短視頻、各大衛視的謠言澄清視頻等;還有意圖向所有人傳遞科研圈裡的新鮮事並解答讀者提出的與科學有關的生活問題的有益嘗試,如果殼最新推出的“果然知道了”欄目。可以說,以動畫為起點、基於圖文結合邏輯的傳播方式,已經成為新媒體環境下科學傳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語】

當我們談及科學、技術時,通常下意識地用“專業”、“晦澀”、“高深”、“不接地氣”等詞語來形容,似乎它們遙不可及。而科學傳播的意義則在於減輕大眾對科學的畏懼感,打破科學的神秘感,縮小大眾和科學之間的距離,讓科學不僅應用於日常生活更走進我們的心裡。人類的生活需要“詩和遠方”的人文色彩,也需要富有邏輯的科學理性,科學傳播的魅力就在於,能將科學性的事物通過我們更容易接受的充滿人文色彩的方式展現出來。動畫即是一項重要嘗試。

動畫憑藉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正在成為新媒體時代科學傳播的一大有力工具。雖然目前我國還未能生產出可以與BBC、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y相媲美的科學動畫作品,但前景光明,長路漫漫猶可期。

原文:Mcgillion,C. (2017). Animation as a science communication tool in timor-leste. Science Communication, 39(2), 278-285.

文中動畫視頻連結:https://vimeo.com/109073628

作者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徐雅倩

審閱 | 金兼斌,江蘇佳

編輯 | 施文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