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散文:《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作者:劉明

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

文/劉明

三國時期, 漢中無疑成為魏蜀兩國爭奪的戰略要地。 魏國若取得漢中, 即可向南攻取成都, 滅了蜀漢政權。 一旦蜀漢政權被滅, 魏國就可以從上游往下進攻吳國。 那麼吳國賴以圖存的長江天險就不復存在, 魏國統一全國的目的就可以實現了。 同樣, 蜀漢以益州為治轄範圍, 漢中無疑是其北面門戶。 一旦漢中失落, 整個益州無險可憑, 隨時都有被魏國吞沒的危險。 當年曹操迫使漢中張魯投降後, 劉備親自率領軍隊, 拼命與曹操爭奪漢中, 就是這個原因。

漢中爭奪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開始至建安二十年(219年)5月結束,

斷斷續續, 反復爭奪, 持續了將近兩年之久。 曹軍陣亡了夏侯淵、趙顒等將領, 損失很大。 而劉備方兵力不足, 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 可見這場爭奪戰, 劉備是舉全國之力而戰。 最後, 戰爭以劉備的勝利而結束。 7月, 劉備在漢中稱漢中王。 隨後, 劉備班師回成都。 在考慮漢中守將時, 所有人都認為非張飛莫屬, 張飛本人也認為是自己, 並做好了留守漢中的準備, 但出人意料的是劉備提拔了當時還是雜牌軍的牙門將軍魏延。

公平地說, 劉備在治國, 軍事方面能力一般, 但在識人用人方面卻非常人能及。 漢中與荊州, 對蜀漢政權非常重要。 荊州, 在今天的湖北, 赤壁之戰後劉備派關羽鎮守,

拒防曹操, 兼防孫權。 而漢中, 則是從曹操名下虎口奪食而得, 漢中是蜀地的“咽喉”, 無漢中則無蜀國。 因其重要的戰略位置,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比荊州還重要, 因為當時蜀漢政權採取“北拒曹操, 南和孫權”的政策, 孫權不是真正的對手, 只是潛在的敵人, 而曹魏才是真正的敵對關係, 而且曹魏政權勢力龐大, 國力雄厚, 隨時有進攻的可能和力量。 劉備選擇魏延鎮守漢中, 可謂慧眼識珠, 後來的事實, 也證明了劉備的識人善用。

魏延坐鎮漢中後, 首先在軍事上整兵礪馬, 修築週邊要塞, 構建“錯守諸圍”戰略。 所謂“錯守諸圍”戰略, 就是在洋縣的興勢山(今漢王山)建“興勢圍”, 主要防範儻駱道進攻之敵。 在黃金戍(今洋縣酉水鄉城山梁)建“黃金圍”,

主要防範子午道進攻之敵。 230年曹真伐蜀時, 諸葛亮進駐洋縣龍亭, 在龍亭又建了“赤板圍”, 以最近的距離策應“興勢圍”和“黃金圍”。 這些“圍”類似今天的碉堡, 在這些“圍”之間設立大大小小的軍事防守點, 遙相呼應, 為第一道防線;在勉縣修築了漢城(今勉縣定軍山以東元山一代)和城固修築了樂城(今城固小河口), 互為掎角, 並且為前線諸“圍”提供支援。 漢城主要支援勉縣(沔陽)褒城及北邊的箕穀;樂城主要支援洋縣的“興勢圍”和“黃金圍”, 此為第二道防線;以南鄭城廓為第三道防線。 魏延的這套防禦體系, 歷史上被稱為“錯守諸圍”, 總的思想就是“依靠週邊據點拒敵於國門之外”。

其次在執政上利用“軍屯”和移民來恢復漢中的經濟。

曹操敗走時, 將漢中所有的錢財洗劫一空, “公軍入南鄭, 盡得魯府庫珍寶”, 同時把漢中的人口全部轉移到鄴城、長安等地, “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漢中從一個富庶的樂土變成了貧困荒涼之地。 魏延要修築“諸圍”, 要人, 要糧, 軍隊也要吃飯, 於是魏延就實現“軍屯”和移民政策, 這些措施很快恢復了漢中經濟, 有力地支持了“錯守諸圍”戰略的建設。

魏延的“錯守諸圍”積極防禦戰略, 使漢中的防務固若金湯。 穩定了十年, 經濟得以發展。 為諸葛亮北伐提供了穩固的戰略後方。

230年七月, 曹魏大將軍曹真率主力軍改為由子午道進發;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從漢水而上, 欲與曹真軍會師漢中;張郃從褒斜道進兵, 直指漢中。

曹軍的前鋒夏侯霸先大軍一步, 進至洋縣興勢圍, 在與蜀軍的交戰中陷入不利(我現在還沒有搞明白, 從子午道進軍怎麼會跑到興勢山來, 應該在黃金圍)。 因蜀地艱險, 又遇上了三十天的大雨, 棧道斷絕, 曹真不得已撤退了。 魏延、吳壹進軍陽溪大破郭淮和費曜, 取得了防守反擊的勝利 。 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 第一次發揮作用。

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真正發揮作用, 是244年的興勢山之戰。 當時, 諸葛亮、魏延都已過世, 但駐守漢中的王平依然堅持魏延“錯守諸圍”的戰略, 命令劉敏在興勢山堅守, 最終打敗曹爽的10萬大軍, 取得了興勢山防禦戰的全面勝利, 曹爽逃回長安時兵力損失三分之二, 騾馬驢牛幾乎全部死傷, 魏國國力大減。

景耀元年,西元258年,蜀漢大將軍姜維提出一個與魏延、諸葛亮、王平時代截然不同的漢中防禦新策略。薑維認為漢中週邊有很多據點屯守著重兵,雖能自保,但無法機動,對魏軍造成不了大的殺傷。如果放棄這些據點,把敵人引入漢中平原,依靠漢城、樂城堅守,再把陽安關關住,敵人攻關不克,糧草跟不上必然要退軍,這時候派機動兵力,可以一舉消滅敵人。薑維這套戰略,歷史上叫“斂兵聚穀”戰法,按今天來講就是八個字:“誘敵深入,甕中捉鼈”。

放棄了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薑維的“斂兵聚穀”戰法,最終導致了漢中的丟失。薑維的“斂兵聚谷”就是集中機動兵力,自由靈活地圈住敵人並給予打擊,是利用漢中盆地作戰場,用運動戰的辦法消滅敵人。不過,這種方法需要各方面配合,第一條,漢城、樂城必須頂住魏國的進攻,不然無法給敵人持續的消耗;第二條,陽安關必須守住,不然敵軍就會蜂擁入川;第三條,還要有一支足夠數量的機動部隊給予敵人打擊。滿足前兩條,西川無憂,三條都滿足,可全殲敵軍!可惜後來戰事中陽安關的守將出了一個叛徒蔣舒,陽安關丟失,蜀漢危及。薑維無奈放棄漢中,退守劍閣,死死堵住鐘會。此時,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直逼成都,蜀漢投降。假如當初姜維不放棄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固守秦嶺山險,實兵防守,魏國即使兵力再多,秦嶺險要的地形,他們無法進入漢中盆地。進不了漢中,蜀漢政權也不會那麼快被消滅。這從側面反映了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劉明

劉明,男、漢族、高中文化、陝西省洋縣茅坪人,出生於1967年3月。作者多年來一直堅持寫作,先後在《民間》、《漢江》、《鹮鄉》、《華陽詩社》、《淺海文苑》等雜誌、平臺上發表詩詞、散文、小說作品多篇,現作者為漢中民間協會成員,華陽農家詩社社長,著有古體詩詞集《相思鳥》及散文小說集《花瓷碗》等。

景耀元年,西元258年,蜀漢大將軍姜維提出一個與魏延、諸葛亮、王平時代截然不同的漢中防禦新策略。薑維認為漢中週邊有很多據點屯守著重兵,雖能自保,但無法機動,對魏軍造成不了大的殺傷。如果放棄這些據點,把敵人引入漢中平原,依靠漢城、樂城堅守,再把陽安關關住,敵人攻關不克,糧草跟不上必然要退軍,這時候派機動兵力,可以一舉消滅敵人。薑維這套戰略,歷史上叫“斂兵聚穀”戰法,按今天來講就是八個字:“誘敵深入,甕中捉鼈”。

放棄了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薑維的“斂兵聚穀”戰法,最終導致了漢中的丟失。薑維的“斂兵聚谷”就是集中機動兵力,自由靈活地圈住敵人並給予打擊,是利用漢中盆地作戰場,用運動戰的辦法消滅敵人。不過,這種方法需要各方面配合,第一條,漢城、樂城必須頂住魏國的進攻,不然無法給敵人持續的消耗;第二條,陽安關必須守住,不然敵軍就會蜂擁入川;第三條,還要有一支足夠數量的機動部隊給予敵人打擊。滿足前兩條,西川無憂,三條都滿足,可全殲敵軍!可惜後來戰事中陽安關的守將出了一個叛徒蔣舒,陽安關丟失,蜀漢危及。薑維無奈放棄漢中,退守劍閣,死死堵住鐘會。此時,鄧艾偷渡陰平成功,直逼成都,蜀漢投降。假如當初姜維不放棄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固守秦嶺山險,實兵防守,魏國即使兵力再多,秦嶺險要的地形,他們無法進入漢中盆地。進不了漢中,蜀漢政權也不會那麼快被消滅。這從側面反映了魏延的“錯守諸圍”戰略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劉明

劉明,男、漢族、高中文化、陝西省洋縣茅坪人,出生於1967年3月。作者多年來一直堅持寫作,先後在《民間》、《漢江》、《鹮鄉》、《華陽詩社》、《淺海文苑》等雜誌、平臺上發表詩詞、散文、小說作品多篇,現作者為漢中民間協會成員,華陽農家詩社社長,著有古體詩詞集《相思鳥》及散文小說集《花瓷碗》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