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我軍急需攻堅重裝備,哈爾濱軍工廠靠土法上馬,製造出“土坦克”


解放戰爭初期, 由於攻堅武器缺乏, 即使如此簡陋工事我軍也難以攻取

1947年7月, 隨著東北我軍夏季攻勢的全面展開, 我軍在攻堅戰鬥中缺乏一種既能壓制敵人機槍火力, 又能在移動中接近敵人工事的裝備弱點暴露無疑。 本來, 就這類裝備來說坦克裝甲車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限於當時的條件, 我軍手裡只有極少數坦克裝甲車, 還多半分佈在後方學校等非作戰部隊。 所以對於前線部隊來說這是遠水不解近渴。

但是, 戰爭是不管你缺什麼就不打什麼仗的。 很快, 前線部隊的缺武器的呼聲越來越高。

直到驚動了我軍高層, 我軍高層在仔細考慮之後便將解決這個難題的任務下達給了哈爾濱軍工廠。


八路軍時代用桌子和棉被做成的土坦克

最開始, 哈爾濱軍工廠打算利用原關東軍裝甲車修理廠和發動機修理廠遺留下來的設備物資造一批正規一點的裝甲車完成這個任務。 但是不久以後發現, 這兩個廠在日本投降的時候被破壞的過於嚴重, 眼下造點爆破筒, 迫擊炮彈還湊合, 要是真的造裝甲車根本行不通。

不過困難是難不倒我們的軍工人員的, 既然造真的裝甲車不行, 他們就別開思路。 他們想起抗戰期間八路軍曾經用棉被和八仙桌做成"土坦克"用來進攻日軍碉堡的例子, 眼下他們手裡的材料可比八路軍那會強多了,

能不能做成一個加強版的"土坦克"呢?


隨著裝備的改善, 我軍終於用上了真正的坦克

說做就做, 他們找來閒置不用的鍋爐鋼板, 然後在中長鐵路附屬的三十六棚鐵路工廠就大張旗鼓的幹了起來。 很快, 一輛可以容納一名士兵並安裝有機槍的樣車就生產了出來, 經過實彈射擊, 這種"土坦克"可以在十米距離抵擋38式步槍的射擊, 完全可以達到在近距離掩護爆破手對敵人工事進行爆破的行動。


解放戰爭中城市攻堅戰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 這種"土坦克"和八路軍時代的"土坦克"一樣沒有動力, 只能人工推著前後左右移動。 不過好在當時要求也不高, 這樣已經滿足了當時前線的急需, 所以軍工廠很快安排了批量生產,

短短一個月就有18輛交付了部隊。 正好這時我軍對國民黨展開秋季攻勢, 戰士們再也不用發愁進攻敵人工事缺乏掩護了, 從而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