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腹隱痛一個月,35歲男士竟被查出胃癌!學會這3招,是胃癌防治的關鍵!

案例:

35歲的王先生上腹部有隱痛1個月了, 去醫院檢查後, 結果胃鏡檢查提示胃癌。 幸運的是發現得早, 病變還處于早期。 王先生很納悶, 自己年紀輕輕為什麼就會患胃癌?

經醫生詢問後才發現, 王先生既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但是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舒服, 再加上平時工作比較忙就沒有重視, 同時生活上也有一些不好的習慣, 有長期吸煙史, 喜歡吃一些燒烤和醃制得比較鹹的食物。

我國胃癌發病率高

2018年最新統計資料表明, 全球范圍內胃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居第5位, 男性的發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

東亞地區是胃癌的高發地區, 其中尤以我國發病率相對最高。

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 中國約占其中的40%, 但是我國早期胃癌占比卻很低, 僅約20%。

早期胃癌患者術後預後較好, 5年生存率可超過90%, 然而大多數胃癌發現時已是進展期, 雖然可以採取多種治療手段聯合治療,

但是患者預後較差, 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50%。 因此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及早治療非常重要。

導致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研究表明, 胃癌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的作用引起的。 主要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遺傳、環境及飲食因素等。

目前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I類致癌原。 另外, 醃制食物、煙熏食物、霉變食物以及攝入食鹽過多均可導致胃癌發生的風險增加。 醃制食物攝入過多會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風險, 並且可以協同促進胃癌的發生。

此外, 10%的胃癌患者有遺傳傾向, 具有胃癌家族史者, 胃癌發病率相較于普通人群要高出2-3倍。

如果胃部已經有慢性炎癥、萎縮性胃炎或者異型增生等病變, 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健康的飲食以及不良環境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可能會逐漸向胃癌轉變。

「三早」是胃癌防治的關鍵

(一)早期發現

大部分早期胃癌患者無明顯癥狀, 少數患者可有飽脹感、消化不良等輕微不適, 常常被認為是普通胃炎而被忽視。

然而, 隨著病情的進展可以出現類似于胃炎或潰瘍病的癥狀, 如上腹飽脹不適或隱痛, 往往在餐後比較明顯。 此外, 還可以出現食欲減退、反酸、噁心嘔吐、黑便及體重下降等不適。

40歲以上人群, 符合以下5條中的任何一條, 就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

建議進行胃癌篩查。

1.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2.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手術後殘胃及惡性貧血等;

3.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

4.喜食高鹽、醃制及煙熏食物, 吸煙、長期飲酒等;

5.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二)早期篩查方法

就醫後醫生會評估患者的情況, 並根據患者的癥狀選擇合適的檢查, 在沒有絕對禁忌證的情況下, 胃鏡檢查是上消化道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 此外, 還可以行早期胃癌三項、血清腫瘤標誌物、血常規及大便常規等檢查。

1.胃鏡檢查:胃鏡及胃鏡下活檢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 胃鏡可以直接清晰地對食道、胃及十二指腸進行觀察, 並且可以對可疑的病變部位進行活檢, 診斷可靠, 安全性高, 已應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2.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目前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可以分為非侵入性檢查和侵入性檢查兩大類。非侵入性檢查主要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以及血清抗體檢測;侵入性檢查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實驗、組織切片及細菌培養等。目前,尿素呼氣試驗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之一,具有高度的準確性。

根據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情況,幽門螺旋桿菌現癥感染、除菌之後以及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胃黏膜背景其發生胃癌的種類是不一樣的。現癥感染及除菌後多為分化型,而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多為未分化型。

3.血清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及癌胚抗原CA19-9、CA724等對胃癌的診斷及術後病情監測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如果胃癌發生了肝臟轉移,甲胎蛋白(AFP)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早期胃癌三項: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血清胃蛋白酶原II(PG II)及血清胃泌素17(G-17)檢測,主要反映胃部萎縮情況,有助于胃癌風險的分層管理,根據患者的危險分層,為患者制定胃鏡檢查的隨訪策略,便于早期胃癌的防治。

(三)早期治療

與大家的傳統觀念不同,胃癌並不是不可以治療的疾病,只要發現得早,儘管惡性程度高,也是可以治癒的,但是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規范地進行治療。對于早期胃癌患者可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

與外科手術相比,內鏡下切除具有創傷小、併發癥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並且療效相當,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好,5年生存率均可超過90%。

然而並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內鏡下切除,醫生在手術前會對病變進行充分評估,對于滿足適應證的患者,首選內鏡下切除。內鏡下切除的方法主要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等,其中ESD在國內外應用較廣。

平時生活中如何預防胃癌的發生?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治療胃癌的手段,但是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那麼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胃癌的發生呢?

1.飲食要規律

中國人講究到點兒吃飯,也就是說一日三餐都要有規律,但現在很多人因為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誤正餐,經常三餐不規律,很容易引發胃病,胃病久不治療,再加上不良因素刺激,就會形成胃癌。

2.營養要均衡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每天都能吃上肉,吃肉並不錯,可是如果攝入過多肉食、吃素過少,不僅會使人肥胖,胃的負擔也會加重,進而引發胃病,所以,飲食注意葷素搭配。

3.作息要規律

生活作息不規律也會造成腸胃不適應,早晚顛倒、經常熬夜等不良習慣都會導致胃部不適,平時注意多運動,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細嚼慢嚥,少吃醃制及煙熏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4.不要吃過燙、過冷、辛辣的食物

我們的胃很嬌嫩,如果經常食用熱燙、冰涼、辛辣的食物,胃黏膜急劇收縮或擴張,就會對消化道持續造成損傷,消化道不斷地損傷和修復,就會引發癌變。

5.定期做體檢

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篩查,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時要及時除菌治療,做到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目前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可以分為非侵入性檢查和侵入性檢查兩大類。非侵入性檢查主要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測以及血清抗體檢測;侵入性檢查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實驗、組織切片及細菌培養等。目前,尿素呼氣試驗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之一,具有高度的準確性。

根據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情況,幽門螺旋桿菌現癥感染、除菌之後以及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胃黏膜背景其發生胃癌的種類是不一樣的。現癥感染及除菌後多為分化型,而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多為未分化型。

3.血清腫瘤標誌物:癌胚抗原(CEA)及癌胚抗原CA19-9、CA724等對胃癌的診斷及術後病情監測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如果胃癌發生了肝臟轉移,甲胎蛋白(AFP)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早期胃癌三項: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血清胃蛋白酶原II(PG II)及血清胃泌素17(G-17)檢測,主要反映胃部萎縮情況,有助于胃癌風險的分層管理,根據患者的危險分層,為患者制定胃鏡檢查的隨訪策略,便于早期胃癌的防治。

(三)早期治療

與大家的傳統觀念不同,胃癌並不是不可以治療的疾病,只要發現得早,儘管惡性程度高,也是可以治癒的,但是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規范地進行治療。對于早期胃癌患者可行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

與外科手術相比,內鏡下切除具有創傷小、併發癥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並且療效相當,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好,5年生存率均可超過90%。

然而並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內鏡下切除,醫生在手術前會對病變進行充分評估,對于滿足適應證的患者,首選內鏡下切除。內鏡下切除的方法主要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等,其中ESD在國內外應用較廣。

平時生活中如何預防胃癌的發生?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治療胃癌的手段,但是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那麼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胃癌的發生呢?

1.飲食要規律

中國人講究到點兒吃飯,也就是說一日三餐都要有規律,但現在很多人因為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誤正餐,經常三餐不規律,很容易引發胃病,胃病久不治療,再加上不良因素刺激,就會形成胃癌。

2.營養要均衡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每天都能吃上肉,吃肉並不錯,可是如果攝入過多肉食、吃素過少,不僅會使人肥胖,胃的負擔也會加重,進而引發胃病,所以,飲食注意葷素搭配。

3.作息要規律

生活作息不規律也會造成腸胃不適應,早晚顛倒、經常熬夜等不良習慣都會導致胃部不適,平時注意多運動,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細嚼慢嚥,少吃醃制及煙熏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等。

4.不要吃過燙、過冷、辛辣的食物

我們的胃很嬌嫩,如果經常食用熱燙、冰涼、辛辣的食物,胃黏膜急劇收縮或擴張,就會對消化道持續造成損傷,消化道不斷地損傷和修復,就會引發癌變。

5.定期做體檢

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篩查,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時要及時除菌治療,做到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