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黃忠只打了一場勝仗,就被捧上天,于禁一生只敗了一次為何就被無限黑?

首先要說一下, 黃忠可不止打了一次勝仗, 而于禁的敗仗也不是一次。 至于為什麼他們的評價差距這麼大, 只能說于禁時運不濟了。

說起黃忠和于禁, 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黃忠定軍山斬殺夏侯淵, 于禁樊城之戰被關羽水淹七軍殺了一個全軍覆沒, 自己也被俘投降。 不過黃忠和于禁都是戎馬一生, 絕非只有這兩次戰鬥而已。

黃忠原本是劉表的部下, 擔任中郎將之職, 和劉表的侄子劉磐一起鎮守長沙攸縣。 曹操佔據荊州時, 黃忠被封為代理裨將軍。 劉備奪取荊州以後, 黃忠又歸順了劉備。

在益州之戰時, 黃忠「先登陷陳, 勇毅冠三軍」, 為劉備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所以劉備奪取益州以後, 就將黃忠封為討虜將軍, 和關羽、張飛並列。 可見黃忠這一階段打了不少勝仗, 不然不會得到這麼快的升遷, 絕不是只在定軍山打了一次勝仗。

相比之下, 于禁的戰鬥經歷要豐富得多。 鮑信鎮壓黃巾軍時, 他就已經從軍。 曹操接管袞州以後, 他又跟隨曹操, 在討呂布、征黃巾等戰鬥中屢建戰功。 因此深得曹操的信任, 成為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大將, 常常單獨領兵, 獨當一面。

像官渡之戰前, 曹操親自率軍東征劉備, 就命于禁駐守延津,

牽制袁紹。 于禁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擋住了袁軍的攻勢, 還找機會擊破袁軍三十多屯, 斬殺、擒獲袁軍數千, 招降了何茂、王摩等人。

紹攻禁, 禁堅守, 紹不能拔。 複與樂進等將步騎五千, 擊紹別營, 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 焚燒保聚三十餘屯, 斬首獲生各數千, 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餘人。

然而于禁也打過敗仗。 根據《三國志》記載, 官渡之戰後, 曹操親自征討河北, 劉備趁機北上。 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軍迎擊。 劉備在博望布下伏兵以後假裝撤退。 曹軍追擊時, 伏兵殺出, 夏侯惇、于禁猝不及防, 被殺得大敗。 所幸李典帶軍接應, 才沒有出現不可收拾的結局。

所以于禁打的敗仗至少有兩次。

之所以大家覺得黃忠只打了一次勝仗, 于禁只打了一次敗仗, 只是因為定軍山之戰和水淹七軍之戰太有名。

定軍山之戰是漢中之戰的決定性戰役。 此前劉備在和曹軍的戰鬥中屢次失敗, 損兵折將。 直到定軍山之戰黃忠斬殺夏侯淵以後, 戰局徹底扭轉, 劉備最終擊敗了曹操,

奪取了漢中。 黃忠也因此戰名動天下。

而水淹七軍之戰關羽一舉殲滅曹軍數萬人, 威震華夏, 許昌震動, 曹操都差點要遷都一避關羽鋒芒, 也是三國時期的著名戰鬥之一。 于禁雖然在這次戰鬥中是失敗的一方, 但是也連帶出名了。

當然, 于禁之所以被黑得這麼嚴重, 主要是因為他是曹操信任多年的大將,結果戰敗被俘時卻卑躬屈膝向關羽投降。而和他一起被俘的龐德卻不肯屈服,最終被殺。兩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也感歎于禁跟了自己三十年,表現卻不如龐德。

太祖聞之,哀歎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有了這個對比,于禁的名聲自然就不好了。

更糟糕的是于禁最後被關在荊州,東吳奪取荊州以後,將他放回了魏國。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改換門庭的也是常事,如果能在新主人手下建功立業,那麼至少也可以說一句「良禽擇木而棲」。于禁卻回了老東家,這麼一來就尷尬了。

曹丕還不厚道的讓人在高陵畫上水淹七軍,龐德怒而不屈,于禁降服的景象,活活把于禁羞死,再也沒了洗刷名聲的機會,就只能被人黑了。

主要是因為他是曹操信任多年的大將,結果戰敗被俘時卻卑躬屈膝向關羽投降。而和他一起被俘的龐德卻不肯屈服,最終被殺。兩個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也感歎于禁跟了自己三十年,表現卻不如龐德。

太祖聞之,哀歎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有了這個對比,于禁的名聲自然就不好了。

更糟糕的是于禁最後被關在荊州,東吳奪取荊州以後,將他放回了魏國。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改換門庭的也是常事,如果能在新主人手下建功立業,那麼至少也可以說一句「良禽擇木而棲」。于禁卻回了老東家,這麼一來就尷尬了。

曹丕還不厚道的讓人在高陵畫上水淹七軍,龐德怒而不屈,于禁降服的景象,活活把于禁羞死,再也沒了洗刷名聲的機會,就只能被人黑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