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皇帝配稱千古一帝?秦、隋、唐、明各一人,漢朝清朝無人入選

千古一帝最早出現在明朝學者李贄的《藏書》中, 有3位皇帝得到了他的認可, 分別是秦始皇、唐太宗和朱元璋。

秦始皇的貢獻無需多言, 他作為封建帝制的開創者, 在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甚至基建工程方面, 都有著太多功績。 即便秦始皇的施政方式有些過于簡單粗暴, 不夠體察民情, 但總的來說, 他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因此, 後人提起千古一帝的時候, 基本指的都是秦始皇。

唐太宗作為虛心納諫的代表君主, 成功把剛剛從戰亂中恢復的唐朝帶向輝煌。 如今, 中國人走到世界上任何角落, 都可以看到唐人街, 品嘗到家鄉的風味, 就是因為唐朝當年的影響力太大, 真正做到了萬國來朝。 因此, 唐太宗稱為千古一帝, 也沒有什麼問題。

但李贄把朱元璋也稱為千古一帝, 顯然是在吹彩虹屁, 畢竟他是明朝官員, 吃著老朱家的飯, 拿著老朱家的錢, 能不為老朱家說點好話嗎?只從武功來看, 朱元璋確實很厲害, 他不僅是真正的草根皇帝, 還是唯一從南向北橫掃千軍, 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

但在文治方面, 朱元璋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他對君權的強大控制欲, 導致有明一代, 社會始終籠罩在錦衣衛和太監的陰影下,

再經過他的後代們發揚光大, 實在是一言難盡。 不能否認的是, 朱元璋是一位好皇帝, 但還達不到千古一帝的標準。

當然, 以上只是基于李贄的觀點, 進行的一些分析。 在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中, 能夠稱為千古一帝的人並不多, 但也不是只有這3位。

首先, 我們得知道, 什麼樣的皇帝才有資格稱為千古一帝, 可以用沒有爭議的秦始皇作為參照標準。

首先, 千古一帝得是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其次, 千古一帝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突出貢獻;第三, 千古一帝的在位時間不能太短, 至少要超過20年;最後, 千古一帝統治時期, 國家威加海內、民族自信團結、主動對外交流, 這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正因如此, 並不是開創盛世的皇帝, 一定能稱為千古一帝, 因為歷史上的盛世很多, 但能夠做到四海威服, 並得到外界認可的盛世, 並不常有。

通過以上標準, 我們可以把幾位有力候選人淘汰掉。 首先是漢文帝和漢景帝, 兩人共同開創了「文景之治」, 是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首個盛世。

但大家要知道, 文景之治建立在屈辱的被動挨打基礎上, 我們不否認和親政策以及無為而治, 其實行難度不亞于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

但站在國家角度考慮, 這種主動忍讓的策略, 實在讓人提不起精神。 更何況, 漢文帝和漢景帝兩人都屬于不夠光明磊落的類型, 前者故意坑死了親兄弟,為日後的淮南王叛亂埋下禍根,後者聽信吳王劉濞清君側的假話,錯殺恩師晁蓋,就足以讓他承擔千古駡名,他們顯然配不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漢武帝與他爸爸和爺爺正好相反,在武功方面更勝一籌,文治相對差一些,尤其是打完幾十年的漢匈戰爭後,國家財政崩潰、社會動盪不安、老百姓生活難以為繼,他卻沒有拿出有效的應對辦法。再加上,漢武帝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和老婆,連累成千上萬人喪命,稱為千古一帝言過其實。

至于東漢光武帝劉秀,他確實很完美,但由于沒有任何缺點,顯得很不真實。還有很關鍵的一點,西漢王朝光彩奪目,導致東漢王朝的存在感比較低,光武帝在武功、文治方面都有不錯的建樹,但也只能算是千古明君、百年一帝。

然後是趙匡胤,他開創的北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封建帝國,也是文人的 盛世天堂。論武功,趙匡胤從一名普通士卒做起,慢慢爬到都點檢的位置,然後登基為帝,雖然手段不太正當,但如果沒有他,南北大地不可能在短短10多年時間裡歸于一統。

論文治,趙匡胤號召群臣讀書,大力發展科舉考試,為國家選拔了眾多人才。論個人品德,趙匡胤不殺功臣、不貪女色、不講排場,為人重情重義,堪稱完美的封建皇帝。但趙匡胤有一個硬傷,就是死得太早了,沒有來得及平定北漢和收復幽雲十六州。

在這種情況下,北宋王朝一直沒有真正實現九州一統,也就算不上是大一統王朝。雖然趙匡胤的歷史貢獻很大,但受到客觀因素影響,他還達不到千古一帝的標準。至于兩宋的其他皇帝,就更不用提了,幾乎個個都是軟蛋,還不如清朝的皇帝們。

再就是康雍乾三人,其中,乾隆皇帝言過其實,本就不算是優秀的封建帝王,用易中天的話來講,乾隆就是一個王#蛋,一輩子沒幹什麼好事。雍正是一個改革家,貢獻不容忽視,文治能力肯定很出眾。

在武功方面,雍正平定青海之亂,也勉強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在位時間太短,只有13年,而且清朝的國門關得比較緊,屬于關起門來自己玩的狀態,這也和雍正的「宅男」本性有關。再加上備受詬病的一系列欺淩兄弟子侄事件,雍正的個人道德也有些缺失。

康熙皇帝在部分學者眼中,可以稱為千古一帝,首先看文治,我們現在使用的字典,就是源于《康熙字典》,我們現在很多文學作品的來源,就是康熙朝成書的《古籍圖書集成》。在武功方面,康熙更是彪炳史冊,解決三藩問題、3次親征準噶爾以及關鍵的收復臺灣等等,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基礎。

在位時間方面,康熙達到61年,是封建帝王中最長的。個人道德質量方面,康熙性格寬仁,不喜殺戮,為人比較厚道。康熙還願意主動學習西方先進知識,允許西洋人在中國做官,這就是他和清朝其他皇帝最不同的地方。

在收復臺灣後,康熙也放寬了海禁,允許中西貿易。不過,康熙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個人基礎上,他從沒想過把西方的先進知識普及到全國,更沒想過提升老百姓的整體文化素質,從思想上接受全世界。

正因如此,康熙朝的對外交流模式,仍然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並不是真正想和外國人打交道,而是為了收取人家的貢品。從這點來看,康熙皇帝還是有些保守,勉強算是半個千古一帝。

既然這些皇帝都不算千古一帝,那麼還有誰配稱為千古一帝?

有兩個人可以入選,第一個是隋文帝,第二個是明成祖。隋文帝楊堅人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欺負孤兒寡母篡奪皇權,但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交接過程中,又有幾個人走的是陽關大道?李世民還殺了自己的兄弟呢,不照樣成了千古一帝?

隋文帝的武功不用多說,終結魏晉南北朝長達數百年的戰亂局面,就足以成為歷史的大功臣。文治方面,只需要提到科舉制度,就知道隋文帝有多偉大。隋文帝在位24年,也算是比較長,但他最大的成就是對外交流。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說明唐朝威加四海,周邊的國家和部族主動臣服。實際上,第一個達成此項成就的人是隋文帝,他被稱為聖人可汗,說他是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明成祖朱棣最大的汙點是起兵謀反,但是和李世民一比,再結合朱元璋晚年各種謎之操作來看,這點事真的不算什麼。武功方面,朱棣早年跟隨徐達等人北征,為大明王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明朝建立後,朱棣長期鎮守邊關,即位後5次親征大漠,在歷代帝王中無人能及。

文治方面,一部《永樂大典》足以讓朱棣名垂青史;對外交流方面,鄭和7次下西洋,將明朝聲威遠播海外,這種主動尋求外部交流的做法,在封建帝王中,就沒人比得上朱棣。由此也能看出,朱棣有一種天生的帝王霸氣和自信,明朝能夠在他和他的兒孫手裡達到巔峰,並不是沒有原因,稱他為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總的來說,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上,共有11個大一統王朝,真正能夠稱為千古一帝的人,就是秦始皇、隋文帝、唐太宗和明成祖。

前者故意坑死了親兄弟,為日後的淮南王叛亂埋下禍根,後者聽信吳王劉濞清君側的假話,錯殺恩師晁蓋,就足以讓他承擔千古駡名,他們顯然配不上千古一帝的稱號。

漢武帝與他爸爸和爺爺正好相反,在武功方面更勝一籌,文治相對差一些,尤其是打完幾十年的漢匈戰爭後,國家財政崩潰、社會動盪不安、老百姓生活難以為繼,他卻沒有拿出有效的應對辦法。再加上,漢武帝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和老婆,連累成千上萬人喪命,稱為千古一帝言過其實。

至于東漢光武帝劉秀,他確實很完美,但由于沒有任何缺點,顯得很不真實。還有很關鍵的一點,西漢王朝光彩奪目,導致東漢王朝的存在感比較低,光武帝在武功、文治方面都有不錯的建樹,但也只能算是千古明君、百年一帝。

然後是趙匡胤,他開創的北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封建帝國,也是文人的 盛世天堂。論武功,趙匡胤從一名普通士卒做起,慢慢爬到都點檢的位置,然後登基為帝,雖然手段不太正當,但如果沒有他,南北大地不可能在短短10多年時間裡歸于一統。

論文治,趙匡胤號召群臣讀書,大力發展科舉考試,為國家選拔了眾多人才。論個人品德,趙匡胤不殺功臣、不貪女色、不講排場,為人重情重義,堪稱完美的封建皇帝。但趙匡胤有一個硬傷,就是死得太早了,沒有來得及平定北漢和收復幽雲十六州。

在這種情況下,北宋王朝一直沒有真正實現九州一統,也就算不上是大一統王朝。雖然趙匡胤的歷史貢獻很大,但受到客觀因素影響,他還達不到千古一帝的標準。至于兩宋的其他皇帝,就更不用提了,幾乎個個都是軟蛋,還不如清朝的皇帝們。

再就是康雍乾三人,其中,乾隆皇帝言過其實,本就不算是優秀的封建帝王,用易中天的話來講,乾隆就是一個王#蛋,一輩子沒幹什麼好事。雍正是一個改革家,貢獻不容忽視,文治能力肯定很出眾。

在武功方面,雍正平定青海之亂,也勉強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在位時間太短,只有13年,而且清朝的國門關得比較緊,屬于關起門來自己玩的狀態,這也和雍正的「宅男」本性有關。再加上備受詬病的一系列欺淩兄弟子侄事件,雍正的個人道德也有些缺失。

康熙皇帝在部分學者眼中,可以稱為千古一帝,首先看文治,我們現在使用的字典,就是源于《康熙字典》,我們現在很多文學作品的來源,就是康熙朝成書的《古籍圖書集成》。在武功方面,康熙更是彪炳史冊,解決三藩問題、3次親征準噶爾以及關鍵的收復臺灣等等,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基礎。

在位時間方面,康熙達到61年,是封建帝王中最長的。個人道德質量方面,康熙性格寬仁,不喜殺戮,為人比較厚道。康熙還願意主動學習西方先進知識,允許西洋人在中國做官,這就是他和清朝其他皇帝最不同的地方。

在收復臺灣後,康熙也放寬了海禁,允許中西貿易。不過,康熙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個人基礎上,他從沒想過把西方的先進知識普及到全國,更沒想過提升老百姓的整體文化素質,從思想上接受全世界。

正因如此,康熙朝的對外交流模式,仍然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並不是真正想和外國人打交道,而是為了收取人家的貢品。從這點來看,康熙皇帝還是有些保守,勉強算是半個千古一帝。

既然這些皇帝都不算千古一帝,那麼還有誰配稱為千古一帝?

有兩個人可以入選,第一個是隋文帝,第二個是明成祖。隋文帝楊堅人生中最大的汙點,就是欺負孤兒寡母篡奪皇權,但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交接過程中,又有幾個人走的是陽關大道?李世民還殺了自己的兄弟呢,不照樣成了千古一帝?

隋文帝的武功不用多說,終結魏晉南北朝長達數百年的戰亂局面,就足以成為歷史的大功臣。文治方面,只需要提到科舉制度,就知道隋文帝有多偉大。隋文帝在位24年,也算是比較長,但他最大的成就是對外交流。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被稱為天可汗,說明唐朝威加四海,周邊的國家和部族主動臣服。實際上,第一個達成此項成就的人是隋文帝,他被稱為聖人可汗,說他是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明成祖朱棣最大的汙點是起兵謀反,但是和李世民一比,再結合朱元璋晚年各種謎之操作來看,這點事真的不算什麼。武功方面,朱棣早年跟隨徐達等人北征,為大明王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明朝建立後,朱棣長期鎮守邊關,即位後5次親征大漠,在歷代帝王中無人能及。

文治方面,一部《永樂大典》足以讓朱棣名垂青史;對外交流方面,鄭和7次下西洋,將明朝聲威遠播海外,這種主動尋求外部交流的做法,在封建帝王中,就沒人比得上朱棣。由此也能看出,朱棣有一種天生的帝王霸氣和自信,明朝能夠在他和他的兒孫手裡達到巔峰,並不是沒有原因,稱他為千古一帝並不為過。

總的來說,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上,共有11個大一統王朝,真正能夠稱為千古一帝的人,就是秦始皇、隋文帝、唐太宗和明成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