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4歲女孩被搶積木、踩手,爸爸做法震驚眾人!孩子被欺負,千萬別說沒關係!

今天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聊一聊「孩子被欺負後, 你們會怎麼做」。

為什麼又說起這個呢?是因為前兩天看到一條新聞:

一個爸爸帶女兒去遊樂場玩。

女孩玩積木玩得很開心, 一個男孩跑來把女孩積木踢翻, 還順勢踩了幾腳。

女孩爸爸制止後, 男孩仍然不依不饒, 還差點踩到女孩的手。

女孩爸爸爆發, 用力一推, 推倒了男孩。

男孩被工作人員拉開, 仍不服氣扔積木表達憤怒。

女孩爸爸徹底被激怒,

從背後騰空用力踹了男孩一腳。

短短2分鐘發生的事, 卻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有人說, 打得好, 有些孩子就是缺管教。

有人說, 成年人了還不懂控制情緒, 實在難堪。

究其原因, 這類事情太常見。 帶孩子這麼多年, 我遇上類似的事情也不少。

曾經也寫過一些文章,

比如「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教她打回去」, 如今重讀覺得不夠盡善盡美。

因為我們往往發現, 真實情況是:講道理沒用, 打回去才有用。

但真要打回去, 有些孩子又根本打不過, 又或者還手後迎來更大的報復……

家長面對這些時的反應, 也被加上了教養、格局等諸多標籤。

究竟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孩子被欺負?怎麼引導孩子「不惹事也不怕事」呢?

今天就從這個新聞出發, 說說我最近的新感悟吧。

01

家長要不要插手?

要!但先觀察!

首先, 女孩爸爸該不該上前制止?

我的答案是:完全應該!

拋開女孩爸爸的制止方式, 從視訊裡我們可以看到, 男孩要比女孩大很多, 不僅惡意推倒積木, 還差點踩到女孩的手。

這裡我們就要談到一個判斷標準:

孩子們在一起玩, 偶爾的小衝突和肢體碰撞在所難免,

但如果被欺負的一方沒有還手能力, 或者施暴方一直惡意挑釁, 家長完全有干預的必要。

前段時間, 我帶孩子去遊樂場玩, 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當時有兩個男孩一起搶孩子的積木,

孩子不給, 兩個男孩便一起拿積木砸她。

在孩子表示反抗、仍于事無補的情況下, 我立即走上前制止了男孩的行為。

和視訊裡的爸爸處理方式不同, 我只是嚴肅地訓斥了他們:「這些積木是妹妹先拿來的, 你們可以去其他地方拿, 趕緊放下!」

兩個孩子「灰溜溜」地走了。

寫起來雲淡風輕, 但當時的我真的很生氣, 心疼被聯合起來欺負的孩子, 但理性還是壓制住了我的憤怒。

試想如果我氣勢洶洶地推倒了兩個男孩, 完全不是平時的樣子, 我想更受驚嚇的應該是孩子。

就像另一起類似事件中, 一個爸爸因為沒有忍住情緒, 在踹飛了欺負女兒的小男孩後, 仍不滿足, 還推倒了身邊的桌子和椅子。

女孩全程嚇得大哭,被人欺負都沒哭的她,卻被爸爸憤怒的樣子給嚇到了。

沒有人想看到平時溫柔寬厚的父母,變成揮舞著拳頭怒吼的人。

所以,視訊裡的爸爸其實有更好的處理辦法,卻沒有忍住脾氣,舉起了表現「我不是好惹」的拳頭。

房子失火了,是先打放火的人,還是先自己逃出屋子?我想咱們得提醒一下自己。

02

關于「打回去」

我是這麼實操的!

說回重點,家長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所以也不可能總是第一時間替孩子「出頭」。

所以,「必須教孩子打回去,更何況有些孩子講道理沒用,必須打!」

我想,這也是大部分爸媽為什麼贊同要教孩子還手的原因。

有寶媽問過我:你會教孩子還手嗎?

我也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但隨著孩子長大,我發現了一個事實:其實還手,根本不用教!

孩子被逼急了,自然會進行反擊。

孩子有幾次氣急了,抬起小手,嘴裡一直對欺負她的孩子喊:我要打你了!這時的我反而害怕她用力過猛,或者傷到敏感部位。

事實上,大家都會還手,但會好好說話的太少。

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

我有個朋友,他的兒子屬于比較內向的性格。別人欺負他,他就走開到一邊去玩,朋友覺得很生氣。

「真窩囊,這樣別人一看你就知道你好欺負。」

但據我觀察,朋友的兒子並不覺得自己受了多大的侵犯,只是淡淡地說:不跟他們玩就是了!

真正讓孩子苦惱的其實是,爸爸一次又一次地罵自己沒出息。

對標成人世界,難道我們被同事欺負、被上級壓制,都要打他們一頓才算還擊嗎?

大家其實都知道正確的做法是:找到對方,開誠佈公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拒絕無禮的要求。

但多少人有勇氣能做到這個呢?

我周圍有很多急于「想證明自己不懦弱」而變得張牙舞爪的成人。但往往是怒氣上了頭,除了引發衝突,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女孩爸爸的情緒我非常能理解,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找孩子的家長溝通。

事實上,我還真這麼做過。

也是類似的場景,在我和孩子屢次制止無效後,我找到了對方的家長,正面、合理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對方家長批評了孩子,雙方也達成了和解。

所以,有了更多親身經歷後,我反而覺得,教孩子堅定表達自己立場,比教他們打回去更重要。

「這是我的,你不能拿!」

「我覺得我沒有義務做這些!」

「你這樣講話很傷人!我討厭你這麼說!」

你的孩子有沒有勇氣,大聲、嚴肅地說出以上這些話呢?

我對孩子的要求從不聖母,但也不想她變成張牙舞爪、渾身是刺的人。

因為強大和強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我們還能影響孩子的時候,教會他們底線和原則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理解和原諒。

這些加在一起,才能構建一個人的格局。你們覺得呢?

女孩全程嚇得大哭,被人欺負都沒哭的她,卻被爸爸憤怒的樣子給嚇到了。

沒有人想看到平時溫柔寬厚的父母,變成揮舞著拳頭怒吼的人。

所以,視訊裡的爸爸其實有更好的處理辦法,卻沒有忍住脾氣,舉起了表現「我不是好惹」的拳頭。

房子失火了,是先打放火的人,還是先自己逃出屋子?我想咱們得提醒一下自己。

02

關于「打回去」

我是這麼實操的!

說回重點,家長不可能永遠陪在孩子身邊,所以也不可能總是第一時間替孩子「出頭」。

所以,「必須教孩子打回去,更何況有些孩子講道理沒用,必須打!」

我想,這也是大部分爸媽為什麼贊同要教孩子還手的原因。

有寶媽問過我:你會教孩子還手嗎?

我也毫不猶豫地回答:會!

但隨著孩子長大,我發現了一個事實:其實還手,根本不用教!

孩子被逼急了,自然會進行反擊。

孩子有幾次氣急了,抬起小手,嘴裡一直對欺負她的孩子喊:我要打你了!這時的我反而害怕她用力過猛,或者傷到敏感部位。

事實上,大家都會還手,但會好好說話的太少。

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

我有個朋友,他的兒子屬于比較內向的性格。別人欺負他,他就走開到一邊去玩,朋友覺得很生氣。

「真窩囊,這樣別人一看你就知道你好欺負。」

但據我觀察,朋友的兒子並不覺得自己受了多大的侵犯,只是淡淡地說:不跟他們玩就是了!

真正讓孩子苦惱的其實是,爸爸一次又一次地罵自己沒出息。

對標成人世界,難道我們被同事欺負、被上級壓制,都要打他們一頓才算還擊嗎?

大家其實都知道正確的做法是:找到對方,開誠佈公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拒絕無禮的要求。

但多少人有勇氣能做到這個呢?

我周圍有很多急于「想證明自己不懦弱」而變得張牙舞爪的成人。但往往是怒氣上了頭,除了引發衝突,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女孩爸爸的情緒我非常能理解,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找孩子的家長溝通。

事實上,我還真這麼做過。

也是類似的場景,在我和孩子屢次制止無效後,我找到了對方的家長,正面、合理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對方家長批評了孩子,雙方也達成了和解。

所以,有了更多親身經歷後,我反而覺得,教孩子堅定表達自己立場,比教他們打回去更重要。

「這是我的,你不能拿!」

「我覺得我沒有義務做這些!」

「你這樣講話很傷人!我討厭你這麼說!」

你的孩子有沒有勇氣,大聲、嚴肅地說出以上這些話呢?

我對孩子的要求從不聖母,但也不想她變成張牙舞爪、渾身是刺的人。

因為強大和強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我們還能影響孩子的時候,教會他們底線和原則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理解和原諒。

這些加在一起,才能構建一個人的格局。你們覺得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