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遇到孩子發熱如何正確處理?

正確認識小兒發熱

寶寶從小到大, 或多或少都有發熱的情況發生, 這需要父母親正確瞭解小兒發熱的原因、如何判斷小兒是否發熱、以及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的發熱。

首先, 我們要認識到:發熱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 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 可以幫助體內白細胞抵抗細菌等病原體。

所以, 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退熱, 而是應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熱的真正原因, 對癥下藥。

小兒發熱的原因

大體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內在疾病因素(最常見):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風濕性疾病等。

其他因素:預防接種疫苗後的反應。

外在因素: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房間空氣不流通、洗完熱水澡、進食後、哭吵後。

所以, 遇到寶寶體溫偏高, 建議先做客觀的評估, 如小寶寶是否剛洗完熱水澡, 或是天氣太熱穿太多、室內通風不良、剛進食等, 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後, 再來考慮寶寶是否生病了。

小兒發熱的表現

當寶寶出現下列情況時, 應考慮發熱可能。

皮膚乾熱。

臉色蒼白或潮紅。

情緒改變:焦躁不安或無精打采。

寶寶自述不舒服。

兒童體溫測量方法

出生4周內: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

出生4周~5歲:電子體溫計測量腋溫或紅外線耳溫計測量鼓膜溫度。

注意:不推薦給5歲以下兒童常規量口溫或肛溫。

如何判斷小兒發熱

腋溫 ≥ 37.5℃ 為發熱。

腋溫<38℃為低熱, 38-39℃為中度發熱, >39℃為高熱。

小兒何時用退熱藥

小兒體溫< 38.5℃, 且無特別不適、精神狀態及食欲良好, 不必著急就醫, 或使用退燒藥。

小兒若有熱性痙攣病史或腋溫> 38.5°C, 可適度地使用退熱藥, 以減輕發熱帶來的小兒身體不適, 並防止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生。

小兒如何正確使用退熱藥

每位寶寶家裡確實都必須常備退熱藥以因應不時之需, 但退燒藥的使用有原則, 何時用、怎樣用, 宜有正確觀念。

腋溫> 38.5°C, 選擇安全性高的小兒退熱藥: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

不用安乃近、阿司匹林及糖皮質激素退熱 。

六個月以下的幼兒不宜使用退熱肛塞劑。

新生兒不宜使用退熱藥。

不同的退燒藥不要並用, 不可縮短用藥間隔時間多服幾次或將用藥劑量增加。

小兒發熱家庭護理指南

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脫掉寶寶過多的衣物,

利于散熱。

儘量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等。 注意水份的補充, 多喝水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預防脫水。

寶寶要多休息, 避免過度活動。

密切觀察小朋友的精神狀態及食欲等。

小兒發熱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醫

小于3個月以下的嬰兒。

發熱超過40℃(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 或發熱超過72小時。

精神萎靡, 嗜睡或異常煩躁。

面色蒼白或青紫。

持續(超過一周)、頻繁的咳嗽;聲音嘶啞;呼吸困難。

抽搐或幼兒頸部僵硬 。

皮膚淤斑、皮疹。

嚴重嘔吐、腹瀉。

錯誤退熱觀念和方法

發熱會「燒壞腦子」 ×

許多家長會誤以為發熱都是有害的, 寶寶發熱太久可能會把小寶寶的腦子燒壞掉。 但一般來說, 41℃以下的發燒, 並不會對腦神經組織直接造成傷害, 因此, 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其實, 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造成腦實質受損才會影響寶寶的智慧或感官機能。

冷水或酒精擦浴 ×

有些父母會使用民間流傳的一些退熱方法, 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來為孩子退熱,

這是不適當的。

寶寶發熱時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 會造成皮膚內血管強烈收縮而影響皮膚的血供。 而酒精易被寶寶柔嫩的皮膚吸收到體內, 造成神經系統損傷。

發熱時必須多穿衣服 ×

由于小兒、特別是嬰幼兒的四肢供血不足, 較成年人容易發涼, 所以孩子發熱時, 可能手足摸上去發涼, 這是一種「假冷真熱」現象。 不少家長誤認為孩子受寒怕冷, 發熱時必須多穿衣服, 結果小兒的體熱得不到及時散發, 體溫越升越高, 甚至發生高熱驚厥現象。

其實, 發熱時應將過多的衣服脫去, 有利于散熱降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