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被人丟棄的榴梿外殼,成抗菌繃帶新國科學家廢物變寶

一般被人丟棄的榴梿外殼, 被科學家廢物利用, 研究出利用榴梿殼制作抗菌繃帶。

果王榴梿因刺鼻的味道, 在新加坡, 是不準帶上大眾運輸, 而東南亞部分旅館也不準住客攜入房間。

但科學家研究出利用榴梿殼制作抗菌繃帶、敷在傷口的方法, 可能讓更多人找到一個新理由, 接受這種外表多刺的水果。

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平價制程技術, 從榴梿的綠色外殼萃取纖維素, 加上甘油后變軟質凝膠, 制成抗菌的OK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 從榴梿外殼萃取纖維素, 制成抗菌OK繃。 (取材自南洋理工大學官網)

領導該研究的南洋理工大學食物科學和技術研究專案的主任William Chen指出, 只要新加坡人一直吃榴梿, 他們就能一直制作繃帶。

榴梿外殼大概占這種水果80%的重量。

另外, 社群平臺推特立即爆發出連串討論,

大多聚焦在一件事上:「榴梿遠近馳名的刺鼻味道怎么辦」?

也有人好奇繃帶是否也有榴梿味, 使用者會被趕下巴士、也有人開玩笑說, 榴梿繃帶能殺死細菌點兒不叫人意外。

研究人員說, 榴梿抗菌繃帶沒有味道, 而此一創新的最主要功效在于協助解決食物廢棄物造成的嚴重環境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