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期「吃了」射線,寶寶到底要不要緊?

「醫生我不知道懷孕了, 單位體檢拍了胸片, 要不要緊?」

「醫生, 前天到醫院弄牙齒拍了牙齒片, 結果今天發現懷孕了, 要不要緊?」

「醫生, 剛剛懷孕, 結果摔了一跤, 怕骨折, 醫院給做了手的拍片, 要不要緊?」

「醫生, 單位檢查我拍了胸部CT, 結果懷孕了, 孩子還能要嗎?」

。 。 。 。 。 。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 我們統一對孕期進行了輻射性檢查對胎兒的影響做一下科普。

輻射有哪些?

首先, 我們平常接觸的輻射分為兩種, 一種的非電離輻射, 一種是電離輻射。

比如手機、微波爐、電腦、吹風機等等常用電器的輻射大部分是非電離輻射, 只要不是長期持續暴露並且產生局部的熱反應, 是不會影響人體和胎兒的。

另外大家擔心的輻射, 包括各種拍片檢查、CT檢查等, 則屬于電離輻射。 但磁共振檢查是利用的磁場, 不屬于電離輻射, 它對胎兒是安全的。

那麼電離輻射到底對胎兒有沒有影響哪?

其實這要看人體受到電離輻射的劑量決定的。

電離輻射的劑量

 按照相關指南【1】, 電離輻射對胎兒產生影響需要達到一定的量, 如果總量在50mGy以下, 沒有證據證明會導致胎兒畸形、智力障礙、生長受限等風險的增加。

那麼我們日常的輻射性檢查, 每次胎兒承受的輻射量是多少哪?我們看看這個表格: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 常見的檢查胸片和肺部CT一次的檢查劑量, 遠遠低于安全劑量。

而且按照研究, 胎兒在25周後對電離輻射導致畸形的敏感度下降, 所以在這個孕周後即使偶然進行了一次超過安全劑量的檢查, 大部分也是安全的。

因此,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歷的各種輻射性檢查大部分對胎兒都是安全可靠的。 而且醫生開具檢查也會衡量利弊進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