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什麼都敢吃的大陸人,為什麼偏偏不吃貓肉?科學家:並不是因為難吃

大陸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大陸人愛吃, 更會吃。 很多在國外氾濫的動植物到了大陸人手裡, 往往會被放到案板上, 再經烹飪成為一道道珍饈美味。

很多大陸人也因此成為國際公認的「大胃王」, 什麼都敢吃, 通過吃還抑制了外來物種的入侵, 比如在國外氾濫的小龍蝦, 在大陸食客面前毫無掙紮之力。

不過, 大陸人並非來之不拒, 雖饞但挑剔。

大陸眾多飲食文化中, 可謂是無肉不歡, 其中唯獨少了一樣——貓肉;但在國外, 吃貓肉就特別盛行。

這不禁讓人好奇:為什麼很多為「吃」而瘋狂的大陸人, 對貓肉望而卻步呢?我們先來看看食用貓肉的現狀。

如今食用貓肉的現狀

「貓肉」這兩個字幾乎不會出現在大陸人腦海裡, 更別說吃貓肉的行為, 雖然廣東少部分地區存在著吃貓肉的行為, 更是有一道名菜叫「龍虎鳳」, 就是將貓、蛇、雞一起燉煮, 但這也只占了少數。

翻閱許多古籍縣誌, 也極少發現有關于吃貓肉的記載, 可見, 貓肉是自古就被大陸人拒絕出現在餐桌上。

但與大陸接壤的越南, 吃貓肉堪比大陸吃小龍蝦, 貓肉在餐館的功能表上必不可少, 菜名還有些可愛, 叫「虎寶寶」, 還盛行一口貓肉一口啤酒的飲食習慣。

在越南, 酸澀的貓肉比狗肉還鮮甜嫩滑, 獐子肉加雞肉的口感, 深受越南人的喜愛, 被視為「饕餮大餐」。

這種味道的肉食, 一般人都很難接受, 大陸人不吃貓肉, 難道是因為貓肉酸澀?

大陸人不吃貓肉, 是因為酸澀難吃?

對于大多數大陸人來說, 拒絕食物的理由一般有兩種:一是太貴, 二是太難吃。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貓屬熱性, 雖然貓肉無毒, 但肉質的口感非常差, 不適合做食物, 而且有些品種的貓屠宰後, 油脂泛黃, 酸澀異常。

但是, 去掉食物的異味對大陸廚師來說並非難事, 比如在羊肉中加多些香料可以去其膻味, 實在去不掉酸味, 也可以做成一道酸味佳餚, 很多食材還特地做成酸口, 比如酸菜魚。

如此一看, 貓肉酸澀難吃, 並不能夠解釋大陸人不吃貓肉。

大陸人不吃貓肉的多種因素

大陸人不吃貓肉,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一個歷史遺留的現象。1.歷史文化的影響

貓在大陸,一直以陪伴、吉祥等寓意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身邊。

漢朝時期,貓因為捕鼠、保護莊稼而受人們的愛戴;從唐朝開始,貓就成為了人們的寵物,民間不少人還將貓飼養起來,用于鎮壓老鼠的神寵,後來也因為軟萌的形象,成為皇宮貴族懷裡的寵物,被稱呼為「貍奴」。

從此,貓的地位也就從「捕鼠于田間以飽自腹」成為「睡美人于懷中魚肉食之」,成了達官貴人的懷中萌寵。

到了明代,無論是尋常百姓、還是九五至尊,都為貓而瘋狂,不僅有專門的奴僕伺候,甚至還為其加官進爵。

貓在民間的形象逐漸成為「吉祥」的代表,很多手工藝術品都有貓的形象,如:貓頭鞋、瓷貓枕、貓圖案等。

直到今天,貓依舊是人們心中最佳的寵物,是人類最緊密的朋友之一,再加上軟萌可愛的外表,以至于人們很難將貓與案板上的食物對等。2.信仰與迷信貓在古代設有官方香火,《禮記·郊特牲》記載:

「八蠟以祀四方」。

祭祀的對象就是貓虎,就因為貓捕鼠,虎捕豬,故祭祀,貓就作為祭祀活動所用的「貓神」。

而且,貓在大陸人的心中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能通靈、感陰氣、接陰陽」。

在民間也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貓有九條命,每死一次就會記一次仇,最終會回來索命。同時,黑色的貓更是有「玄貓」的稱號,有用來「驅邪鎮鬼」的傳說。

清朝時期,受日本文化的影響,貓有了負面的形象,時常代表一些阿諛奸猾的小人,甚至是妖魔鬼怪的形象。

所以,人們對貓心存敬畏,同時又心存忌憚,自然而然就沒人會吃貓肉了。

我國吃貨來者不拒,但也是有道德底線的,對于貓半夜會來索命的神秘傳言,想想都後怕,誰還敢吃貓肉?雖然只是一種迷信說法,但心理仍舊會恐懼。

3.存在隱患如今,人們對食物的看法不僅在于美味,更關注它對身體是否有害,古代就有「貓易傳百病,不宜食用」的說法,貓肉在這個環節就過不了關。

貓是老鼠的天敵,平日喜歡抓老鼠吃,而老鼠常年活動在垃圾堆和下水道,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數不勝數,經常觸碰老鼠的貓也難以避免這些致命的細菌和病毒。

而且,貓為雜性動物,除了吃老鼠之外,還吃剩飯剩菜、臭魚爛蝦等,感染的病毒和細菌以及寄生蟲比例非常高,即便經過高溫也很難殺死肺吸蟲、弓形蟲等,在捕捉和飼養以及食用方面都存在著非常高的安全風險。

所以,很多人對貓肉有所忌憚,不會為了一口吃的而冒這麼大的風險。

總而言之,我國對肉食的評價除了味道,還要從口感、歷史、文化等角度出發,真正好吃易養的早已經成為我們主要蛋白質的來源,沒有被選中的肉食肯定有不足之處。

貓在任何方面都不適合作為我們的食物,而且貓作為人類最佳的寵物,有著招財的寓意,人們一般都不會吃貓肉,畢竟沒有人會自斷財路。

—————The End—————

大陸人不吃貓肉的多種因素

大陸人不吃貓肉,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一個歷史遺留的現象。1.歷史文化的影響

貓在大陸,一直以陪伴、吉祥等寓意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身邊。

漢朝時期,貓因為捕鼠、保護莊稼而受人們的愛戴;從唐朝開始,貓就成為了人們的寵物,民間不少人還將貓飼養起來,用于鎮壓老鼠的神寵,後來也因為軟萌的形象,成為皇宮貴族懷裡的寵物,被稱呼為「貍奴」。

從此,貓的地位也就從「捕鼠于田間以飽自腹」成為「睡美人于懷中魚肉食之」,成了達官貴人的懷中萌寵。

到了明代,無論是尋常百姓、還是九五至尊,都為貓而瘋狂,不僅有專門的奴僕伺候,甚至還為其加官進爵。

貓在民間的形象逐漸成為「吉祥」的代表,很多手工藝術品都有貓的形象,如:貓頭鞋、瓷貓枕、貓圖案等。

直到今天,貓依舊是人們心中最佳的寵物,是人類最緊密的朋友之一,再加上軟萌可愛的外表,以至于人們很難將貓與案板上的食物對等。2.信仰與迷信貓在古代設有官方香火,《禮記·郊特牲》記載:

「八蠟以祀四方」。

祭祀的對象就是貓虎,就因為貓捕鼠,虎捕豬,故祭祀,貓就作為祭祀活動所用的「貓神」。

而且,貓在大陸人的心中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能通靈、感陰氣、接陰陽」。

在民間也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貓有九條命,每死一次就會記一次仇,最終會回來索命。同時,黑色的貓更是有「玄貓」的稱號,有用來「驅邪鎮鬼」的傳說。

清朝時期,受日本文化的影響,貓有了負面的形象,時常代表一些阿諛奸猾的小人,甚至是妖魔鬼怪的形象。

所以,人們對貓心存敬畏,同時又心存忌憚,自然而然就沒人會吃貓肉了。

我國吃貨來者不拒,但也是有道德底線的,對于貓半夜會來索命的神秘傳言,想想都後怕,誰還敢吃貓肉?雖然只是一種迷信說法,但心理仍舊會恐懼。

3.存在隱患如今,人們對食物的看法不僅在于美味,更關注它對身體是否有害,古代就有「貓易傳百病,不宜食用」的說法,貓肉在這個環節就過不了關。

貓是老鼠的天敵,平日喜歡抓老鼠吃,而老鼠常年活動在垃圾堆和下水道,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數不勝數,經常觸碰老鼠的貓也難以避免這些致命的細菌和病毒。

而且,貓為雜性動物,除了吃老鼠之外,還吃剩飯剩菜、臭魚爛蝦等,感染的病毒和細菌以及寄生蟲比例非常高,即便經過高溫也很難殺死肺吸蟲、弓形蟲等,在捕捉和飼養以及食用方面都存在著非常高的安全風險。

所以,很多人對貓肉有所忌憚,不會為了一口吃的而冒這麼大的風險。

總而言之,我國對肉食的評價除了味道,還要從口感、歷史、文化等角度出發,真正好吃易養的早已經成為我們主要蛋白質的來源,沒有被選中的肉食肯定有不足之處。

貓在任何方面都不適合作為我們的食物,而且貓作為人類最佳的寵物,有著招財的寓意,人們一般都不會吃貓肉,畢竟沒有人會自斷財路。

—————The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