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否》原著:同母所出的昌哥和蓉姐,為什麼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蓉姐兒和昌哥兒都是顧廷燁的孩子。 蓉姐兒, 是將門虎女。 可惜昌哥兒, 卻是將門棄子。

蓉姐和昌哥

原著中的蓉姐兒第一次出場時瘦小膽怯,

明明是七八歲大年紀, 卻跟四五歲的的嫻姐兒一般高, 眾人讓她叫明蘭母親, 可是她只是偷眼去瞄明蘭, 咬著嘴唇不肯發出聲音, 倔強的叫了一聲:「夫人!」

雖然膽小但是卻是有自己的主見, 不是一味順從而隨波逐流。

昌哥兒就不一樣了, 在明蘭生團哥兒的時候, 曼娘帶著昌哥兒來鬧事, 同樣是七八歲的年紀不但瘦小還病怏怏的, 昌哥兒見了顧廷燁卻連日思夜想的爹也不敢叫。 顧廷燁問他還咳嗽嗎, 支支吾吾說了半天, 卻也說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來。

和蓉姐兒不同的是, 這裡的昌哥兒, 顧廷燁是專門給他請了先生的, 可惜他什麼也沒有學會。

由此可見, 原著中蓉姐兒和昌哥兒的命運從一開始便已經註定了。

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兩人性格, 能力, 命運的截然相反呢?這裡我主要總結了三點。

01 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

蓉姐兒和昌哥兒一開始是一起長大的, 但蓉姐兒到了四五歲的時候, 生母曼娘便狠心的把她丟在了侯府。

這裡也很可笑, 曼娘把她放在侯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便是利用, 放她在侯府為她自己以後進侯府鋪路, 對付明蘭做準備, 可惜她失敗了。 第二個便是她養不起兩個孩子, 多麼累贅啊, 于是她選擇犧牲女兒。

曼娘怎麼也沒有想到, 原本她並不重視和看好的女兒在侯府有了一番新天地。

蓉姐兒去了侯府的兩年, 雖然沒有得到很好的教養, 但是至少是衣食無憂, 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還認識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好閨蜜嫻姐兒。

蓉姐和嫻姐

被明蘭接去澄園之後, 她簡直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 在這裡, 她耳濡目染了明蘭的管家理事。 不管是對內管制下人, 還是對外待人社交, 她都被明蘭啟蒙了, 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而昌哥兒呢?此時他和曼娘被安排在顧廷燁的莊子裡,

被「看守」起來。 他有老師, 便如沒有老師。 他可以交莊子裡的朋友, 曼娘卻把他看得死死的, 生怕別人把自己的「棋子」搶了去。

試問昌哥兒在這樣的環境中, 能識多少字, 有多少好的見識呢?

歐文曾經說過:「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語言、宗教、修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性質。 」

好的成長環境帶給人的影響至關重要。

孟子小時候, 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 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 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于是將家搬到集市旁, 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除掉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 孟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孟母三遷」後孟子獲得了巨大成就, 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

試想, 昌哥兒如果有選擇的權利, 會不會也跟蓉姐兒一樣在澄園平安快樂的長大, 同時又受到良好的教育呢?

02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蓉姐兒來到澄園後, 顧廷燁跟明蘭說:

這是顧廷燁原本對蓉姐兒的安排。 有人說, 作為蓉姐兒和昌哥兒的父親, 顧廷燁太狠心了。

是的, 原著裡的顧廷燁不是個好父親, 但是他對蓉姐兒的安排和照顧是合理的。

而明蘭一開始對蓉姐兒並沒有什麼感情, 她也並不想做表面功夫來刻意維護自己的好名聲。 她只是單純的希望, 對蓉姐兒她能盡到自己的義務, 能夠無愧于心就好。

于是明蘭和顧廷燁說:

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剛進澄園時,府裡面的下人瞧她是生母來歷不明的庶女,對她多有怠慢,明蘭知道後轉眼就發落了他們。

她除了叮囑鞏姨娘和秋娘管照她的學業和生活起居外,不僅親自監督提點她們對蓉姐兒要重視,時而還要抽查蓉姐兒的功課和女紅。

後來,不僅明蘭千辛萬苦地去求鄭大娘子給蓉姐兒找個好先生並親自教她管事理家,還開放她的天性,摸魚,游泳,蕩秋千無所不能。

可是昌哥兒呢?他是顧廷燁的「棄子」。顧廷燁對他的安排是:「此生此世,昌哥兒都不會入顧氏族譜,叫他自己自立門戶吧。昌哥,便當沒我這個父親吧。」

顧廷燁對昌哥兒的「理想」設定就是一個沒有絲毫能力威脅嫡子的平庸之人。甚至在得知朱曼娘不好好教養昌哥兒的時候,覺得放心。

顧廷燁第一次發現曼娘騙他時,常嬤嬤讓她去母留子,他沒有;和明蘭成婚之前,他讓曼娘把昌哥兒給他,曼娘三言兩語求可憐之後,他沒有;明蘭懷孕,曼娘帶著昌哥兒來鬧事,是他把昌哥兒留在身邊的第三次機會,他仍然沒有。

他甚至做出了把昌哥兒給常嬤嬤撫養的考慮,可最終,他還是沒有。

他只是任昌哥兒跟著曼娘自生自滅,沒有給他任何成為將門虎子的機會。

最後一次見他,可惜他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他後悔了,可是有什麼用?

曼娘對昌哥兒呢?他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便被她灌輸了太多仇恨。他只是曼娘為達到目的,比蓉姐兒更高級的一枚「棋子」。

後來,他小小年紀本就不甚健壯,卻被這個已經瘋癲的母親帶到邊關,千里奔波,忍饑挨餓,病又不得及時醫治,竟然被活活拖死了。

可憐!可歎!可悲!

珍妮·艾裡姆曾經說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昌哥兒和蓉姐兒的對比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03 老師的教育

明蘭最大的功勞便是為蓉姐兒找了一位好老師。蓉姐兒在薛先生的課上明白了:明蘭是真心實意為她著想的。所以,她更願意親近她這個繼母了。

不僅如此,蓉姐兒還明白了自己的生母曼娘,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愛過她,只是利用她而已。所以,當曼娘見到蓉姐兒,要繼續讓蓉姐兒充當對付明蘭的一枚「棋子」時,蓉姐兒拒絕了,並反問她:「你留我在這兒,可是想給夫人添堵?」

可見,在明蘭的影響和安排下,蓉姐兒已經不是當初在侯府唯唯諾諾,六神無主的孩子了。她已經能夠分清楚孰是孰非,更知道黑白對錯。

所以,在賊人要除掉自己親弟弟團哥兒時,原著裡這樣寫道:

因果迴圈,善有善報。明蘭請薛先生用心教育了蓉姐兒,蓉姐兒自始至終都沒有害過明蘭,甚至還奮不顧身救了團哥兒。

昌哥兒呢?顧廷燁給他請了一個老師。這個老師教過他東西嗎?我們不得而知。

可能是曼娘把他「保護」得太好,老師根本沒有辦法接近他,更談不上教育了;也可能是這個老師沒有師德,見昌哥兒母子不受寵,乾脆敷衍了事。

蓉姐兒,她最終出落成一個優秀的女子。並且原著裡,她最終嫁給了從小青梅竹馬,常嬤嬤的孫子常年。

而常年,從小就聰穎好學,人品貴重。所以蓉姐兒最終過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昌哥兒,他的人生不過四個字:棄子,「棋子」。

于父親,他是棄子。于母親,他是「棋子」。

何其哀哉!

寫在最後:

不管是環境的影響,還是父母的影響,又或者是老師的教育,人的一生,從一開始,你的選擇便決定了你的命運,選擇大于努力。

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罷,當你在一個環境裡待太久後,我們會忘記選擇,甚至討厭選擇。我們太喜歡現在這樣安逸的日子了。以至于當你明明有機會做出選擇的時候,卻輕易喪失了改變的機會。

所以,在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可以出去走一走,適當放空一下自己,好好思考一下未來的路,不要輕易放棄改變的機會,因為你要為自己將來的人生負責。

畢竟我們也不希望,將來身邊的朋友都功成名就時,而自己卻碌碌無為。

我只恨昌哥兒從來都沒有自己選擇命運的機會,于是有了他短暫悲慘的一生。比起他來,我們何嘗不是幸運多了?

但願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有對的人,機會來臨時自己也有能力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請記住: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剛進澄園時,府裡面的下人瞧她是生母來歷不明的庶女,對她多有怠慢,明蘭知道後轉眼就發落了他們。

她除了叮囑鞏姨娘和秋娘管照她的學業和生活起居外,不僅親自監督提點她們對蓉姐兒要重視,時而還要抽查蓉姐兒的功課和女紅。

後來,不僅明蘭千辛萬苦地去求鄭大娘子給蓉姐兒找個好先生並親自教她管事理家,還開放她的天性,摸魚,游泳,蕩秋千無所不能。

可是昌哥兒呢?他是顧廷燁的「棄子」。顧廷燁對他的安排是:「此生此世,昌哥兒都不會入顧氏族譜,叫他自己自立門戶吧。昌哥,便當沒我這個父親吧。」

顧廷燁對昌哥兒的「理想」設定就是一個沒有絲毫能力威脅嫡子的平庸之人。甚至在得知朱曼娘不好好教養昌哥兒的時候,覺得放心。

顧廷燁第一次發現曼娘騙他時,常嬤嬤讓她去母留子,他沒有;和明蘭成婚之前,他讓曼娘把昌哥兒給他,曼娘三言兩語求可憐之後,他沒有;明蘭懷孕,曼娘帶著昌哥兒來鬧事,是他把昌哥兒留在身邊的第三次機會,他仍然沒有。

他甚至做出了把昌哥兒給常嬤嬤撫養的考慮,可最終,他還是沒有。

他只是任昌哥兒跟著曼娘自生自滅,沒有給他任何成為將門虎子的機會。

最後一次見他,可惜他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他後悔了,可是有什麼用?

曼娘對昌哥兒呢?他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便被她灌輸了太多仇恨。他只是曼娘為達到目的,比蓉姐兒更高級的一枚「棋子」。

後來,他小小年紀本就不甚健壯,卻被這個已經瘋癲的母親帶到邊關,千里奔波,忍饑挨餓,病又不得及時醫治,竟然被活活拖死了。

可憐!可歎!可悲!

珍妮·艾裡姆曾經說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昌哥兒和蓉姐兒的對比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03 老師的教育

明蘭最大的功勞便是為蓉姐兒找了一位好老師。蓉姐兒在薛先生的課上明白了:明蘭是真心實意為她著想的。所以,她更願意親近她這個繼母了。

不僅如此,蓉姐兒還明白了自己的生母曼娘,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愛過她,只是利用她而已。所以,當曼娘見到蓉姐兒,要繼續讓蓉姐兒充當對付明蘭的一枚「棋子」時,蓉姐兒拒絕了,並反問她:「你留我在這兒,可是想給夫人添堵?」

可見,在明蘭的影響和安排下,蓉姐兒已經不是當初在侯府唯唯諾諾,六神無主的孩子了。她已經能夠分清楚孰是孰非,更知道黑白對錯。

所以,在賊人要除掉自己親弟弟團哥兒時,原著裡這樣寫道:

因果迴圈,善有善報。明蘭請薛先生用心教育了蓉姐兒,蓉姐兒自始至終都沒有害過明蘭,甚至還奮不顧身救了團哥兒。

昌哥兒呢?顧廷燁給他請了一個老師。這個老師教過他東西嗎?我們不得而知。

可能是曼娘把他「保護」得太好,老師根本沒有辦法接近他,更談不上教育了;也可能是這個老師沒有師德,見昌哥兒母子不受寵,乾脆敷衍了事。

蓉姐兒,她最終出落成一個優秀的女子。並且原著裡,她最終嫁給了從小青梅竹馬,常嬤嬤的孫子常年。

而常年,從小就聰穎好學,人品貴重。所以蓉姐兒最終過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昌哥兒,他的人生不過四個字:棄子,「棋子」。

于父親,他是棄子。于母親,他是「棋子」。

何其哀哉!

寫在最後:

不管是環境的影響,還是父母的影響,又或者是老師的教育,人的一生,從一開始,你的選擇便決定了你的命運,選擇大于努力。

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罷,當你在一個環境裡待太久後,我們會忘記選擇,甚至討厭選擇。我們太喜歡現在這樣安逸的日子了。以至于當你明明有機會做出選擇的時候,卻輕易喪失了改變的機會。

所以,在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我們可以出去走一走,適當放空一下自己,好好思考一下未來的路,不要輕易放棄改變的機會,因為你要為自己將來的人生負責。

畢竟我們也不希望,將來身邊的朋友都功成名就時,而自己卻碌碌無為。

我只恨昌哥兒從來都沒有自己選擇命運的機會,于是有了他短暫悲慘的一生。比起他來,我們何嘗不是幸運多了?

但願我們每一個人身邊都有對的人,機會來臨時自己也有能力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請記住: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