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吵架時只能不跟對方一般見識?4個「心理學技巧」幫你回懟,不再讓步,贏得過癮

讀者提問

小編你好, 上周我和男朋友吵架了。 準確地說, 是我一個人在吵架。 我男朋友, 全程就像一堵牆。 不管我說什麼, 他的回應都是:

「你要這麼想, 我也沒辦法。 」

「我沒什麼意見, 你說的都對。 」

「隨便你。 」

……

我真的好窩火啊!他表面上看著什麼都順著我, 但其實我能看出來他很不服氣。

而且, 他這麼一副「順從」的樣子, 我總感覺如果再繼續指責下去, 犯錯的人就變成我了。

小編, 我想知道, 我男朋友這到底是種什麼心態呢?為什麼就不能好好說話呢?

小編回答

小編想對你說:你對男朋友的回應感到憤怒, 是很正常的。

他看似什麼都順著你, 但其實, 言語中暗含著一種反抗和攻擊。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on)「。 這類人習慣採用消極的、惡劣的、隱蔽的方式發洩憤怒情緒, 以此來攻擊令 ta 不滿意的人或事。

使用被動攻擊的人, 其實內心充滿著壓抑了的怨恨與憤怒, 但卻因為種種原因, 並沒有直接表露出來。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看起來似乎很好相處, 但實際上卻是不作為、不合作。

而遭遇被動攻擊的我們, 就像一拳打進了棉花裡, 沒有任何回饋, 只能一個人生悶氣, 當然會感到不舒服。

今天的文章, 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識別和應對「被動攻擊」。

NO.1

如何識別 ta 在被動攻擊?

事實上, 除了你遇到的這種情況, 在生活裡的其他場景下,

我們或多或少都遭遇過「被動攻擊」。

它很普遍, 同時又極其隱秘, 並且有很多複雜的呈現方式。

最關鍵的一點是:採用被動攻擊的人不會直接地拒絕別人的要求, 而是用各種方式來表達 Ta 的不情願。

心理學者 Chris Getman 總結了 15 種被動攻擊的跡象, 小編在這裡羅列幾個常見的供大家參考:

反手恭維(Backhanded Compliments):用一些微妙的反語, 表明上恭維你, 實際在侮辱你。

比如:「你的新裙子好漂亮哦, 可惜我太瘦了, 不適合這種款式。 」

愁悶性評論(Wistful Comments):用一些傷感性的評論, 並緊跟一個失敗的結論, 來達到某種聲明。

比如:「我希望你能打掃一下房子, 但我知道你很忙, 這是不可能的。 」

假裝受害者(play the victim):會假裝自己被一些普通事件甚至是無害事件傷害, 操縱和利用伴侶的良好意願、內疚感、責任感和義務感, 或保護和養育本能, 以榨取不合理的利益和讓步。

比如:「我很無助, 你是唯一可以幫助我的人。 」

沉默(Silent Treatment):不和你說話, 不回你短信、郵件, 不接電話。 但如果你真的不給他們打電話了, 他們又會生氣。

惡意拖延或犯錯( Procrastinate Spitefully or Fail to Finish Tasks)

比如, 在小組分配任務時, 滿口答應。 但在之後的小組討論中卻總是遲到, 最後交上來的東西也是湊合的。

口是心非(Say Yes When They Mean No):心裡想要, 嘴上卻說不要, 然後在對方真的忽視了要求的時候, 又開始生氣。

比如:「我一點都不喜歡最新款的香水」(內心os:不給我買你就等著分手吧)

故意刺激你(Push Your Buttons):他們知道你的弱點, 于是故意刺激你的弱點, 讓你生氣, 就為了最後把鍋甩在你頭上。

比如:「我是不對, 但你也發脾氣了。 」

冷嘲熱諷(Sarcastic):他們會用惡毒的話諷刺你, 等你生氣了又假裝是在開玩笑。

比如:「你怎麼從來都不收拾房間, 你是在豬圈裡長大的嗎?」

轉移責任(Shift Responsibility Unfairly):擅長逃避責任, 更擅長把責任推給對方。

比如:「你明明知道我有起床氣, 為什麼會叫我一大早吃早餐。 」

每一條 「被動攻擊」, 只是看著就讓人窒息。

更別提與那些 「善用被動攻擊」 的人日夜相處了。

所以, 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難道單純以傷害別人為樂嗎?

NO.2

為什麼 ta 習慣被動攻擊?

事實上, 除了臨床診斷意義上的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 大多數人在使用被動攻擊的時候, 都沒有真正想過要去傷害對方。

被動攻擊的背後,往往有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

1. 童年期創傷

一些學者認為,個體的被動攻擊行為,可能是 ta 們處理童年期創傷的一種方式。

如果 ta 們在一個不允許直接表達情緒的家庭中長大,就會更傾向于使用壓抑、曲折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沮喪等消極情緒,最終變形為被動攻擊。

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都有一個強勢、要求嚴格的家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敢反抗的同時,心中又不服一直被要求,因此習慣了被動攻擊的方式。

2. 回避型人格

使用被動攻擊的人往往對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到不足,對負性評價極其敏感。

ta 們生怕別人把錯誤的根源歸咎于自己:

「如果提出反對意見,大家會覺得我不好相處。」

「絕對不能出差錯,否則大家一定會討厭我。」

因此,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負面評價,ta 們更可能採取一些隱蔽的方式表達不滿。

3. 雙方權力的不對等

當處于一種無法被社會接受的境地,例如在企業中面對領導,或家庭中面對權威家長的情況下,個體更傾向于以隱蔽的方式表達憤怒。

ta 們想要表達憤怒,但之前的經驗卻一直給 ta 們洗腦:「表達憤怒是沒有好下場的」。于是他們心懷恐懼,強忍著怨氣。

但正如佛洛德所說:「被壓抑的情感不會就此死去,它們只是被掩埋了,但總有一天會以更醜陋的樣子再次出現。」

于是,憤怒的雪球越滾越大,而被動攻擊成為了他們難以卸下的自我防禦盔甲。

NO.3

遭遇被動攻擊,怎麼辦?

遭遇被動攻擊的我們,往往有苦說不出。

總感覺我們一直在追,但對方卻總是在逃。

更重要的是,被動攻擊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操縱。

一旦習慣了這樣的相處的方式,我們便被對方無形且持續地操控了,甚至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

那麼,面對這種人,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第一,不要直接攻擊。

當你對一個使用被動攻擊的人發脾氣、甚至辱駡他們的時候,只會讓他們採取更高級別的被動攻擊,擴大衝突。

甚至,會給了他們一個推諉責任的機會——「我明明什麼都沒做,你卻對我發了這麼大火。」

第二,表達你的感受。

對于一個被動攻擊者來說,比起強硬的對抗,溫和的情緒感受表達是更好的溝通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也很受傷,也會脆弱。[4]

第三,設立具體的邊界,讓對方知曉越界的後果。

你最多可以容忍對方到什麼程度?如果對方再次發動被動攻擊,你將會採取什麼行動?

後果不等于威脅,它只是一種「我是有原則的」的聲明。

比如,你可以和戀人事先聲明:「下次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不和我說話,但是不能離家出走、手機關機。否則下次去遊樂場的時候,我就不給你拍照了。」

最後,小編要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你已經嘗試了一切所能想到的辦法,對方還是沒有任何改善,那麼你不是非得維繫與 ta 的關係。ta 有拒絕改變的權利,你也有拒絕 ta 的權利。

NO.4

我也是被動攻擊者,我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識別他人的被動攻擊並不困難,難的是意識到:

我們自身,也可能正在採用這一套被動攻擊的互動模式。

心理學者Kendra Cherry在心理自助網站 verywellmind 上寫道,我們可以通過問自身這幾個問題,來判斷自己是否陷入了被動攻擊的行為模式:

當你對別人不滿意時,你是否通常是一種「悶悶不樂」的情緒?

你是否常常會避免和惹你不高興的人接觸?

當你對別人生氣時, 你有沒有停止過和他們說話?

你推遲做事是為了懲罰別人嗎?

你有時會用諷刺來避免進行有意義的談話嗎?

如果你在上述的問題裡大多選擇了肯定的回答,那麼你可能已經習慣了使用被動攻擊。

這裡,小編同樣提供幾個步驟幫助那些想要尋求改變的人:

1. 提高自我意識

被動攻擊性的行為,有時源于我們對自身感受和情緒的忽視。

這種忽視,不僅是忽視情緒本身:「我有著什麼樣的情緒」,也會忽視情緒的來源:「到底是什麼惹我產生了這樣的情緒」,同時還忽視了情緒的目的:「我到底是為了解決衝突,還是為了引起重視」。

覺察、辨析這其中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自己被動攻擊背後的需求,從而才能激發改變的動機。

2. 練習表達自己

瞭解你的情緒、學會恰當地表達你的感受,是朝著結束被動攻擊行為邁出的重要一步。

當你覺察到自己想要使用或是正在使用被動攻擊的時候,不妨使用溫和的語氣,向對方直接提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這裡,小編教大家一個萬能句式:「當你……的時候,我感到……。」

3. 給自己時間做出改變

覺察情緒,練習表達,這並不容易。

但只要你決心開始改變自己的被動攻擊模式,你就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被動攻擊的習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改變這種模式和反應可能也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

所以,別著急,慢慢來。

NO.5

寫在最後

有人說,被動攻擊是弱者的武器。

ta 們只是陷入了無助境地,卻還沒學會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所以手忙腳亂地使用了被動攻擊。

那一根根豎起的刺下麵,是一顆柔軟而脆弱的心。

誠然,這種說法可以解釋被動攻擊者的行為模式。

但對那些遭受被動攻擊的人,小編還是建議你先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習慣使用被動攻擊的戀人或朋友,面對 ta 們最好的方式是:不帶攻擊的堅決。

不批判,但也絕不讓步。

而如果你是一個習慣了被動攻擊的人,今天看完文章後,有所啟發。那麼,小編也想對你說:沒關係,看見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你要相信,自己有力量去面對真實的問題,也不會輕易就被衝突所傷害,你不需要背著被動攻擊那層重重的防禦盔甲。

尤其是,當你面對愛的人時,張開懷抱,永遠都比豎起刺要有用的多。

世界和我愛著你。

都沒有真正想過要去傷害對方。

被動攻擊的背後,往往有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

1. 童年期創傷

一些學者認為,個體的被動攻擊行為,可能是 ta 們處理童年期創傷的一種方式。

如果 ta 們在一個不允許直接表達情緒的家庭中長大,就會更傾向于使用壓抑、曲折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沮喪等消極情緒,最終變形為被動攻擊。

他們中的大多數,可能都有一個強勢、要求嚴格的家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敢反抗的同時,心中又不服一直被要求,因此習慣了被動攻擊的方式。

2. 回避型人格

使用被動攻擊的人往往對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到不足,對負性評價極其敏感。

ta 們生怕別人把錯誤的根源歸咎于自己:

「如果提出反對意見,大家會覺得我不好相處。」

「絕對不能出差錯,否則大家一定會討厭我。」

因此,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負面評價,ta 們更可能採取一些隱蔽的方式表達不滿。

3. 雙方權力的不對等

當處于一種無法被社會接受的境地,例如在企業中面對領導,或家庭中面對權威家長的情況下,個體更傾向于以隱蔽的方式表達憤怒。

ta 們想要表達憤怒,但之前的經驗卻一直給 ta 們洗腦:「表達憤怒是沒有好下場的」。于是他們心懷恐懼,強忍著怨氣。

但正如佛洛德所說:「被壓抑的情感不會就此死去,它們只是被掩埋了,但總有一天會以更醜陋的樣子再次出現。」

于是,憤怒的雪球越滾越大,而被動攻擊成為了他們難以卸下的自我防禦盔甲。

NO.3

遭遇被動攻擊,怎麼辦?

遭遇被動攻擊的我們,往往有苦說不出。

總感覺我們一直在追,但對方卻總是在逃。

更重要的是,被動攻擊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操縱。

一旦習慣了這樣的相處的方式,我們便被對方無形且持續地操控了,甚至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

那麼,面對這種人,我們要如何應對呢?

第一,不要直接攻擊。

當你對一個使用被動攻擊的人發脾氣、甚至辱駡他們的時候,只會讓他們採取更高級別的被動攻擊,擴大衝突。

甚至,會給了他們一個推諉責任的機會——「我明明什麼都沒做,你卻對我發了這麼大火。」

第二,表達你的感受。

對于一個被動攻擊者來說,比起強硬的對抗,溫和的情緒感受表達是更好的溝通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也很受傷,也會脆弱。[4]

第三,設立具體的邊界,讓對方知曉越界的後果。

你最多可以容忍對方到什麼程度?如果對方再次發動被動攻擊,你將會採取什麼行動?

後果不等于威脅,它只是一種「我是有原則的」的聲明。

比如,你可以和戀人事先聲明:「下次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不和我說話,但是不能離家出走、手機關機。否則下次去遊樂場的時候,我就不給你拍照了。」

最後,小編要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你已經嘗試了一切所能想到的辦法,對方還是沒有任何改善,那麼你不是非得維繫與 ta 的關係。ta 有拒絕改變的權利,你也有拒絕 ta 的權利。

NO.4

我也是被動攻擊者,我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識別他人的被動攻擊並不困難,難的是意識到:

我們自身,也可能正在採用這一套被動攻擊的互動模式。

心理學者Kendra Cherry在心理自助網站 verywellmind 上寫道,我們可以通過問自身這幾個問題,來判斷自己是否陷入了被動攻擊的行為模式:

當你對別人不滿意時,你是否通常是一種「悶悶不樂」的情緒?

你是否常常會避免和惹你不高興的人接觸?

當你對別人生氣時, 你有沒有停止過和他們說話?

你推遲做事是為了懲罰別人嗎?

你有時會用諷刺來避免進行有意義的談話嗎?

如果你在上述的問題裡大多選擇了肯定的回答,那麼你可能已經習慣了使用被動攻擊。

這裡,小編同樣提供幾個步驟幫助那些想要尋求改變的人:

1. 提高自我意識

被動攻擊性的行為,有時源于我們對自身感受和情緒的忽視。

這種忽視,不僅是忽視情緒本身:「我有著什麼樣的情緒」,也會忽視情緒的來源:「到底是什麼惹我產生了這樣的情緒」,同時還忽視了情緒的目的:「我到底是為了解決衝突,還是為了引起重視」。

覺察、辨析這其中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自己被動攻擊背後的需求,從而才能激發改變的動機。

2. 練習表達自己

瞭解你的情緒、學會恰當地表達你的感受,是朝著結束被動攻擊行為邁出的重要一步。

當你覺察到自己想要使用或是正在使用被動攻擊的時候,不妨使用溫和的語氣,向對方直接提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這裡,小編教大家一個萬能句式:「當你……的時候,我感到……。」

3. 給自己時間做出改變

覺察情緒,練習表達,這並不容易。

但只要你決心開始改變自己的被動攻擊模式,你就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被動攻擊的習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改變這種模式和反應可能也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

所以,別著急,慢慢來。

NO.5

寫在最後

有人說,被動攻擊是弱者的武器。

ta 們只是陷入了無助境地,卻還沒學會如何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所以手忙腳亂地使用了被動攻擊。

那一根根豎起的刺下麵,是一顆柔軟而脆弱的心。

誠然,這種說法可以解釋被動攻擊者的行為模式。

但對那些遭受被動攻擊的人,小編還是建議你先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習慣使用被動攻擊的戀人或朋友,面對 ta 們最好的方式是:不帶攻擊的堅決。

不批判,但也絕不讓步。

而如果你是一個習慣了被動攻擊的人,今天看完文章後,有所啟發。那麼,小編也想對你說:沒關係,看見自己就是改變的開始。

你要相信,自己有力量去面對真實的問題,也不會輕易就被衝突所傷害,你不需要背著被動攻擊那層重重的防禦盔甲。

尤其是,當你面對愛的人時,張開懷抱,永遠都比豎起刺要有用的多。

世界和我愛著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