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的這種「作」,咱得提前知曉,早做準備!

「兒子去尿尿, 他爹手賤按了馬桶, 完了, 哭個不停。 重新沖水不行, 因為沒尿了, 還必須是他自己的尿才行。 爺倆就在廁所邊喝水邊等尿......」

「我每次晾衣服哪件衣服配哪個衣架必須徵求他的意見。 」

「嬰兒車必須媽媽推, 爸爸推就不行。 」

「兒子要求電梯和單元門必須他先進出, 狗必須他來遛。 狗還必須按照他指定的路線走, 要不然就是一頓嚎。 就是天天看著他拖著狗走, 有點心疼狗」

......

孩子的這些「作」, 你是不是正在經歷?

孩子還小的家長, 千萬不要「幸災樂禍」, 可能很快就輪到你了。

其實, 以上行為不能稱為「作」, 這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外人聽著很是可樂, 殊不知, 爸爸媽媽已經抓狂了。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秩序敏感期的事情。 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應對起來不會那麼崩潰!

瞭解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指通過時空形式所表現出的事物或要素間和諧統一的運動狀態,

具體表現形態有均衡、比例、對稱、節奏、韻律等)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 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 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

就比如開頭那些例子, 一旦不按照孩子既定的秩序執行, 就會引發一場難以安撫的哭鬧。

不同年齡段秩序敏感期表現有所差異

1~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對物品擺設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如果沒有滿足他的要求, 就會有激烈的反應, 可以稱之為執拗敏感期。

3~4歲

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比較追求完美, 比如蘋果上不能有斑點、香蕉不能剝皮、撕掉火腿腸的外衣必須完整等等, 並且會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這個規則。 比如, 不讓我吃糖, 我遵守了, 但是媽媽也不能吃糖。

家長利用這點, 教給孩子一些生活常識, 像紅燈停, 綠燈行, 黃燈亮了等一等。

5歲以後

孩子會比較注重時空秩序和美感。

比如在畫畫時, 會注意結構比例是否合理;搭積木時會注重空間結構, 會設計一些有自己想法的作品。

如何應對?

順著來

面對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我們最好是順著來。 不要試圖去糾正他, 除非安全受到了威脅或者影響到了他人, 家長制定一個自己的底線。

不要試圖用暴力來解決這件事。 這並非是孩子性格問題, 僅僅是一個發育過程, 武力解決實屬下下策。

轉移注意力

因為有些事情沒辦法順著來, 比如已經沖走的廁紙, 沒有辦法撈回來再讓他沖一次。 這個時候就要採用「轉移注意力」的辦法, 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剛開始轉移注意力時, 你會發現沒什麼效果, 孩子只顧著哭。 這個時候, 可以多次嘗試, 可以拉上隊友一起做些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情。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獨立能力發育的重要里程, 對孩子來說, 世界是以不變的秩序而存在的, 這種秩序進入他的內心, 成為最初的內在邏輯。 這也說明孩子開始理解這個世界了。

所以, 如果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耐心耗完之前, 趕緊自己找個地方冷靜冷靜,換另一個人來處理這件事情。

孩子還小的爸爸媽媽,希望你們提前瞭解孩子的發育,提前預習,減少崩潰次數。

你正在經歷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嗎?

趕緊自己找個地方冷靜冷靜,換另一個人來處理這件事情。

孩子還小的爸爸媽媽,希望你們提前瞭解孩子的發育,提前預習,減少崩潰次數。

你正在經歷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