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具»正文

新中國與西德破冰之旅,周總理與施羅德會談,談一座城市令人感動

新中國成立之初, 歐美等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十分排斥和敵對, 當時新中國的外交部長是周恩來總理, 他在新中國與外國建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

在世界上, 與周恩來總理最有緣分的地方恐怕就是歐洲了, 在年輕的事後, 周恩來曾經在法國留學兩年, 還去往了英國和德國, 正是在歐洲留學的期間, 周恩來接受了西方先進的思想理念。

正如後來的耶魯大學的教授羅達·威登堡的研究發現:雖然周恩來與當時一起赴法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一樣, 都接受了先進的思想,

但是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周恩來在歐洲奠定的是他一生的政治思想基礎, 而且在歐洲這段時間周恩來成長為了一個真正的革命家並且還成長為了一個外交家, 所以面對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歐洲外交問題是周恩來最拿手的。

在歐洲大陸當中, 與新中國最難相處的恐怕就是西德了, 但是由於美國首先與新中國進行了舉世矚目的外交方面會晤, 於是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陣與新中國的建交熱, 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西德原外交部長施羅德應周恩來總理以外交學會的名義來華對新中國進行訪問。

在施羅德與周恩來見面之後進行了一次長達五個小時的會談, 在談話中, 周恩來最熟悉的歐洲城市是柏林,

因為在1922年到1923年這一年的時間當中周恩來正是在柏林生活了一年。

而為了拉近與施羅德的距離, 周恩來提到了一個城市, 名為“柯尼斯堡”並且對施羅德說自己從來沒有叫過這座城市加里寧格勒, 還說道以後也不會用, 這樣的一席話使得施羅德十分感動, 原因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將柯尼斯堡佔領, 並且改名為加里寧格勒。

所以周總理這一句話使得西方媒體大為震驚, 並且十分感動, 而施羅德也對媒體說過這次會談:我沒有感到任何陌生感, 因為我在和一個非常熟悉德國的人談論德國。

於是正是經過這次愉快的會談, 1972年10月11日中國與西德建交, 並且因此新中國與歐洲各國開始建立外交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