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毛澤東雄文退敵兵

毛澤東:一紙電文智退敵兵十萬

——讀《評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

1948年10月, 東北野戰軍氣勢如虹取得戰場優勢, 誰曾想傅作義卻使出狠招要偷襲石家莊。 面對國民黨機械化部隊大舉來襲, 爭分奪秒鎖喉扣, 毛主席親筆撰寫新聞稿篇篇戰鬥檄文如唇搶匕首, 震住傅作義。 在世界新聞史上, 開創了軍事與政治結合、槍桿子與筆桿子並用而取得重大勝利的先河。 今天回顧這段厲史,重讀這篇新聞評論稿,仍然讓人感到興味悠長。

一方面通過華北軍事領導急調在平綏線東段作戰的部隊兼程南下,一方面指示地方軍民緊急動員、準備迎敵。

同時於10月 27 日為新華社寫了《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線準備迎擊蔣傅軍進擾》的消息,向全國廣播,公開揭露敵人的陰謀, 告訴敵人: 我們已有準備,你們玩火的後果只能是自焚。 這就給了夢想靠偷襲僥倖取勝獻敵人兜頭一瓢冷水。

四天之後,即十月三十一日,毛澤東就敵人企圖偷襲石家莊這件事寫了這篇新聞評論。 為什麼消息發了之後還要發評論呢?這是因為消息和評論擔負的任務不同。 消息主要是報導事實,評論主要是對新聞事實的性質, 意義以及它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闡釋、論證和判斷。 以蔣傅軍夢想偷襲石家莊這篇新聞為例, 它的性質是什麼? 國民黨為什麼要下這一著棋,結果又將會是什麼情況,都是新聞受眾關心而消息又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們說清的, 這就必須把評論請出來擔當此任。

新聞評論有根有據地對新聞事實進行評判,説明讀者認識新聞事實,必須緊緊圍繞新聞事件本身說話,不能游離於新聞事件之外;同時, 評論對新聞的闡釋又是借題發揮,表達評論家對新聞事件的認識、感受和對局勢的把握、預測,或者是由此及彼的聯想,因此又必須有開有合,儘量避免簡單地重複消息己經報導過的新聞事實,儘量為受眾提供新的情況或相關的資訊。 毛澤東的這篇評論就是這樣一個典範。 具體地說, 它有這樣一些特點:

首先,它從華北軍事全域上分析了國民黨軍隊分崩離析的內幕,指出“偷襲”的實質是被人民解放軍打得走役無路的國民黨軍隊“想弄一點花樣去刺激一下已經離散的軍心人心” 。

一針見血,。 給敵人以極大的輕蔑, 給人民以極大的鼓舞。

其次,它提供了許多與敵人偷襲相關的背景材料和事態發展的最新資訊,用最新的事實(如國民黨軍隊從保定出發,“ 一個星期”才到達望都地區、這幾天又感覺“不妥”,叫北平“、派援軍”等證實了自己的判斷,這就更具有說服力。

第三,這篇評論體現了毛主席一貫宣導的“尖銳、潑辣、鮮明”的文風特點。 毛主席說:“用鈍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害出血來的。 ”他這篇評論結構上縱橫摔闔,開合自如,像他的用兵一樣,忽東忽西,神妙莫測,而鋒芒所向又始終不離敵人的“心窩” ,在語言上,它言詞犀利,雄辯有力又極盡諷刺嘲笑,大有戰略家的文風。

評論由“偷襲”的話題引出傅作義、白崇禧被“提拔”,由蔣介石“ 提拔”傅、白,又引出他親手送掉“範漢傑、鄭洞國、廖耀湘三支大軍”的舊事 ;由遼沈舊事又說到北平敵軍新的偷襲鬧劇。 然後筆鋒一轉, 又出人不意地突然“跳出”石家莊,抬向北平,提出敵人把兵力抽出用來偷襲石家莊後“北平是這樣的空虛” ,“究竟他們還要不要北平 ?”在敵人尚未準備放棄北平的情況下, 提出這個問題,是足以使敵人不寒而慄、倒吸口涼氣的。

第四, 評論由於是正面說理議論,容易寫得“ 正襟危坐,高談闊論”,或者流於枯燥的推理、判斷、概念化。 但毛主席這篇評論卻運用大眾化的語言、生動的比喻和傳神的動詞,給人以一個個鮮明具體的形象,非常不易。

比如他把國民黨軍隊奈何不了人民解放軍,說成“像一些死狗,咬不動人民解放軍一根毫毛”; 把人心喪盡、什麼人雞不再相信他的蔣介石說成“ 沒有靈魂”的“僵屍”,把裝備有坦克的國民黨軍隊說成“附上”些坦克和爆炸隊,都極為傳神,活現出國民黨軍隊的沿稽相,撓到國民黨軍隊自勺痛處、癢處,恐怕他們看了、聽了,也會不由自主地啞然失笑、不好意思的吧 !(文/李志來)

作者簡介:李志來, 湖北羅田人, 1991年9月生於大別山南麓豬頭石腳下的一個小山村, 熱愛文藝, 一直堅持讀書和業餘寫作, 有諸多作品見諸報端。 現供職于廣州恒大淘寶足球俱樂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