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鈕文新:避免股市恐慌關鍵是這“臨門一腳”!

央行引導貨幣市場利率(shibor)下行, 同時逐級放開銀行存款基準利率上限, 中間還有一些貨幣工具(比如MLF)當作“指揮棒”, 從而最終實現“利率雙軌合一”, 基本完成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這應當就是現在正在進行的一個過程。 但我們認為, 這個過程越短越好, 甚至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 最好能夠一次性完成。 基於當下中國央行的行政控制了, 一次性解決利率“雙軌合一”問題不僅沒有障礙, 而且站在整體金融市場和全社會的角度看, 一次性完成“雙軌合一”成本最低。

中國金融改革習慣“漸進式”, 但這樣的改革推進方式一定要依據不同的改革事項,

以及改革的不同階段“靈活處置”;是一步到位, 還是漸進推動, 要以社會代價最小化為考量的前提。 比如利率市場化推進的過程中, 從“零”開始的時候, 由於路程遙遠, 過程中必須完成的事需要一步一步做扎實, 加之當時金融市場的深度和敏感度都不還不夠, 就算有點震動對全社會經濟成本影響不大, 我們可以用“先外幣後本幣, 先大額後小額, 先貸款後存款”的遞次逐級推進。 但現在不同了。 中國金融市場深度已經大大提升, 對經濟的影響力今非昔比, 加之資本市場對利率的敏感度已經有“過度之感”, 所以任何利率的細微變化都將意味極大的社會成本。

實際上, “利率雙軌制”就是利率改革不到位的結果,

而且一漸進就是10年, 此間中國經濟、社會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比如一方面, 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被管制, 維繫在2%以下, 對儲蓄存款的吸引力每況愈下;另一方面, 銀行儲蓄流失之後的流動性偏緊, 導致貨幣市場利率大起大落, 而促動貨幣市場基金規模暴漲, 全社會融資成本大幅上漲, 資本市場低迷萎縮, 並由此導致各式各樣的金融空轉。 疊加之後, 中國金融惡性循環, 脫實向虛。

這是難以估量的經濟代價, 如此慘痛的教訓迫使我們今天必須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 但就像踢足球, 不管前邊如何盤帶過人、傳遞漸進, 到了臨門一腳時刻必須堅決果斷, 而絕不能繼續“漸進”。 我們認為, 利率市場化已經到了“臨門一腳”時刻,

這個過程越短越好, 讓所有可能風險一次性釋放, 然後市場預期立即轉好, 反而讓市場調整快速完成而變得平穩向好。

金融危機過程中我們看到, 美國擺明瞭一個很爛的情況, 與此躲躲藏藏, 不如讓各色風險充分暴露, 該政府管的政府管, 該市場消化的市場消化, 整個過程中市場調整非常有序有度。 實際上, 當市場投資者已經把情況想像得很壞的時候, 實際表達出來的真實情況反而會“好於市場預期”, 加上過程中有高級人物頻頻發言, 給投資者以正面激勵, 於是市場會得到有效提振, 我們認為,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市場心態管理”技巧。

但是, 我們的做法往往是只做不說, 往往是不斷讓市場自己去猜,

而且明明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這樣的好事, 卻在不斷強化市場“負面感覺”。 比如, 利率“雙軌合一”的確會讓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上升, 但為什麼不去突出“貨幣市場利率不斷走低”的效果。 實際上, 鑒於儲蓄存款負增長, 貨幣基金套利交易的結果, 市場化利率的理財產品大量發行, 銀行存款利率已經不是市場資金成本的決定力量。 也就是說, 就算銀行存款利率在放開管制後上升幅度較大, 也不會過大影響市場利率水準, 尤其不會對企業融資成本構成過大影響。

也正是基於“銀行存款利率上升不會大幅提升市場利率”的判斷, 所以我們認為, 利率市場化的“臨門一腳”需要快速完成, 而不是拖泥帶水地漸進推動。 實際上, 近期中國股票市場調整有些失速,

原因多方面, 但從市場反應看, 它與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投資者擔憂利率沒完沒了上漲密切相關。 我們堅持以往的判斷:股市關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順利推進, 既然股市是為企業提供核心資本、股權資本的場所, 那為什麼股市不該是金融市場的核心?所以, 我們不該允許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國股市構成過大、過長的下行壓力, 而無論如何都應該支持它健康、平穩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