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被別人說太敏感、想太多,「高敏感」的人真的很累!心理學家:別忘了你與眾不同的「天賦」,它們才是你的「閃光點」

每5個人就有1人高度敏感, 他們:

常常胡思亂想;

舉棋不定, 常常「選擇猶豫」;

深入思考, 對事物的看法比較深刻;

注重細節, 對周圍環境的改變很敏感;

特別感性, 感受力強, 情感細膩, 「內心戲」多;

富有同情心, 能對他人感同身受;

過度在意他人的評價和感受, 謹小慎微;

更喜歡一個人運動, 如跑步、爬山等, 不喜歡團體運動;

在藝術審美領域有獨特優勢, 也更容易沉浸于藝術作品中;

老實說, 小編也是這樣的人。

演講時為所有可能的突發情況做好準備, planAplanBplanC......, 生怕自己會出錯;

與人交談時, 每次開口前都要想好久, 斟酌每一個字眼,

生怕對方感覺不好;

晚上躺床上, 總是無限複盤白天發生的一切, 擔心哪句話哪個舉動搞錯了, 讓對方不舒服。

而這, 就是小編的日常。

真的很心累。

更糟的是, 當我把這些心裡話與好朋友訴說時, 他們只會表示:這有什麼, 是你太敏感了, 想太多了。

這讓我總是自我懷疑, 心想是不是自己真的想太多了, 進而陷入自我否定。

真的想拋棄這些「敏感」, 有的時候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個傻子, 什麼也不想, 也不用不關心外界環境。

很長一段時間, 小編都很討厭那個高度敏感的自己, 認為自己是個 「怪胎」, 認為敏感是缺陷, 是矯情, 是玻璃心……

直到接觸心理學後, 小編才知道, 自己屬于 「高敏感人群(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

它並不是一種疾病或狀態, 而是一種比較穩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徵。 甚至, 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好處。

今天, 小編就來打破偏見, 從科學的角度為 「高敏感人群」 正名。

01

關于高度敏感, 心理學家都發現了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Elaine Aron 是研究高度敏感的先驅人物。

Elaine N. Aron 在進行關于高度敏感的演講

Elaine Aron 認為:高度敏感人群從一出生, 就擁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 可以更深入地感知、處理內部與外部的資訊。 [1, 2]

簡單來說, 高度敏感讓我們對外界資訊的閾值降低了, 可能僅僅是很輕微的刺激就會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活躍起來。

因此, 我們有著更強大的洞察力與覺察能力。

但同時這也很耗費自身的能量, 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例如:

小編在辦公室呆了一上午後, 就已經被周圍各種各樣的物理資訊包圍了, 對諸多資訊的注意讓我自身達到了飽和。

但是, 外界的資訊並不會因此消失, 為了繼續接受資訊, 身體中的能量依然在持續流失, 所以下午我的工作效率就會變低。

除了會注意到更多資訊外, 高度敏感這種生理特徵, 還會讓我們對這些資訊進行更加深入地加工。 有時僅僅是別人一個不經意的眼神, 都會仔細琢磨很久。

Elaine Aron 通過調查發現, 在這個世界上, 高度敏感的人高達15% - 20%, 即每 5 個人中就會有 1 人的內心很敏感。 [1]

這些人, 在小時候被認為是害羞, 長大後又被認為是內向。 殊不知,

他們只是很敏感罷了。

事實上, 有 30% 高敏感的人都特別外向, 而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男性。

誠然, 高度敏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過于關注外界的各種資訊, 消耗掉了自身諸多能量, 在真正需要全身心投入時, 才發現自己已經精疲力盡;

容易情緒化, 哪怕僅僅是個簡單的暖心公益廣告, 都會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更不用提那些悲喜交加的愛情劇了;

如果是恐怖片,受到的驚嚇程度也遠遠超過其他人,而且常常難以自拔,很長一段時間都會 「活在」 陰影中;

高度共情他人,也更容易受他人負面情緒影響,十分非常特別在乎他人的看法與評價,無論做什麼,事先都要想很久,生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實際過程中,因為各種想法一直在腦海中盤旋,導致漏洞百出,很怕出錯,結果處處出錯;

明明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不友好,卻被說是 「想太多」,無處辯解,只能告訴自己 「鈍感」 一點,「高敏感」 是不受人待見的;即使真的受了很大委屈,也往往會被對方說「我沒問題,是你太敏感了」,吃啞巴虧。

人們常常給高敏感人群貼「負面標籤」,認為敏感是個「心理問題」。這讓高敏感人群很難認同自己,容易出現低自尊、自卑的表現。

追求完美,嚴格要求自己,乃至苛待自己。

高敏感與更高的焦慮和抑鬱相關,他們更容易憂慮,反復思考已經發生的事情,產生精神內耗。

當高敏感型的人被大量負面刺激淹沒,感覺喘不過氣時,他們的絕望感很可能會到達頂峰,瀕臨爆發,甚至作出一些衝動行為來幫助自己抽身離開,如突然分手、辭職、用瘋狂的方式發洩情緒……

高度敏感帶來的麻煩,不僅僅會讓我們體驗到更強烈的情緒,更可怕的,是讓我們否定自己,覺得自己身上的敏感是不好的,進而更容易焦慮、抑鬱…… [4]

但這種與生俱來的特徵,真的一無是處嗎?

02

敏感的人不需要變得 「遲鈍」,

因為這是一種被嚴重忽略的天賦

經常會有人說:不要太敏感,你可以強硬一點、「遲鈍」 一點。

然而,投身于高度敏感事業的 Elena Herdieckerhoff 在一次 TED 演講上卻表示:

「內心敏感的人並不軟弱,我們擁有著溫柔的力量。」

Elena Herdieckerhoff 在 TEDx 上進行演講

Elena 也是一位高度敏感型的人,她曾經一度認為自己身上的敏感是一種缺陷。

但在她 25 歲的時候,讀到了 Elaine Aron 的一本書 —— 《敏感的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3]

她發現,原來敏感不是病,自己也不是 「怪胎」,只是比有些人特殊一點罷了,重要的是,這種「特殊」又是那麼的普遍,這個世界上有多達 20% 的人和自己一樣。

之後,她又逐漸認識到:

敏感並不意味著軟弱,而是充滿著溫柔的力量;

敏感的人也不需要變得 「遲鈍」,因為我們有著不可被忽略的天賦。

這種力量和天賦,可以讓我們很好地度過一生。

高敏其實是種天賦,高敏人群有其獨特的優勢:

(1)感覺敏銳,觀察力強;

(2)想象力豐富,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在世界;

(3)共情能力強;

(4)考慮周全,做事情更嚴謹;

(5)創造力強;

(6)對痛苦的體驗有多敏感,對幸福的體驗就有多深刻。

1. 敏感的人更容易與他人建立深層次的關係

內心敏感,讓我們可以時刻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和情緒變化,即可以很好地共情(empathy)他人。

簡單來說,共情是指我們容易察覺出他人的情緒,並可以感同身受,就好像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當對方知道我們可以理解他的感受時,會覺得被理解,彼此便產生了共鳴。

多次如此,便建立起了深厚的關係,緊密的連接。

例如,在大學時,小編會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模擬諮詢,即模擬心理諮詢的過程,練習相應的技巧。

那一次,輪到我充當諮詢師的角色。

結束後,大家對這個過程進行簡單的評論。

聽著他們的評論,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因為感覺自己做的不夠好,但是我並沒有說出來(敏感的我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又善于隱藏情緒,生怕別人笑話……)。

正在我打算一個人默默承受這種不好的情緒時,一位女同學看出了我內心的失落,連忙安慰了我一下。

當時小編真的感受到了她與我的共鳴,感受到自己被深深地被理解著,失落感瞬間消失了一大半。

後來我們在聊這個事情的時候,她表示自己也是個高度敏感的人,所以第一時間便可以發現別人的情緒變化。

所以,高度敏感的人和別人一起聊天時,真的不用感到有壓力,因為這種敏感和理解,正是建立深層關係的開始。

2. 敏感的人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

敏感是有進化意義的。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當你來到一個特別陌生的環境,面臨著兩種選擇:

一是立刻投入到新環境中,進行探索;二是放慢腳步,左瞧瞧右看看,考慮周全後再行動。[5]

你會做出哪種選擇呢?

高度敏感的人傾向于選擇第二種,因為他們不喜歡冒險。

雖然這看起來有點 「膽小」,但如果這個陌生的環境到處都是潛在的危險,例如毒蛇猛獸,那麼,他們的謹小慎微將是成功活下來的最大保障。

這就是內心敏感帶來的好處,在做事前會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甚至,在說一句話之前都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可能,「他如果很生氣,我就這樣說……」「他如果很高興,我則這樣說……」

雖然看起來很勞累,但卻可以規避很多風險。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察覺出可能不對的地方,並做出周全準備。

3. 敏感的人可以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

敏感也讓我們的思維特別活躍,內心世界更加豐富。

同時,提高了我們的聯想能力,帶來了抽象思維與圖像思維。

Elaine Aron 在研究與採訪的過程中也發現,敏感賦予給我們的能力與思維,可以讓我們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1]

實際上,歷史上很多哲學家、詩人、藝術家、畫家,內心都異常敏感。

因為敏感,他們可以看到很多旁人看不到的美;

因為敏感,他們可以深入思索一個問題;

因為敏感,他們可以把兩個完全無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而這,就是創造力。

著名科學家牛頓,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人物,他也是一位內心敏感的人,關注著萬事萬物。

我們最熟知的 「蘋果落地事件」。

只是在花園中被一隻熟爛的蘋果砸中,牛頓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蘋果是向下掉落,而不是向左向右,甚至向天上砸去呢?又或者像星星一樣,懸在空中。

就這樣,通過把生活中的兩種普遍現象 —— 掉落的蘋果與遠在太空的星星,敏感地聯想在一起,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6]

可見,內心敏感讓我們的腦海中裝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當突然有一刻,把某兩個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時,就可能激發出絢麗奪目的光彩。

03如何與內心的敏感和解?

(1)減少過度刺激,儘量選擇一個讓你感到和諧舒適的學習或工作環境。

(2)建立自己的邊界感,減少他人和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學會拒絕他人的「越界行為」。

(3)為自己保留獨處的時間,有助于你恢復自身的力量感。

(4)練習靜坐冥想,學會放鬆。

(5)學會停止內耗。

(6)適當降低自我要求,也就降低了焦慮感,允許自己偶爾做一個自由、無用的人吧。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高度敏感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人格特點。

確實,高度敏感會帶給我們痛苦,糾結,焦慮。

但生活的本質,不就是充分體會它原本的樣子嗎?

我們會為一朵花感到欣喜,為遠方的哭聲流淚;

更容易發現他人的優點,更容易感到愛的幸福。

這些細微的小事,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體驗,拓寬了我們生命的厚度。

所以,別把你的天賦當作懲罰,別只看到它的壞,而忽略了它帶給你的驚喜。

試著充分利用你的天賦。

細膩而溫柔的力量,有時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強大。

願我們都能與內在的敏感和解,像黃永玉先生寫的那樣灑脫、燦爛:

「明確的愛,直接的厭惡,真誠的喜歡,站在太陽下的坦蕩,大聲無愧的稱讚自己」

都會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更不用提那些悲喜交加的愛情劇了;

如果是恐怖片,受到的驚嚇程度也遠遠超過其他人,而且常常難以自拔,很長一段時間都會 「活在」 陰影中;

高度共情他人,也更容易受他人負面情緒影響,十分非常特別在乎他人的看法與評價,無論做什麼,事先都要想很久,生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實際過程中,因為各種想法一直在腦海中盤旋,導致漏洞百出,很怕出錯,結果處處出錯;

明明感受到了別人對自己的不友好,卻被說是 「想太多」,無處辯解,只能告訴自己 「鈍感」 一點,「高敏感」 是不受人待見的;即使真的受了很大委屈,也往往會被對方說「我沒問題,是你太敏感了」,吃啞巴虧。

人們常常給高敏感人群貼「負面標籤」,認為敏感是個「心理問題」。這讓高敏感人群很難認同自己,容易出現低自尊、自卑的表現。

追求完美,嚴格要求自己,乃至苛待自己。

高敏感與更高的焦慮和抑鬱相關,他們更容易憂慮,反復思考已經發生的事情,產生精神內耗。

當高敏感型的人被大量負面刺激淹沒,感覺喘不過氣時,他們的絕望感很可能會到達頂峰,瀕臨爆發,甚至作出一些衝動行為來幫助自己抽身離開,如突然分手、辭職、用瘋狂的方式發洩情緒……

高度敏感帶來的麻煩,不僅僅會讓我們體驗到更強烈的情緒,更可怕的,是讓我們否定自己,覺得自己身上的敏感是不好的,進而更容易焦慮、抑鬱…… [4]

但這種與生俱來的特徵,真的一無是處嗎?

02

敏感的人不需要變得 「遲鈍」,

因為這是一種被嚴重忽略的天賦

經常會有人說:不要太敏感,你可以強硬一點、「遲鈍」 一點。

然而,投身于高度敏感事業的 Elena Herdieckerhoff 在一次 TED 演講上卻表示:

「內心敏感的人並不軟弱,我們擁有著溫柔的力量。」

Elena Herdieckerhoff 在 TEDx 上進行演講

Elena 也是一位高度敏感型的人,她曾經一度認為自己身上的敏感是一種缺陷。

但在她 25 歲的時候,讀到了 Elaine Aron 的一本書 —— 《敏感的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3]

她發現,原來敏感不是病,自己也不是 「怪胎」,只是比有些人特殊一點罷了,重要的是,這種「特殊」又是那麼的普遍,這個世界上有多達 20% 的人和自己一樣。

之後,她又逐漸認識到:

敏感並不意味著軟弱,而是充滿著溫柔的力量;

敏感的人也不需要變得 「遲鈍」,因為我們有著不可被忽略的天賦。

這種力量和天賦,可以讓我們很好地度過一生。

高敏其實是種天賦,高敏人群有其獨特的優勢:

(1)感覺敏銳,觀察力強;

(2)想象力豐富,擁有更加豐富的內在世界;

(3)共情能力強;

(4)考慮周全,做事情更嚴謹;

(5)創造力強;

(6)對痛苦的體驗有多敏感,對幸福的體驗就有多深刻。

1. 敏感的人更容易與他人建立深層次的關係

內心敏感,讓我們可以時刻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和情緒變化,即可以很好地共情(empathy)他人。

簡單來說,共情是指我們容易察覺出他人的情緒,並可以感同身受,就好像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當對方知道我們可以理解他的感受時,會覺得被理解,彼此便產生了共鳴。

多次如此,便建立起了深厚的關係,緊密的連接。

例如,在大學時,小編會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模擬諮詢,即模擬心理諮詢的過程,練習相應的技巧。

那一次,輪到我充當諮詢師的角色。

結束後,大家對這個過程進行簡單的評論。

聽著他們的評論,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因為感覺自己做的不夠好,但是我並沒有說出來(敏感的我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又善于隱藏情緒,生怕別人笑話……)。

正在我打算一個人默默承受這種不好的情緒時,一位女同學看出了我內心的失落,連忙安慰了我一下。

當時小編真的感受到了她與我的共鳴,感受到自己被深深地被理解著,失落感瞬間消失了一大半。

後來我們在聊這個事情的時候,她表示自己也是個高度敏感的人,所以第一時間便可以發現別人的情緒變化。

所以,高度敏感的人和別人一起聊天時,真的不用感到有壓力,因為這種敏感和理解,正是建立深層關係的開始。

2. 敏感的人可以更好地規避風險

敏感是有進化意義的。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當你來到一個特別陌生的環境,面臨著兩種選擇:

一是立刻投入到新環境中,進行探索;二是放慢腳步,左瞧瞧右看看,考慮周全後再行動。[5]

你會做出哪種選擇呢?

高度敏感的人傾向于選擇第二種,因為他們不喜歡冒險。

雖然這看起來有點 「膽小」,但如果這個陌生的環境到處都是潛在的危險,例如毒蛇猛獸,那麼,他們的謹小慎微將是成功活下來的最大保障。

這就是內心敏感帶來的好處,在做事前會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甚至,在說一句話之前都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可能,「他如果很生氣,我就這樣說……」「他如果很高興,我則這樣說……」

雖然看起來很勞累,但卻可以規避很多風險。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可以察覺出可能不對的地方,並做出周全準備。

3. 敏感的人可以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

敏感也讓我們的思維特別活躍,內心世界更加豐富。

同時,提高了我們的聯想能力,帶來了抽象思維與圖像思維。

Elaine Aron 在研究與採訪的過程中也發現,敏感賦予給我們的能力與思維,可以讓我們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1]

實際上,歷史上很多哲學家、詩人、藝術家、畫家,內心都異常敏感。

因為敏感,他們可以看到很多旁人看不到的美;

因為敏感,他們可以深入思索一個問題;

因為敏感,他們可以把兩個完全無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而這,就是創造力。

著名科學家牛頓,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人物,他也是一位內心敏感的人,關注著萬事萬物。

我們最熟知的 「蘋果落地事件」。

只是在花園中被一隻熟爛的蘋果砸中,牛頓就會產生疑問:為什麼蘋果是向下掉落,而不是向左向右,甚至向天上砸去呢?又或者像星星一樣,懸在空中。

就這樣,通過把生活中的兩種普遍現象 —— 掉落的蘋果與遠在太空的星星,敏感地聯想在一起,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6]

可見,內心敏感讓我們的腦海中裝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當突然有一刻,把某兩個看似沒有關聯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時,就可能激發出絢麗奪目的光彩。

03如何與內心的敏感和解?

(1)減少過度刺激,儘量選擇一個讓你感到和諧舒適的學習或工作環境。

(2)建立自己的邊界感,減少他人和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學會拒絕他人的「越界行為」。

(3)為自己保留獨處的時間,有助于你恢復自身的力量感。

(4)練習靜坐冥想,學會放鬆。

(5)學會停止內耗。

(6)適當降低自我要求,也就降低了焦慮感,允許自己偶爾做一個自由、無用的人吧。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高度敏感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人格特點。

確實,高度敏感會帶給我們痛苦,糾結,焦慮。

但生活的本質,不就是充分體會它原本的樣子嗎?

我們會為一朵花感到欣喜,為遠方的哭聲流淚;

更容易發現他人的優點,更容易感到愛的幸福。

這些細微的小事,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體驗,拓寬了我們生命的厚度。

所以,別把你的天賦當作懲罰,別只看到它的壞,而忽略了它帶給你的驚喜。

試著充分利用你的天賦。

細膩而溫柔的力量,有時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強大。

願我們都能與內在的敏感和解,像黃永玉先生寫的那樣灑脫、燦爛:

「明確的愛,直接的厭惡,真誠的喜歡,站在太陽下的坦蕩,大聲無愧的稱讚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