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一個動作,16歲兒子學校5樓跳下:失敗的父母,都不懂這個道理

01

9月13日, 廣西, 一名高中生當眾從學校5樓跳下。

樓道的監控, 記錄下令人心驚的一幕。

男孩名叫龍某, 16歲。 因為疑似早戀, 事發當天老師請來雙方家長一起談話。

“他家長在旁邊罵了幾句。 ”

談話結束後, 包括男孩和女孩一行人走出了辦公室。

誰也沒想到, 男孩趴在走廊上向下望了兩秒, 隨後便翻過陽臺縱身跳下。

一名男子想要制止, 卻沒能抓住他。 畫面中, 只留下驚恐的家長和錯愕的老師。

好在, 男孩墜落在了三樓外層的平臺上, 全身多處骨折並無生命危險。

無獨有偶, 去年九月, 因為打撲克, 初三學生張某銳的母親被請到學校與班主任面談。

可母親一見到張某銳, 上前就是兩耳光, 全然不顧周圍有老師同學。

隨後母親掐住了張某銳的脖子,

將他的頭往牆上撞。

後來, 母親離開, 張某銳默立了兩分鐘, 轉身爬上欄桿從5樓跳下。

他沒有龍某那般的幸運, 生命最終定格在了14歲。

一起起極端事件, 讓不少人感到惋惜, 更讓許多父母百思不得其解:

“罵兩句怎麼了, 臉皮厚一點就行了”, “一點小事就自殺,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那麼脆弱?”

曾看過張某銳事件中這樣一個評論:

“那位母親,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在這學校當著這麼多學生老師面被你隨意打罵。

你知不知道身邊有他的同學, 有他的朋友, 有欺負他的人, 也許還有他暗戀很久的女孩。

你踏碎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 還是被母親踏碎的。 ”

一如作家桐華說的:

“孩子在很多時候比大人還要愛面子, 因為世界很小, 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 ”

02

當眾出醜, 最傷孩子。

可在許多父母看來, 以此作為懲戒手段再尋常不過。

江西南昌, 一位母親在地鐵車廂中尖聲責駡孩子, 甚至動起了手。

孩子只能無助地站在原地, 幾次因為害怕舉起雙手遮擋母親揮舞的手臂。

從母親的責駡中人們才知道, 事情的起因孩子不小心弄丟了價值5元的地鐵票。

西安,一名女子在馬路上用自行車撞擊小女孩的身體,並連續掌摑孩子。

經過調查,二人是母女關係。

原因,是女兒和同學發生糾紛,她兩次被學校兩次約談,女子感到氣憤才對其體罰。

遼寧葫蘆島,一位母親拉著自己10歲的女兒往海裡走了三十米。

女孩哭著想要上岸,但母親死死的拽住女孩,不許她向岸邊走。

民警勸導無果,四個民警一同下水,才把兩人拉上來。

母親解釋,因為女兒上網課期間的學習問題,一時想不開才帶她到海裡“嚇唬”孩子。

“當媽的都能理解這種心情。”

“有時候孩子淘起來是真生氣,深有感觸!”

對於這類的做法,不少父母感同身受。

棍棒底下出孝子,想讓孩子長記性,哪怕當著外人打罵幾句,不算大事。

殊不知,父母的怒氣,周圍人的眼光,如同鞭子般打在孩子的心上。

鄭淵潔曾說:“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

犯了錯、成績不好尚有機會彌補,可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打碎,就很難再恢復如初。

03

當眾出醜,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強?

《老師請回答》節目中,曾有一位17歲的少年小駿。

在父母口中,小駿是個問題少年。

小駿卻說:自己不可能尊重父母,因為父母完全不尊重他。

原來,剛上高中時,父母覺得小駿交友不慎。

因此,母親特意在放學時間,當著全校同學責駡小駿,想把那些“狐朋狗友”嚇退。

這件事,讓他在無數同學前丟了臉,也讓他徹底寒了心。

“你們怎麼對我,以後我就怎麼對你們!”

從此他拒絕與父母溝通,稍不順心就摔門出氣,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

“有這麼重的傷害嗎?!”

在父親眼裡,這不過是一件小事,他提起當年自己被母親追著滿街打罵的經歷。

主持人問他:“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八幾年。”

“過去三十多年了,你為什麼還記得?因為它傷害你了。”

父親頓時啞口無言。

關係學家周樊說:

“無論是父母對孩子,還是伴侶之間,人們總以為讓對方感到羞恥會讓對方反省。

事實上自我改變時需要力量的,而罪惡感能最快扼殺力量,越是去評判譴責他人,就越剝奪了對方改變的力量。”

粗暴的教育方式,反而將孩子推向更加叛逆的一面。

還有一部分孩子,變得異常的敏感和焦慮,這種不安全感會一直伴隨他們長大。

綜藝《嚮往的生活》的一期節目,成宋丹丹對兒子巴圖的“吐槽大會”。

巴圖不會做早餐,宋丹丹便諷刺道:

“怎麼這麼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兒子。”

“可以換兒子嗎?”

仰著頭,把嘴張大,當眾表演巴圖上托兒所時哇哇大哭的糗事。

巴圖腳趾發炎,宋丹丹又是一頓奚落:“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

接著,還讓巴圖給大家表演啃腳。

一旁的黃磊有些尷尬,何炅也趕緊打圓場。

可那些話早讓巴圖掛不住面子,最後藉口弄雞窩默默走開了。

宋丹丹還不忘補刀:“要是能搭好,我還真不是她媽!”

宋丹丹是愛兒子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她的方式和許多父母一樣:很少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哪怕有外人在,也毫無顧忌地抨擊、諷刺孩子。

《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不給孩子“面子”,傷的是孩子的“裡子”。

這也導致了巴圖哪怕已經三十歲,始終是一副自卑而敏感,沒有自信的模樣。

04

古人有言:

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

胡適小時候,無論是做錯事還是說錯話,母親絕不在人前責駡。

在母親看來,教訓孩子不是為了讓別人看的。

等到只有他們兩人時,母親才會關上門耐心教導。

長大後,胡適也成了一個儒士,而他把這一切都歸結為母親的功勞: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的尊重裡,藏著孩子的一生。

適度懲罰,是對孩子的負責。但也別忘了,保護孩子的尊嚴。

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的尊重,結果也許會很不一樣。

西安,一名女子在馬路上用自行車撞擊小女孩的身體,並連續掌摑孩子。

經過調查,二人是母女關係。

原因,是女兒和同學發生糾紛,她兩次被學校兩次約談,女子感到氣憤才對其體罰。

遼寧葫蘆島,一位母親拉著自己10歲的女兒往海裡走了三十米。

女孩哭著想要上岸,但母親死死的拽住女孩,不許她向岸邊走。

民警勸導無果,四個民警一同下水,才把兩人拉上來。

母親解釋,因為女兒上網課期間的學習問題,一時想不開才帶她到海裡“嚇唬”孩子。

“當媽的都能理解這種心情。”

“有時候孩子淘起來是真生氣,深有感觸!”

對於這類的做法,不少父母感同身受。

棍棒底下出孝子,想讓孩子長記性,哪怕當著外人打罵幾句,不算大事。

殊不知,父母的怒氣,周圍人的眼光,如同鞭子般打在孩子的心上。

鄭淵潔曾說:“要想毀掉自己的孩子,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

犯了錯、成績不好尚有機會彌補,可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打碎,就很難再恢復如初。

03

當眾出醜,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強?

《老師請回答》節目中,曾有一位17歲的少年小駿。

在父母口中,小駿是個問題少年。

小駿卻說:自己不可能尊重父母,因為父母完全不尊重他。

原來,剛上高中時,父母覺得小駿交友不慎。

因此,母親特意在放學時間,當著全校同學責駡小駿,想把那些“狐朋狗友”嚇退。

這件事,讓他在無數同學前丟了臉,也讓他徹底寒了心。

“你們怎麼對我,以後我就怎麼對你們!”

從此他拒絕與父母溝通,稍不順心就摔門出氣,甚至對父母大打出手。

“有這麼重的傷害嗎?!”

在父親眼裡,這不過是一件小事,他提起當年自己被母親追著滿街打罵的經歷。

主持人問他:“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八幾年。”

“過去三十多年了,你為什麼還記得?因為它傷害你了。”

父親頓時啞口無言。

關係學家周樊說:

“無論是父母對孩子,還是伴侶之間,人們總以為讓對方感到羞恥會讓對方反省。

事實上自我改變時需要力量的,而罪惡感能最快扼殺力量,越是去評判譴責他人,就越剝奪了對方改變的力量。”

粗暴的教育方式,反而將孩子推向更加叛逆的一面。

還有一部分孩子,變得異常的敏感和焦慮,這種不安全感會一直伴隨他們長大。

綜藝《嚮往的生活》的一期節目,成宋丹丹對兒子巴圖的“吐槽大會”。

巴圖不會做早餐,宋丹丹便諷刺道:

“怎麼這麼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兒子。”

“可以換兒子嗎?”

仰著頭,把嘴張大,當眾表演巴圖上托兒所時哇哇大哭的糗事。

巴圖腳趾發炎,宋丹丹又是一頓奚落:“不會是你自己啃的吧,你小時候就喜歡自己啃腳。”

接著,還讓巴圖給大家表演啃腳。

一旁的黃磊有些尷尬,何炅也趕緊打圓場。

可那些話早讓巴圖掛不住面子,最後藉口弄雞窩默默走開了。

宋丹丹還不忘補刀:“要是能搭好,我還真不是她媽!”

宋丹丹是愛兒子的,這點毋庸置疑。

但她的方式和許多父母一樣:很少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哪怕有外人在,也毫無顧忌地抨擊、諷刺孩子。

《中毒的父母》中寫道: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不給孩子“面子”,傷的是孩子的“裡子”。

這也導致了巴圖哪怕已經三十歲,始終是一副自卑而敏感,沒有自信的模樣。

04

古人有言:

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

胡適小時候,無論是做錯事還是說錯話,母親絕不在人前責駡。

在母親看來,教訓孩子不是為了讓別人看的。

等到只有他們兩人時,母親才會關上門耐心教導。

長大後,胡適也成了一個儒士,而他把這一切都歸結為母親的功勞: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言傳身教。

父母的尊重裡,藏著孩子的一生。

適度懲罰,是對孩子的負責。但也別忘了,保護孩子的尊嚴。

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的尊重,結果也許會很不一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