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福州味道二三事

今天的末寫刊發班主任葉二的小文《福州味道二三事》。

是的, 班主任從今天開始更名為葉二。 他給出的官方理由是:葉二是夢枕獏所作《陰陽師》裡源博雅擁有的一管天下無雙的名笛, “葉二者, 高名之橫笛也。 號朱雀門鬼之笛者即是也。 ”文人的心思本就詭秘, 我們權當是這個解釋吧。

/燉罐

每隔幾時, 我都忍不住讓關小哥請我去桂香街, 吃一次姐妹燉罐。 一大盅筒骨骨髓, 料又鮮又彈簡直滿到快爆出來, 湯汁醇厚到只夠一小口, 卻是鮮到掉眉毛, 配上現炊的米飯和一碟蝦油味的拌青菜, 真是時時讓人想念。

好像每個福州人心裡都有一家最心水的燉罐店, 那種左轉右彎的僻巷裡, 路邊或榕樹下幾張簡陋的矮桌, 人聲鼎沸, 永遠有人在等位, 叫菜的大姐粗聲大嗓, 手腳麻利, 海蚌、青娥、老蟶、水鴨母、目魚筒骨、花生豬腳、蓮子豬肚、茶樹菇老鴨、肉末雞蛋, 隨叫隨到, 瓦缸或蒸籠掀開的刹那, 熱氣蒸騰, 一盅盅白瓷燉罐, 湯色或淺或深, 井然羅列, 清甜的香氣撲面襲來, 讓人口舌生津欲罷不能。

有些燉罐店還有些不輸大館子的招牌, 像是吉祥山老鋪的糟鰻魚, 學軍路上盛記的紅蟳飯, 都是在地老饕的心頭好。 每每福州的冬天, 又濕又冷, 風刺進骨頭裡, 瑟縮著閃進路邊的燉罐店, 一盅湯水熱氣騰騰擺在你面前, 有一絲霧氣上了眸子,

暖暖的, 是想念的味道。

/空心菜

福州人每天最離不得的, 怕就是那一把空心菜吧。 別人家留飯, 無論菜色多寡, 空心菜總是要有一碗的。

空心菜最好用手折, 不要碰刀, 炒了才好吃, 以前看過一本閒書, 說一位皇帝落難時在空心菜田裡躲追兵, 那些人拿刀砍了整片空心菜也沒找到他, 後來靖難還朝, 便下旨命天下人不得用刀切空心菜。

主人家細細摘了葉子, 在水裡浸著, 很大一籮, 熱水加一滴油, 空心菜過水焯一下, 嫩綠得要滴出水, 幾瓣蒜片, 爆了豬油, 熱熱地澆上, 那香氣便四處亂竄, 穿梁繞柱。 空心菜梗拿來炒辣椒, 或者一種聞起來臭臭的筍絲, 配上一隻鐵盒裝的三合飯, 一隻水鴨母的燉罐, 便最能慰藉福州人的鄉愁了。

/荔枝肉

九七年初到福州, 住在工業路, 周邊簡直沒什麼像樣的館子, 在僻巷裡吃了一周的拌面扁肉, 吃到落淚想要回北京。 不記得是誰, 忽然請我去吃閩菜, 端上一盤酸酸甜甜的肉, 一顆一顆油紅瓦亮, 形似荔枝, 一口咬下去, 脆嫩酸甜, 那酸香的美味是我這輩子也難忘的, 那是我記憶中在福州的第一次美食, 後來才知曉這是福州人最家常的一道荔枝肉。

北地人愛問荔枝肉裡有荔枝嗎, 這在福州總是當做一個笑話來聽, 據說荔枝肉是清朝末年福州一位叫王寶山的師傅發明的, 形似荔枝, 也有說肉裡包半顆馬蹄才確是坊間所傳的正宗荔枝肉, 但無論怎樣, 總歸跟荔枝鮮果是無關的。 說來奇怪, 家裡做的荔枝肉總是不如外面的好吃,

小館子裡火爆的鍋氣, 旺火只需翻炒三四下便能出鍋, 荔枝肉真個外酥裡嫩中脆, 酸甜果香撲面, 不用吃先是齒頰生津了。

我年輕的時候, 全福州說到荔枝肉, 必是黃巷口的鄧記, 當年要排隊進店, 都是沖著這一口, 再配上一碗蟹白湯, 最是地道老福州, 可惜前幾年鄧記結業, 空餘追憶, 如今只能讓人在吃著滿街番茄醬版荔枝肉的時候, 歎息感念一番了。


目前本讀書會線下閱讀活動未對外開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