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津和北大11萬人研究資料:少吃這些食物,顯著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 據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佈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 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為3.30億;導致的死亡分別占農村和城市死亡人數的45.91%和43.56%。

在影響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風險的諸多因素中, 飲食是主要因素之一。 飲食不健康, 可能會通過引起超重和肥胖、升高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準, 以及增加糖尿病和高血壓風險等,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

近日, 據一項由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和北京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BMC Medicine的研究發現,

兩種飲食方式, 包括大量食用精製穀物、含糖飲料、巧克力和糖果等, 可能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 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對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的資料進行了分析, 共涉及116806名年齡為37-73歲的受試者。

通過問卷, 研究人員收集了受試者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種族、地區、教育水準、吸煙狀況、運動量等資訊,

並測量了受試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標誌物水準, 包括血壓、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

同時, 研究人員還收集了受試者在過去24小時內, 不同食物的食用量和頻率, 以評估不同營養物質攝入量, 包括能量、游離糖、飽和脂肪酸以及膳食纖維等, 從而確定其飲食模式。 此外, 還統計了研究期間,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情況。

研究開始後, 研究人員每年都會對受試者進行一次隨訪, 以更新飲食、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等資訊。

在平均長達5年的隨訪期間, 共有4245名受試者患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和中風等;3629名受試者發生死亡, 其中838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在調整其它因素影響後,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 兩種飲食方式與受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 以及全因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有關。

第一種飲食方式是, 過多食用巧克力、糖果、黃油、精製穀物、食用糖和果醬等,

而新鮮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食用量不足。

第二種飲食方式則是游離糖攝入過多, 主要來源包括含糖飲料、果汁、巧克力、食用糖、糖果、果醬等, 但黃油和高脂肪孚乚酪食用量低。

同時, 研究人員發現, 屬於這兩種飲食方式的受試者, 他們日常飲食中巧克力、糖類、黃油、含糖飲料、果汁、果醬等食物的占比較高, 雖然他們經常運動、不吸煙、沒有肥胖, 但是他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 以及全因死亡風險, 仍然比那些健康飲食的受試者要高。

此外, 在屬於這些飲食方式的60歲以下肥胖女性中,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 以及全因死亡風險明顯更高。

由於該研究是觀察性研究, 只是顯示了兩種飲食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 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升高之間存在關聯, 並未顯示因果關係。 而且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飲食統計只是24小時內, 並未連續, 因此統計的飲食方式可能不能代表受試者的終生飲食方式。 研究最後也提到, 應開展更多研究, 以探索這兩種飲食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升高之間關聯的生物學機制。

研究通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Carmen Piernas教授指出:「不健康飲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和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的研究表明,

少吃巧克力、糖果、黃油和其他動物脂肪、精製穀物、含糖飲料、果汁、食用糖和果醬等

,可能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相關。這與以前的研究結果一致,含糖少、熱量低的食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相關。借助這項研究成果,我們能夠為普通民眾提出更健康的飲食建議,盡可能地降低大眾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Piernas教授補充道。

以探索這兩種飲食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升高之間關聯的生物學機制。

研究通訊作者之一、牛津大學Carmen Piernas教授指出:「不健康飲食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心血管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和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的研究表明,

少吃巧克力、糖果、黃油和其他動物脂肪、精製穀物、含糖飲料、果汁、食用糖和果醬等

,可能與較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以及全因死亡風險相關。這與以前的研究結果一致,含糖少、熱量低的食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相關。借助這項研究成果,我們能夠為普通民眾提出更健康的飲食建議,盡可能地降低大眾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Piernas教授補充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