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事速遞】印度潛艇韓國造,提出苛刻條件,五個競標國嚇跑了四個,韓國成唯一贏家

今年7月, 印度政府正式批準了拖延近10年之久的海軍「75」項目, 即為印度海軍購置6艘新型柴電潛艇, 項目代號「P-75India」, 總耗資達5000億盧比(約合70億美元)。

不過, 對于國防工業技術薄弱的印度來說, 建造AIP潛艇將是一條充滿曲折的漫漫長路。 因而, 印度再次選擇了捷徑, 決定依靠國外技術, 發展本國AIP潛艇項目。

據悉, 參與此次競標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 對印度政府提出的相關苛刻條件心生不滿。 他們稱, 如若印度政府一再堅持之前的要求, 蒂森克虜伯集團將退出競標。

壞消息傳來的同時, 人們又將目光放到另一家競標公司, 即韓國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集團。 如果德國一旦退出, 大宇集團將會成為唯一的競標者。

按照專案要求, 新型潛艇需要具備優異的隱身性能, 能夠顯著抑制雜訊和聲信號傳播的能力, 需要配備AIP系統(不依賴空氣推進動力裝置), 提高水下續航能力和作戰范圍, 除了執行常規的反艦作戰外, 新型潛艇還需具備垂直對陸打擊能力, 即能配備「布拉莫斯」巡航飛彈。

(法國AIP系統)

項目批準過後, 印度國防部向拉森圖博造船廠交付了招標計畫書, 由該廠負責具體項目執行與國外競標公司洽談等事宜。 招標計畫書發出後, 隨即引來了多國的競標, 這其中就包括瑞典薩博集團、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法國DCNS公司、俄羅斯紅寶石中央設計局以及韓國大宇集團。

但令人疑惑的是, 當招標計畫進行不久後, 俄羅斯、瑞典和法國聲稱項目競標不公平, 憤而繼選擇退出。

只剩下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和韓國大宇集團入圍第二輪外, 而現如今, 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也同樣面臨去留問題, 而究其原因, 則是在這背後印度政府所提出的苛刻條件。

(印度早前在本土建造的法國鮋魚級潛艇)

首先在潛艇建造上,

印度政府提出規定, 如第一艘潛艇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必須達到45%, 截止第六艘潛艇時, 零部件本土化率要提高至60%。

其次, 所有潛艇的建造工作, 將在印度國內的拉森圖博造船廠展開。 印度政府為此提出要求稱, 在此過程中, 中標公司必須承擔「幾乎無限」的責任。 換言之, 如果在建造工作中, 一旦發生任何事故, 只要責任一方不在印度, 那麼中標公司必須要擔責。

最後則是專案經費問題,6艘AIP潛艇耗資總計5000億盧比,但依照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數額已經降低到4300億盧比(約合57億美元)。預算太過于低,預示著產生的收益相應減少,因而,這就使得其他等國競標公司相繼退出。同樣,這些也成為了蒂森克虜伯集團繼續同印度合作下去的攔路虎。

儘管印度AIP潛艇專案充滿誘惑力,但這對于蒂森克虜伯集團而言,並不會產生利害衝突,畢竟他們是商人,而不是來印度進行扶貧工作。但這對于韓國大宇集團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一旦拿下這項訂單,將會標誌著韓國潛艇繼出口印尼後,再下一城。而反觀韓國的軍工出口慣例和潛艇技術,或許對得上印度政府的胃口。

韓國潛艇技術的起點,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年正值「漢江奇跡」的巔峰時期,不論是韓國政府還是普通民眾層面,可謂是自信滿滿。但在軍事上,韓國卻面臨著半島北方,在水下方向上不斷襲來的戰略壓力。

鑒于此,韓國決定發展潛艇部隊,1980年,韓國與義大利達成軍事採購協定,出資購買了8艘SX-756型袖珍潛艇。該型潛艇排水量75噸,最大下潛深度40m,艇上沒有配備魚雷發射管,只是用于執行輸送人員和佈設水雷等任務。

(早期韓國小型潛艇)

正是在此基礎上,韓國仿製建造了「海豚」級潛艇,但韓國並不會僅限于此,于是,它又把目光轉向了位于西歐的德國。

1985年,韓國與德國達成合作,耗資近30億美元,採購了9艘1400噸級的德制209型潛艇,韓國將其命名為「張保皋」級。該艇的加入,使得韓國擁有了第一級真正意義上的作戰潛艇。

同樣,德國的技術轉讓,也為韓國後續的潛艇發展和出口打下了基礎。進入21世紀後,韓國又耗資43.2億美元,向德國購置了9艘1800噸級的214型潛艇,韓國將其命名為「孫元一」級。該艇動力系統所配備的AIP技術,讓韓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針對AIP技術的研究和逆向仿製工作,隨之緊鑼密鼓的展開。

2006年,韓國政府又啟動了3000噸級的「KSS-3」潛艇項目。而其成果就是于2018年9月,在廣尚南道大宇集團玉浦造船廠下水的「島山安昌浩」號。

該艇最大排水量達3750噸,水下續航時間達3周左右,水下最大航速20節。按照韓方宣稱,該艇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70%左右,但在關鍵技術領域,諸如AIP系統、火控系統、水面感知設備、聲吶探測裝置等領域,依舊依賴于西方國家的技術。

故而說到底,該艇可以視作是對214型潛艇的拉長放大版本。唯一的亮點在于,該艇配備了6具垂發裝置,可以配備射程500公里的玄武-2B彈道飛彈,以及射程1500公里的玄武-3C巡航飛彈。這對韓國的水下戰略打擊力量著實有一定的提升。

2018年底,韓國國防採辦專案管理局對外宣稱,韓國已經掌握了有關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生產則由三星SDI公司具體負責。

據悉,採用新型鋰電池的潛艇,水下續航時間與採用鉛酸電池的同類潛艇相比,將會提升近一倍多。他們還聲稱,新型鋰電池將會應用到「KSS-3」型潛艇上。

近年來,韓印之間的軍事合作可謂是日漸升溫, 特別是在K-9自行火炮專案上,韓國以低廉的價格、相關技術轉讓、以及良好的售後服務,贏得了印度政府和軍方的青睞。

(韓國海軍具備AIP系統的「安武」號潛艇下水)

如果此次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退出後,韓國很有可能獲得印度6艘AIP潛艇的大單。但這其中,也充滿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首先是AIP技術,儘管韓方宣稱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術,但問題的根本在于,韓國的AIP技術根本不如德國。

韓國的AIP技術能否被印度軍方瞧上,依舊充滿懸念。而按照印度政府的規定,所有AIP技術必須通過驗收後,看是否符合預期,方可才能配備潛艇使用。

其次,韓國潛艇的其他核心技術,依然掌控在歐美國家手中。潛艇能否如願以償的出口到印度,韓國還得經過他們的批準,而這,同樣存在不確定性。畢竟,同K-9自行火炮相比,潛艇的核心技術和利潤空間,則更為重要。

最後則是專案經費問題,6艘AIP潛艇耗資總計5000億盧比,但依照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數額已經降低到4300億盧比(約合57億美元)。預算太過于低,預示著產生的收益相應減少,因而,這就使得其他等國競標公司相繼退出。同樣,這些也成為了蒂森克虜伯集團繼續同印度合作下去的攔路虎。

儘管印度AIP潛艇專案充滿誘惑力,但這對于蒂森克虜伯集團而言,並不會產生利害衝突,畢竟他們是商人,而不是來印度進行扶貧工作。但這對于韓國大宇集團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一旦拿下這項訂單,將會標誌著韓國潛艇繼出口印尼後,再下一城。而反觀韓國的軍工出口慣例和潛艇技術,或許對得上印度政府的胃口。

韓國潛艇技術的起點,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年正值「漢江奇跡」的巔峰時期,不論是韓國政府還是普通民眾層面,可謂是自信滿滿。但在軍事上,韓國卻面臨著半島北方,在水下方向上不斷襲來的戰略壓力。

鑒于此,韓國決定發展潛艇部隊,1980年,韓國與義大利達成軍事採購協定,出資購買了8艘SX-756型袖珍潛艇。該型潛艇排水量75噸,最大下潛深度40m,艇上沒有配備魚雷發射管,只是用于執行輸送人員和佈設水雷等任務。

(早期韓國小型潛艇)

正是在此基礎上,韓國仿製建造了「海豚」級潛艇,但韓國並不會僅限于此,于是,它又把目光轉向了位于西歐的德國。

1985年,韓國與德國達成合作,耗資近30億美元,採購了9艘1400噸級的德制209型潛艇,韓國將其命名為「張保皋」級。該艇的加入,使得韓國擁有了第一級真正意義上的作戰潛艇。

同樣,德國的技術轉讓,也為韓國後續的潛艇發展和出口打下了基礎。進入21世紀後,韓國又耗資43.2億美元,向德國購置了9艘1800噸級的214型潛艇,韓國將其命名為「孫元一」級。該艇動力系統所配備的AIP技術,讓韓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針對AIP技術的研究和逆向仿製工作,隨之緊鑼密鼓的展開。

2006年,韓國政府又啟動了3000噸級的「KSS-3」潛艇項目。而其成果就是于2018年9月,在廣尚南道大宇集團玉浦造船廠下水的「島山安昌浩」號。

該艇最大排水量達3750噸,水下續航時間達3周左右,水下最大航速20節。按照韓方宣稱,該艇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70%左右,但在關鍵技術領域,諸如AIP系統、火控系統、水面感知設備、聲吶探測裝置等領域,依舊依賴于西方國家的技術。

故而說到底,該艇可以視作是對214型潛艇的拉長放大版本。唯一的亮點在于,該艇配備了6具垂發裝置,可以配備射程500公里的玄武-2B彈道飛彈,以及射程1500公里的玄武-3C巡航飛彈。這對韓國的水下戰略打擊力量著實有一定的提升。

2018年底,韓國國防採辦專案管理局對外宣稱,韓國已經掌握了有關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生產則由三星SDI公司具體負責。

據悉,採用新型鋰電池的潛艇,水下續航時間與採用鉛酸電池的同類潛艇相比,將會提升近一倍多。他們還聲稱,新型鋰電池將會應用到「KSS-3」型潛艇上。

近年來,韓印之間的軍事合作可謂是日漸升溫, 特別是在K-9自行火炮專案上,韓國以低廉的價格、相關技術轉讓、以及良好的售後服務,贏得了印度政府和軍方的青睞。

(韓國海軍具備AIP系統的「安武」號潛艇下水)

如果此次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退出後,韓國很有可能獲得印度6艘AIP潛艇的大單。但這其中,也充滿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首先是AIP技術,儘管韓方宣稱已經掌握了相關技術,但問題的根本在于,韓國的AIP技術根本不如德國。

韓國的AIP技術能否被印度軍方瞧上,依舊充滿懸念。而按照印度政府的規定,所有AIP技術必須通過驗收後,看是否符合預期,方可才能配備潛艇使用。

其次,韓國潛艇的其他核心技術,依然掌控在歐美國家手中。潛艇能否如願以償的出口到印度,韓國還得經過他們的批準,而這,同樣存在不確定性。畢竟,同K-9自行火炮相比,潛艇的核心技術和利潤空間,則更為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