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和孩子出門不再敗興而歸,終結哭鬧四大絕招!

母嬰智慧學

提供媽媽最實用的生活大小知識。


作者\諮商心理師陳儀安

孩子不再吵著買東西, 家長輕鬆逛街。

現代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經常要跟孩子討價還價。 在百貨公司的玩具區, 看見一對父子正在因為一台汽車模型進行攻防戰:

兒子拿著汽車對爸爸說:「爸爸我要買這台汽車。 」

爸爸一副想要快點離開這的表情:「不行, 你家裡已經很多台汽車了。 」

兒子依舊很堅定的想要說服:「可是我沒有這一台啊!這一台不一樣, 很帥。 」

爸爸也用力地想各種方式拒絕兒子的要求:「不是你沒有的都必須買。 」

兒子決定使用大絕招:「但我很想要這一台啊,

拜託, 我一定會很乖。 」

爸爸似乎上次有受騙, 這次決定狠心一點:「你上次也這樣說, 結果隔天就忘了, 不行, 放回去。 」

兒子看說理已經無法讓老爸動心, 于事就用小孩最愛的尖叫:「我就是很想要買這台!!!」

其實這些場景非常容易在各超商、賣場、文具店上演, 物品也從玩具、文具、娃娃、食物應有盡有。 許多家長經常跟我說他們對於帶小孩出門有些害怕, 因為這些地點只要經過小孩就吵要逛, 一逛就想要買, 即使跟他們說只能看不能買, 最後還是會演變這種局面。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安心逛街」:

2歲以前的孩子似懂非懂, 請別硬碰硬

剛到地球也才2年對語言和規則理解不足,

因此簡單說明後若孩子依舊堅持就再稍等一下, 用其他物品轉移孩子正在執著的東西上, 或者把時間稍微拉長一點默默地將物品拿走。

重點是家長要預留這樣的拖延時間, 因為很多時候家長趕時間所以狀況就會變得很急迫, 沒有緩和的時間可以處理孩子當下的情況。

2~4歲的孩子略懂狀況, 但不太能控制自己

這時期孩子的規則是必須由他人給予, 他們對自己的自製能力還沒有發展完全, 因此建議家長在出門前先告知規則。

像是「只能買一樣東西」或者「今天不能買玩具」, 若是沒有遵守規則就會立刻回家, 並且要小孩重新覆述一次這次的規則。 重點是家長要在出門前叮嚀和嚴格執行, 進行一到兩次小孩就會知道每次的規則該如何遵守。

4~8歲的小孩可以建立金錢觀念

這時候的小孩可以開始認識現實社會的金錢使用狀況, 因此可以在出門前給小朋友一個小錢包, 裡面準備小孩今天可以使用的金額, 像是「今天你可以用這50元買你想要的東西, 但只有50元。 」

重點是要開始讓小孩懂每樣物品都有價值, 引導小孩去觀察自己想要買的東西的價錢和怎樣取捨, 這樣小孩的欲望就不會只是希望父母買給他, 而是會學習自己可以買些什麼。

8歲以上的小孩可以開始學習理財

這時候的小孩要開始區分什麼是想要和必要, 因此家長可以在出門前和孩子討論今天的購買清單, 並且用孩子自己的零用錢購買。 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練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也會開始理解買東西都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 更加會去珍惜自己買來的東西。

其實孩子對於東西怎麼擁有的過程並不瞭解, 因為認為只需要叫爸媽買就可以得到, 這就會讓家長經常面臨孩子吵著買東西的困擾。 但我們依照孩子有的能力開始教導如何購買和金錢觀, 這些方式能讓孩子學習理財也能懂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家長不僅可以輕鬆逛街, 還可以看見孩子的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